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小說選(上下)

沈從文小說選(上下)

《沈從文小說選(上下)》是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從文。

基本介紹

  • 作者:沈從文
  • ISBN:9787020036455
  • 頁數:1037
  • 定價:40.00元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01
  • 裝幀:平裝
  • 叢書:  大學生必讀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本書基本反映了沈從文小說創作發展的輪廓,入選作品以成熟期小說為主,也兼顧了早期與後期創作,兼顧了創作方法、題材、風格與文體形式諸方面的多樣化特點,較多選入有一定思想深度,藝術上也較成熟的作品,同時兼顧了一些或許在藝術上較單薄,但在理解沈從文作品傾向性方面具有較重要價值的作品。

作者介紹

沈從文
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煥,曾用過小兵、懋琳、炯之、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筆名。湖南鳳凰人,漢族。1902年12月28日生。1918年從家鄉國小畢業後,即隨當地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曾在湖南地方軍隊任職 。1918年,在芷江縣任屠宰收稅員時,開始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和林紓以文言文譯述的一些西方文學作品。他最初接受過梁啓超、譚嗣同等資產階級改良主義家的思想影響,後受五四運動啟發,對新文學發生興趣。1923年到北京。因生活困難未能升學,遂靠自學從事文學寫作。1926年沈從文在香山圖書館工作。那年起,他陸續在《晨報副鐫》、《現代評論》、《小說月報》上發表創作,並曾與胡也頻一起編輯《京報副刊》和《民眾文藝》周刊。1927年到上海,在吳淞中國公學任教並繼續寫作。1928年與胡也頻、丁玲先後編輯《紅黑》雜誌,並參加新月社,在《新月》上發表作品,當時已有“多產作家”之稱。1930年在青島大學任教。1934年主編北平《大公報》副刊《文藝》,次年主編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益世報・副刊》。抗日戰爭爆發後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教授小說習作課程,抗戰勝利後又在北京大學任教。曾先後與主編過商務印書館《文學雜誌》的朱光潛合作,以《大公報》副刊《文藝》和《文學雜誌》等期刊為陣地,集合當時北平的一些文人從事文學活動,他們有比較接近的藝術傾向,因而有“京派作家”之稱。
沈從文的早期創作與後期創作雖風格迥異,但在思想上藝術上的發展一直保持著他個人一貫的特色。他的早期作品從形式到內容都比較駁雜,起初主要受魯迅以故鄉生活為題材的小說的啟發,創作以鄉土文學為主;後來受廢名(馮文炳)以抒情筆調寫小說的影響,發展了新文學中抒情體小說(或稱詩體小說)這一形式。他從自己的故鄉不斷開掘題材源泉,對當地土著部隊兵士的生活,湘西邊地人民和沅水流域船夫、水手的命運,作了富有地方色彩的描寫,提供了當時別的作家還沒有寫過的湘西地方風土人情的風俗畫。但作品往往單純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和原始生活的神秘情趣,如《龍朱》、《神巫之愛》和《鳳子》等小說。後來則漸漸改變,多以讚美邊地人民中原始的蠻性力量和粗獷放縱的強悍氣質為主題。在描繪湘西民性的強悍的同時,歌頌了邊地民俗的淳厚,並以此與大都市的所謂“近代文明”形成強烈對比,表達出作者對城裡“紳士階層”和鄉下“抹布階級”不同的感情。
沈從文的作品總的思想傾向是嚮往一種健康的世態、富有人情美和心靈美的人與人的關係,恢復被“近代文明”所污染、所泯滅了的人性;表現這種思想傾向的代表作有《柏子》、《虎雛》和《邊城》等小說。同時,他以另一種寫實的筆調揭露大都市中“紳士階層”虛偽的面目和空虛的精神生活以及他們日趨墮落的情狀,如《紳士的太太》、《王謝子弟》等;對於某些知識階層中“被閹割了的寺宦觀念”,他也給予了抨擊,如《有學問的人》、《八駿圖》等。他還比較深刻地描寫了一些被侮辱與被損害的農民形象,如《丈夫》、《牛》和《貴生》等小說中的主人公。這些作品都有較強的現實主義精神,但也有許多作品缺乏應有的時代感。由於他在文學創作上堅持現實主義原則,藝術上確有自己獨到的特色,不但注意細節描寫的真實性,同時還結合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所以使他的小說和散文浸透了鄉土抒情詩的氣氛,創造了一種充滿詩情畫意的牧歌意境。他對富有地方色彩的世態人情的描繪,使後來一些作家如汪曾祺、葉蔚林、古華等在藝術風格上深受影響。
1957年後,沈從文放棄了文學生涯,在中國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工作,研究出土文物、工藝美術圖案及物質文化史等,1978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任研究員,繼續研究中國古代服飾及其他史學領域的專題。在中國歷史文物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中國絲綢圖案》(與王家樹合編,1957)、《唐宋銅鏡》(1958)、《龍鳳藝術》(1960)等文集以及《中國古代服飾研究》(1981)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