沖繩海槽

沖繩海槽

盆地介於釣魚島隆褶帶和琉球隆褶區之間,北端從日本天草盆地開始,向西南延伸至台灣島,與釣魚島隆褶帶平行,呈NNE—NE—NEE向弧形展布。中間窄南北寬,面積約97510平方千米。中新世以來沉積厚度推測有10 000~12 000 m,盆地基底為變質的石炭系、二疊系。莫霍面深度為15~28 km,是一個晚第三紀的弧後裂谷盆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沖繩海槽
  • 外文名:okinawa trough
  • 地理位置:東海大陸架外緣
  • 形狀:狹長帶狀弧
  • 面積:24.6萬平方公里
  • 長度:840公里
  • 開始形成時間:早中新世末
位置境域,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質特徵,地理分界,劃界措施,提交方案,具體坐標,重大意義,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沖繩海槽是位於東海大陸架外緣、東海陸架邊緣隆褶帶與琉球島弧之間的一個狹長帶狀弧間盆地。是東海大陸架的邊緣,位於琉球群島和中國釣魚島之間,是因琉球海溝岩石圈擴展而形成的弧後盆地,大部分深度逾1,000米,最大深度2,716米。

地形地貌

沖繩海槽區是個大陸邊緣盆地,它的基底具有過渡性地殼的特徵,是東海大陸架的清楚外界。中國大陸與日本琉球群島之間的東海大陸架的天然分界,應位於沖繩海槽的中心線。沖繩海槽面積約24.6萬平方公里,地形的基本特點是呈長條狀弧形展布,全長840公里,其上發育有海山、海丘、海山脊、地塹槽等多種構造地貌。水深自東北向西南增大,最大水深位於久米島西南方槽底平原中心附近,水深2050米(海洋地質調查局已實測到的水深)。據其地形特徵,可進一步劃分為西側槽坡地形區,東側槽坡地形區和槽底平原地形區。
沖繩海槽把中國的釣魚台列嶼琉球群島分開。歷史上是中國和琉球王國的天然分界線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超過200海里

地質特徵

除了地貌、沉積物和古生物化石的不同,沖繩海槽區和東海大陸架在地質特性方面也有幾大差異。
沖繩海槽位置沖繩海槽位置
海洋地球物理資料計算,與東海大陸架和琉球島弧厚達30公里以上的地殼相比,沖繩海槽區的地殼變薄,僅21~24公里。沖繩海槽中央斷裂下面的地幔深度只有15公里,表明它是一個剛從大陸地殼上分化出來的地質構造單元,已從東海大陸架分離出來,逐漸失去了陸架的性質。
沖繩海槽區熱流值較高,水深大於2000米的海槽中心部位,平均熱流量都超過正常值,最高可達到10個熱流量單位。而大陸架區僅0.5-1個熱流量單位,琉球群島也為0.62~1.66個熱流量單位,沖繩海槽區熱流量值變化幅度也很大,平均熱流值偏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地殼中放射性物質引起的,而極高值則是現代的淺層火層岩侵入作用造成的。熱流值的變化特徵恰好表明沖繩海槽是一個介於活動與不活動之間的邊緣盆地。
沖繩海槽區還是一個強烈磁異常帶。在海槽的主體部位,常見有高聳的海底山,已知較大的有11處,高差達600米,寬20公里,海底山常沿海槽的南北走向連成一體,形成鏈狀海底山脈,而且相應的磁異常大,變化劇烈,具有玄武岩磁場的特徵。據磁力測量,發現磁性體一般埋深僅1.5公里,在該磁場異常帶上曾採掘到一些安山岩玄武岩蛇紋岩浮岩等碎塊,表明該海山鏈為部分裸露在水下的火山岩基底隆起帶,而東海陸架區和琉球群島則很少發現此種現象。

地理分界

從國際慣例來看,世界上海岸相向國家間以海槽劃界早有先例。如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之間1972年劃分帝汶海陸架時,即以帝汶海槽劃界;1969年國際法院關於歐洲北海大陸架劃界的判詞中也曾指出:“劃定海域界限時,應把構成每一當事國陸地領土的自然延伸入海或海底的大陸架的一部分,儘量給予該國,而不侵占另一當事國的陸地領土自然延伸部分。”沖繩海槽比挪威海槽既寬且水更深,有充分的理由作為東海大陸架的分界。
最後還應該提出,琉球群島並沒有連續的海岸線。琉球群島主要由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奄美諸島吐噶喇列島組成,它是一群零星分散的小島,遠離日本本土的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琉球群島島嶼之間相距甚遠,如久米島宮古島之間相隔200多公里,有些島嶼之間為水深超過1000多米的海溝所隔,不能形成連續的領海基線。有些島礁上根本無人居住,不能以這群零星小島和中國大陸對分東海大陸架。
《公約》第121條第3款規定:“不能維持人類居住或其本身的經濟生活的岩礁,不應有專屬經濟區或大陸架。”這就清楚表明欲以琉球群島平分東海大陸架,跟上述規定也是有矛盾的。中國是幅員廣大的大陸國家,也是個海域遼闊、島嶼眾多的海洋大國,不僅有漫長的海岸線,而且海洋開發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有足夠的理由享有東海大陸架的合法海洋權益。

劃界措施

提交方案

2009年5月,中國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了關於確定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外部界限的初步信息,表示中國正在進行提交劃界案的準備工作,並將在適當時候提交。
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有關規定,沿海國的大陸架如從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里,應將有關情報提交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委員會應就有關劃定大陸架外部界限的事項向沿海國提出建議。
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主張,中國在東海的大陸架自然延伸到沖繩海槽,從中國領海基線量起超過200海里。
2012年9月16日外交部表示,中國政府決定向《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設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以外大陸架劃界案。國家海洋局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具體坐標

根據中國遞交檔案的說明,選取最大水深點(所有剖面圖中的D 點)作為東海大陸架外部界線點的基本主張(即沖繩海槽的最大水深點),這四點分別是:
一、北緯28°28'13.7700"、東經127°32'04.0600";水深值為1177.76米,距離領海基線261海里。
二、北緯27°33'41.3900"、東經127°17'39.4400";水深值為1631.84米,距離領海基線277海里。
三、北緯26°19'25.2000"、東經125°54'44.9700";水深值為2134.42米,距離領海基線247海里。
四、北緯25°16'19.1300"、東經124°20'23.5900";水深值為2252.62米,距離領海基線228海里。
我們利用軟體將此四點精確確定並連線,就得到了中國主張的東海大陸架大致外部界線,因中國政府可能還會向聯合國提交更為精細的劃界點,僅供參考。
以沖繩海槽的最大水深點為中日大陸架的分界,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分界主張。中國政府還在該檔案第11條聲明,“將按照其一貫立場,與海岸相鄰或相向國家在國際法基礎上,按照公平原則,通過和平談判以協定劃定大陸架界限。”

重大意義

2013年9月16日,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鄧中華就中國政府決定向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案接受媒體採訪。他表示,此次提交東海部分海域200海里外大陸架劃界案,是中國政府基於客觀事實及國際法對沿海國大陸架權利的相關規定做出的決定。提交外大陸架劃界案是一個涉及科學、法律問題的複雜的系統工程,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一直在進行積極努力和周密準備。2009年5月中國政府根據有關國際規定提交了東海200海里外大陸架的“初步信息”。2012年提交劃界案的相關技術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當前形勢下,提交東海外大陸架劃界案不僅意味著中國政府行使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賦予的有關權利,履行了有關義務,更是向國際社會進一步宣示和強化了中國在東海的一貫主張,體現了中國政府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的堅定決心和意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