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性逆溫

沉降性逆溫,是一種環保名詞。由於空氣從高氣壓的中部向四周流動,則由上部空氣下降進入高氣壓中部而加以補充。在這種情況下,空氣受絕熱壓縮,使溫度上升,即出現較下層溫度高的逆溫層,這種現象稱為沉降性逆溫。沉降性逆溫,一般產生在地面以上500~1000米處,由於無晝夜的區別,具有長期持續的性質。一般情況下,在低層大氣中,氣溫是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有時在某些層次可能出現相反的情況,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升高,這種現象稱為逆溫。出現逆溫現象的大氣層稱為逆溫層(temperature inversion layer)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沉降性逆溫
  • 類型:環保名詞
  • 產生地帶:地面以上500~1000米處
  • 逆溫成因:輻射、平流、湍流等
逆溫層,逆溫成因,

逆溫層

定義
由於太陽長波輻射從地面反射到空氣,因此隨高度增加,氣溫亦越來越低。一種情況和此相反,溫度隨高度增加,這種現象稱為逆溫現象;受逆溫現象影響而出現的一段垂直大氣層稱為逆溫層。
受逆溫層影響的地區,大氣趨於穩定,對流不易發生;因此,除隨寒潮所帶來的逆溫外,一般逆溫現象都會引致地面風力微弱;空氣中的懸浮粒子因而聚積,使空氣變得惡劣。
逆溫層對環境的影響
在逆溫層中,較暖而輕的空氣位於較冷而重的空氣上面,形成一種極其穩定的空氣層,籠罩在近地層的上空,嚴重地阻礙著空氣的對流運動,由於這種原因,近地層空氣中的水汽、煙塵以及各種有害氣體,只有飄浮在逆溫層下面的空氣層中,有利於雲霧的形成,使空氣污染物難以擴散。

逆溫成因

1:輻射逆溫 因地面強烈輻射而形成的逆溫稱為輻射逆溫。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夜晚,地面因輻射冷卻而降溫,與地面接近的氣層冷卻降溫最強烈,而上層的空氣冷卻降溫緩慢,因此使低層大氣產生逆溫現象。輻射逆溫一般日出後,逆溫就逐漸消失了。
2:平流逆溫 由於暖空氣流到冷的地面上而形成的逆溫稱為平流逆溫。當暖空氣流到冷的地面上時,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不斷進行熱量交換。暖空氣下層受冷地面影響最大,氣溫降低最強烈,上層降溫緩慢,從而形成逆溫。平流逆溫的強度,主要決定於暖空氣與冷地面之間的溫差。溫差愈大,逆溫愈強。
3:湍流逆溫 因低層空氣的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逆溫稱為湍流逆溫。當氣層的氣溫直減率小於乾絕熱直減率時,經湍流混合後,氣層的溫度分布逐漸接近乾絕熱直減率。因湍流上升的空氣按乾絕熱直減率降低溫度。空氣上升到混合層頂部時,它的溫度比周圍的氣溫低,混合的結果,使上層氣溫降低;空氣下沉時,情況相反,致使下層氣溫升高。這樣就在湍流減弱層,出現逆溫。
4:沉降性逆溫 因整層空氣下沉而形成的逆溫稱為下沉逆溫。當某氣層產生下沉運動時,因氣壓逐漸增大,以及由於氣層向水平方向擴散,使氣層厚度減小。若氣層下沉過程是絕熱過程(即假設下沉的氣團與外界不存在熱量交換),且氣層內各部分空氣的相對位置不變。這時空氣層頂部下沉的距離比底部下沉的距離大,致使其頂部絕熱增溫的幅度大於底部。因此,當氣層下沉到某一高度時,氣層頂部的氣溫高於底部,而形成逆溫。下沉逆溫多出現在高壓控制的地區,其範圍廣,逆溫層厚度大,逆溫持續時間長。
5:鋒面逆溫 鋒面是冷暖氣團之間狹窄的過渡帶,暖氣團位於鋒面之上,冷氣團在下。在冷暖氣團之間的過渡帶上,便形成逆溫。
6:地形逆溫 多發生在山谷或盆地。夜晚山坡上降溫快,冷空氣沿斜坡流入低谷和盆地,使原來的較暖的空氣受擠抬升,出現的溫度倒置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