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河口村水庫

沁河河口村水庫

沁河河口村水庫工程位於沁河幹流最後峽谷段出口五龍口以上約9km處, 控制流域面積9223 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積的68.2%,占黃河三花間流域面積的22.2%。水庫距河南省濟源市約20km,屬濟源市克井鎮。水庫開發任務以防洪為主,同時結合灌溉、供水、附帶發電等綜合利用,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河河口村水庫
  • 位於:沁河幹流最後峽谷段出口五龍口
  • 控制流域面:9223 平方公里
  • 百分比:68.2%
前期工作,水庫概要,

前期工作

早在1959年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即對河口村水庫進行了現場勘探,1968年9月,河南省在《沁河下游規劃報告》中要求興建河口村水庫。1973年5月,由黃委主持,山西、河南共同參加,提出的《沁河幹流工程選點報告》中,對河口村水庫工程規划進行了初步研究。1980年5月,由黃委設計院負責,河南黃河河務局和新鄉地區水利局配合提出了《沁河河口村水庫初步設計報告》,此後又進行了大量地勘試驗補充工作。1985年4月,按照國家計委(1984)1684號文精神,黃委設計院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編制了《沁河河口村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1999年6月,在黃河水利委員會上報的《黃河的重大問題及對策》中,提出在2010年前適時開工建設沁河河口村水庫。
在黃委組織編報的《黃河流域水利發展十五計畫和2010年規劃》報告已將河口村水庫和張峰水庫列為2010年以前重點建設工程”。為此,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編制了《沁河河口村水庫工程項目建議書設計階段設計任務書》並上報水利部,2002年年底項目建議書全部編制完成。
2011年3月2日,河南省沁河河口村水庫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批覆工程總投資272118萬元,靜態總投資266863萬元,銀行貸款34343萬元。總投資中,中央將補助95000萬元,這是目前國家對中部地區建設大型水庫的最高補助標準。至此,河口村水庫項目需國家審批的前期工作全部完成。

水庫概要

河口村水庫是一座以防洪、供水為主,兼顧灌溉、發電、改善河道基流等綜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一級支流沁河最後一段峽谷出口處,下距五龍口水文站約9km,屬河南省濟源市克井鎮,是控制沁河洪水、徑流的關鍵工程,也是黃河下游防洪工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壩址控制流域面積9223平方公里,占沁河流域面積的68.2%,占黃河小花間流域面積的34%。壩址距濟源市22km,距右岸約11km有濟(濟源)陽(陽城)公路通過,且有低等級公路連線至壩址;左岸下游約9km有207國道和二廣高速通過,並有鄉間簡易道路連線至壩址;壩址南距焦枝鐵路約9 km,與濟源市、洛陽市、焦作市和新鄉市均有公路、鐵路相通,對外交通條件較好。
河口村水庫位於濟源市河口村附近的沁河幹流上,是黃河防洪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河南省“十二五”規劃擬建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河口村水庫工程規模為大(Ⅱ)型,最大壩高122.5m,總庫容3.17億立方米,工程設有大壩、溢洪道、泄洪洞、引水發電洞、電站廠房等建築物。水庫建成後,可減輕黃河防洪壓力,同時將使南水北調總乾渠穿沁工程達到100年一遇設計防洪標準,也可使沁河防洪標準由當前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沁河是黃河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以下簡稱三花間)兩大支流之一,流域面積13532平方公里,占黃河三花間流域面積的32.5%。沁河洪水是黃河下游洪水的主要組成部分,沁河水資源是河南省豫北地區工農業發展的重要水源。
由於沁河缺乏控制性水庫工程,沁河下游及豫北平原的防洪和水資源問題均十分突出。沁河下遊河床為地上懸河,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m,當前河道堤防防禦標準為4000 立方米/秒,相應洪水水位高出相距43km的新鄉市30.4m,高出京廣鐵路詹店車站處路面17.4m。歷史上沁河下游洪水災害十分嚴重,自三國魏景初元年(237年)有記載以來,到1948年的1712年中,決口193次。僅民國37年間,決口就達48次。1947年武陟縣大樊決口,潰水奪衛入北運河,淹沒五個縣的120多個村莊,面積達400平方公里,災民20餘萬人。隨著黃河河床淤積抬高,沁河下游從河口向上游也在逐漸淤高,黃河漲水時即發生頂托倒灌,1933、1958年黃河均倒灌至武陟縣城附近。受黃河洪水頂托,沁河洪水下泄不暢,木欒店以下堤防易決口。若發生“黃沁並溢”,因其位置處於黃河下游上端,其決溢災害遠大於其他位置的臨黃堤決口。因此,沁河防洪與黃河防洪息息相關。沁河下游兩岸平原人口密集,保護區面積1725平方公里,人口117萬,耕地56.15萬畝。涉及兩市(焦作市、濟源市)五縣(濟源、沁陽、博愛、溫縣、武陟),有京廣鐵路交通幹線,又有新焦、焦枝鐵路通過。保護區內工農業生產發展迅速,主要工業有煤炭、耐火材料、化肥、水泥等;農業產量較高,是全國聞名的糧食噸糧縣(市)。如今河道的防洪標準僅為20年一遇,當洪水超過4000 立方米/秒時,將淹沒沁南滯洪區。該區是河南省糧食的主要產地之一,有人口約15萬,土地約16萬畝。由於洪水預見期短,將對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帶來巨大損失。若洪水進一步上漲,如今河道可能向北決溢,將危及華北平原的人民生命財產和工農業生產安全,以及京廣、焦枝鐵路、107國道等交通運輸安全,對國民經濟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沁河下游的焦作和濟源市,是河南省經濟發展較迅速的地區,1997年兩市國民生產總值291億元,占河南省的7%,人均國民生產總值7644元,比全省平均高73%。沁河是兩市的主要水源,但徑流年內分配極不均勻,當前在灌溉季節缺水嚴重。隨著沁北火電基地的興建和工農業的發展,沁河下游水資源供需矛盾將越來越突出。為了保證沁河下游兩岸及豫北平原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急需興建河口村水庫。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努力,在三門峽至花園口區間的黃河乾支流上已建成三門峽水利樞紐,在黃河支流上已建成故縣、陸渾水庫,黃河下游已初步形成“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防洪工程體系,防洪能力已有很大提高。2001年12月,小浪底水庫最後一台機組發電,標誌著小浪底水利樞紐已正常投入運用,下遊河防工程標準提高,抗禦大洪水的能力進一步增強,但下游仍有發生大洪水的可能。隨著小浪底水庫死庫容的淤積,沁河洪水和黃河洪水經常遭遇,是小浪底至花園口無控制區大洪水的主要來源之一,因此興建河口村水庫,對減輕黃河下游的洪水威脅,減少黃河灘區中常洪水的淹沒損失以及緩解沁河下游水資源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