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驄

沈家驄

沈家驄,1931年9月3日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高分子化學家、中國超分子化學的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吉林大學教授,浙江大學教授,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1952年沈家驄從浙江大學畢業後並分配到東北人民大學化學系任教,歷任室秘書、系秘書、化學系系主任、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1983年晉升為吉林大學教授;1985年從美國猶他大學化學系回國後被任命為吉林大學副校長(任期至1990年);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97年擔任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吉林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1999年兼任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2009年擔任浙江大學生物醫用大分子研究所所長;2018年獲得吉林大學(力旺)終身成就獎。

沈家驄一直從事聚合反應統計理論及微觀動力學、透明聚合物樹脂、超分子組裝與功能、高分子信息材料、人工模擬酶、生物介面與聚合物仿生材料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家驄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紹興市
  • 出生日期:1931年9月3日
  • 職業:教學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
  • 主要成就: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代表作品:《超分子層狀結構 組裝與功能》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人物影響,

人物經歷

1931年9月3日,沈家驄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南街復盆橋頭,童年受到紹興文化的薰陶,在日寇鐵蹄下度過少年時光。青年時代又面臨民不聊生、經濟崩潰的局面。
1945年,從紹興市第一中學國中畢業後,考入杭州建國中學(1988年復名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
1948年,高中畢業考入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大學期間因家境艱難,父親希望他綴學能擔起家庭重擔,於是學校安排半工半讀,加上同學們的接濟,使他得以堅持學習。在大學期間他還投入到學校的社團工作,使他得到全面的鍛鍊。
1952年,提前從浙江大學畢業,並分配到長春東北人民大學(1958年更名為吉林大學)化學系任教,在唐敖慶、蔡鎦生、關實之、陶慰蓀等教授領導下,籌建化學系,歷任室秘書、系秘書、化學系系主任、吉林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等職。
1983年,晉升為吉林大學教授。
1984年,作為客座教授在美國猶他大學化學系進行陰離子聚合動力學的研究(至1985年)。
1985年,從美國歸來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任命為吉林大學副校長(任期至1990年)。
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92年,受唐敖慶院士的委託承擔吉林大學分子光譜與分子結構開放實驗室的建設任務,並出任實驗室主任。
1995年,被雙聘為浙江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授。
1997年,擔任吉林大學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1999年9月,兼任浙江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學院院長(任期至2008年)。
2003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專著《超分子層狀結構組裝與功能》。
2018年,獲得吉林大學(力旺)終身成就獎,獎金100萬元人民幣。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沈家驄主要從事高分子化學與聚合反應動力學,超分子化學與層狀膜組裝的研究,運用模型與機率函式建立了聚合反應機理與分子量分布的定量關係;將鏈段按分子模型處理建立較完整的共聚反應統計理論。用順磁共振研究了本體聚合中自由基的濃度與結構的變化,提出了擴散控制圖像,為聚合反應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論依據。開發了JD系列光學塑膠。研究了微凝膠為核的星形共聚物,並製成了納米級高分子微粒及“浮萍”、倒“浮萍”型的超薄膜。發展了以正負離子相吸的分子沉積膜,可作為光電信息材料及器件的基材。以分子識別為基礎,開展了多酶組裝體等超分子化學領域的研究。於1998年、2001年與2004年主持三屆超分子國際香山會議以推動中國國內超分子化學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後期,沈家驄在唐敖慶教授指導下開展了加聚反應統計理論研究,用機率論方法推導基元反應的機率函式。這些機率的乘積就是動力學方程的解——分子量分布函式,這個方法十分簡便,有普遍意義;用容易實測的轉化率作為隱函式,使上述表達式的參數由三個簡化為一個;並用蒙特卡羅方法求解多重積分,從而編出全部計算的軟體。上述成果構成比較完整的加聚反應統計理論。他將共聚物中鏈段當作分子來處理,將加聚反應統計理論推廣到共聚體系,從而一步寫出共聚物多元組濃度的表達式,得到較完整共聚反應統計理論。
20世紀80年代開始,沈家驄領導的集體開始研究的體系是物理狀態對化學反應的影響,充分運用ESR分析本體聚合體系中增長自由基的結構及微環境,從而提出加聚反應擴散控制的物理圖象。他十分重視實驗驗證,為建立分子量分布測定方法,在凝膠滲透色譜的標準樣品合成與表征,高效色譜填料及填充柱做了大量工作,填補了中國國內空白。80年代後期,沈家驄開展了功能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在聚合物超薄膜與高折射率光學塑膠等兩個領域做了系統的工作,從凝膠為核星型接枝共聚物為基礎的兩親性高分子開發了“浮萍”與“倒浮萍”型聚合物超薄膜,以及正負離子相吸引為基礎的分子交替沉積膜等兩種薄膜,由此展開了自組裝膜與超微粒、酶複合膜等體系的工作,開發新的酶固定化技術與選擇性電極,可成為分子器件的重要基材,高折射率光學塑膠的研究也取得較大進展。
20世紀90年代,沈家驄從事超分子化學的研究,套用分子間的弱作用力,如靜電作用力、氫鍵、配位鍵等構建有明確界面的層狀功能膜,表面圖案化與納米微粒開展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的研究研究有機、高分子與細胞的界面結構用於生物醫用材料研究基於識別的抗氧化硒酶及其模擬物等。
  • 學術論著
截至2017年3月,沈家驄專著、合著有《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加聚反應微觀動力學》和《超分子層狀結構-組裝與功能》等6部,在中國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500餘篇,獲授權發明專利30餘項。
出版日期名稱作者出版社
2017.03
《21世紀科學版化學專著系列 超分子層狀結構 組裝與功能》
沈家驄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7.01
《現代化學專著系列 典藏版 02 超分子層狀結構 組裝與功能》
沈家驄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16.05
《超分子層狀結構 界面及生物醫學功能》
沈家驄,計劍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2005.08
《高性能聚合物光學材料》
楊柏,呂長利,
沈家驄著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02
《超分子層狀結構 組裝與功能》
沈家驄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5
《加聚反應微觀動力學 反應機理與分子量分布的關聯》
沈家驄等著
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
  • 承擔項目
項目時間項目名稱擔任職務
2007年01月至2009年12月
高分子單鏈的納米力學研究
負責人
2007年01月至2007年12月
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畫軟課題
負責人
2002年01月至2006年12月
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畫
負責人
2001年01月至2001年12月
有序有機材料的製備及其在有機發光二極體和雷射器件中的套用
負責人
2000年01月至2000年12月
高級有序分子組裝體
負責人
  • 科研成果獎勵
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8年
Jμ型高效GPC填料及預裝柱
國家發明三等獎
1989年
高分子縮聚、加聚和交聯反應統計理論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二完成人
2004年
有機聚合物體系的層狀組裝與功能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2009年
新概念有機電致發光材料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第三完成人

