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充

沈充(?~約324年),字士居,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晉代官員。出身於吳興沈氏豪族。

少習兵書,頗以雄豪聞於鄉里。深得王敦器重,薦為參軍,任宣城內史。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上表討伐劉隗,沈充招募徒眾回響,被任為大都督,統率東吳軍事。太寧二年(324年),王敦陰謀篡位,約沈充共同起兵,王敦之兄王含亦催促沈充會師。晉明帝聞訊後,特派其同鄉沈禎勸阻,許以為司空,但沈充拒勸,率部1萬餘人兼程北行,與王含會合。戰爭中,因王含按兵不動,沈充軍隊被晉軍擊敗,遂逃入故將吳儒家,被吳所殺。葬於武康縣北上費村。

沈充家室富裕,曾在龍溪(今鐘管鄉西南)鑄小五銖,世稱“沈充五銖”。又廣蓄歌妓,所作《前溪曲》7首,流傳甚廣。

基本介紹

  • 本名:沈充
  • 字號:字士居
  • 所處時代:東晉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吳興武康
  • 去世時間:約324年
  • 主要作品:《前溪曲
  • 主要成就:回響王敦起兵
  • 官職:車騎將軍、宣城內史
  • 典故沈充五銖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家庭成員,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沈充年輕時就已經喜歡讀兵書,故此在同鄉中甚有名望,以其為英雄豪傑。王敦亦因而任用沈充當自己的參軍、龍驤將軍。沈充又向王敦推薦了同郡同鄉錢鳳為王敦鎧曹參軍,二人雖然知王敦有不臣之心,但都堅持做王敦的爪牙,且至死不渝。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上表討伐劉隗,沈充招募回響,任大都督,統率東吳軍事。又薦同郡錢鳳,王敦以為鎧曹參軍,二人支持王敦反叛。
後來王敦造反,太寧二年(324年)以兄王含為元帥,合沈充、錢鳳等率兵五萬進攻建康,晉廷當時以五千戶侯懸賞斬錢鳳,以三千戶侯懸賞斬沈充。王敦病死後,王含自江寧敗後,退駐數里,遙促沈充會師,再圖進攻。
明帝也恐沈充前來,特遣廷臣沈禎,往說沈充,許為司空,勸令投誠。充搖首道:“三司重任,我何敢當。古人謂幣重言甘,實是誘我,今日正應此語。況丈夫共事,始終不移,若中道變心,便失信義,將來還有何人容我呢?”沈充明知順逆,卻依然為王敦死心塌地,自尋死路。遂舉兵趨江寧。
宗正卿虞潭辭還會稽故里,至是獨起義餘姚,傳檄討沈充。明帝即授虞潭為會稽內史。前安東將軍劉超,宣城內史锺雅,亦皆募兵舉義,與沈充為敵。義興人周蹇,殺死王敦所署太守劉芳,平西將軍祖約,亦逐敦所署淮南太守任台,彼此俱效命朝廷,交口討逆。沈充尚怙惡不悛,自率萬餘人,兼程北行,與王含合兵。
司馬顧揚勸說沈充:“今欲舉大事,偏被王師先扼咽喉,鋒摧氣沮,相持日久,必致禍敗。今不若決破柵塘,引湖中水,灌入京邑,一面乘著水勢,縱舟進攻,這便是不戰屈人的上計。此計不行,或借我軍初至的銳氣,併合東西各軍,十道並進,我眾彼寡,所向必摧,尚不失為中計。若欲轉禍為福。因敗為成,誘召錢鳳計事,設伏斬鳳,攜首出降,乃是今日的下計。”我謂下計,卻是上計。沈充遲疑半晌,終不作答。顧揚料到沈充不能成事,遁歸吳興。
兗州刺史劉遐,臨淮太守蘇峻,各率精兵萬人,同來勤王。明帝連夜召見,慰勞有加,並出庫帛分賜將士,眾皆踴躍。沈充,錢鳳,欲因北軍初到,迎頭進擊,乃自竹格渚渡淮,直前攻撲。護軍將軍應詹,建威將軍趙胤等,拒戰失利,退至宣陽門。沈充與錢鳳乘勝進逼,拔柵將戰,不意劉遐蘇峻,從東塘橫擊過來,把沈充,錢鳳兩軍沖斷,再加應詹趙胤,也來助戰,殺得沈充,錢鳳大敗虧輸,奪路飛奔,還逾淮水,人不及濟,後面追兵大至。叛眾紛紛投水,溺斃至三千人。劉遐尾追不捨,行至青溪,又奮擊沈充一陣,充狼狽走脫。
明帝本已出屯南皇堂,聞叛黨盡走,乃還宮大赦,惟敦黨不在赦例。申命庾亮督同蘇峻等軍,往追沈充。溫嶠督同劉遐等,往追王含錢鳳。
沈充奔回吳興,聞故吳內史張茂妻陸氏,招茂舊部,在途中守候沈充至,將執沈充臠割,為夫復仇。沈充不敢竟歸,繞道奔竄,竟致失路,誤入故將吳儒家。吳儒誘沈充入複壁中,因笑語沈充道:“我今日得三千戶侯了。”沈充始知為儒所賺,乃流涕與語道:“汝能顧義活我,我必厚報,若為利殺我,我死必令汝滅族,不要後悔。”儒竟殺沈充,傳首建康。
沈充子沈勁,例當坐誅,為鄉人錢舉所匿,幸得免死。後來沈勁滅掉吳氏一族,如沈充所言。
沈充著有文集二卷,(《隋書經籍志》注)傳於世。

人物軼事

沈充家室富裕,曾於孝元帝太興年間在龍溪(今鐘管鄉西南)鑄小五銖錢,史稱“沈充五銖”,又稱沈郎錢。又廣蓄歌妓,所作《前溪曲》7首,流傳甚廣。後前溪成為南朝習樂場所,到唐代尚有數百人學習。舊傳江南歌妓,多出於此。
沈充是江南士族,曾經鑄造一種小錢,叫作“沈郎錢”,又叫“沈充五銖”。

家庭成員

沈勁,沈充子,東晉將領,官至冠軍長史,為東晉守衛洛陽,以寡敵眾下被前燕軍所俘,被殺。
沈赤黔,沈勁子,晉大長秋
曾孫
沈叔任,官至建威將軍、益州刺史
玄孫
  • 沈融之,沈叔任子,早卒
  • 沈演之,沈叔任子,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右衛率。

史籍記載

《晉書·王敦傳附沈充》
《晉書·忠義傳·沈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