人才培養

  • 教學思想
沈家驄注重對年輕人的培養,引導輕年人立足於中國國內,並注意建立中國國外固定合作單位及基地,既保持研究工作的穩定性,又開闊眼界,他始終鼓勵年輕人不斷進取,到國際科學前沿上去競爭。
  • 講授課程
沈家驄在吉林大學開設過《有機化學》、《有機分析》、《有機結構理論》、《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統計理論》等本科生、研究生課程。
  • 指導學生
截至2018年7月,沈家驄在吉林大學、浙江大學獨立和聯合培養了碩士生、博士生、博士後150多名,其中指導的博士生張希(200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成為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彭笑剛成為浙江大學化學系教授。兩人成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6人成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畫,3人入選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1人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50餘人成為教授、副教授。

榮譽表彰

時間榮譽表彰來源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2018年09月16日
第二屆吉林大學(力旺)終身成就獎

社會任職

沈家驄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化學學部部長;國家教委科技委委員兼任化學部主任;《高等學校化學學報》副主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研究計畫-光電信息材料與器件的計畫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化學部常委以及各種基金的評審。

個人生活

沈家驄的父親沈乃溥早年掛牌做律師,在長期動亂中沒有固定的收入,經常舉債度日。沈家驄經常清晨四時起床看書、寫論文,利用晚上和節假日指導研究生。除了每天堅持打楊式太極拳,喜愛喝綠茶外很少有其他活動,全身撲在事業上。

人物評價

沈家驄一直不遺餘力,超負荷地工作著,勇挑重擔,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吉林大學、化學系、超分子結構與材料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興旺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評)

人物影響

2012年9月1日,吉林大學舉行化學學科創建60周年暨孫家鐘、徐如人、沈家驄三院士執教60周年慶祝大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