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

沁州南瓜籽,山西省長治市沁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瓜籽在沁縣種植歷史悠久,自然資源優越,產品質量穩定。據記載,清朝時期,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吳典回家探親返京時,挑選上好的沁縣南瓜籽進貢康熙,康熙吃後十分高興,便欣然寫道:“沁州三件寶:核桃、瓜籽、吳閣老”,至此,瓜籽就成了沁縣的三大寶之一。

沁州南瓜籽呈扁橢圓形,一端較長,外表淺黃淡白色,邊緣稍有棱,表面稍有毛茸。瓜籽種仁整體肉厚、果仁味道鮮美色灰綠、清香、味濃、回味綿長。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州南瓜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沁州南瓜籽
  • 產地名稱:山西省長治市沁縣
  • 品質特點:整體肉厚、味道鮮美、回味綿長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09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15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食用禁忌,產地環境,地理位置,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沁州南瓜籽呈扁橢圓形,一端較長,外表淺黃淡白色,邊緣稍有棱,長約1.2—2.0厘米,寬0.6—1.2厘米,表面稍有毛茸。瓜籽種仁整體肉厚、果仁味道鮮美色灰綠、清香、味濃、回味綿長。
沁州南瓜籽沁州南瓜籽

內在品質

沁州南瓜籽富含脂肪、蛋白質、維生素B、維生素C、鋅以及尿酶、南瓜籽氨酸等營養物質。
①產品能量檢測結果為2410千焦/100克,高於普通產品檢測結果2368千焦/100克。
②產品蛋白質檢測結果為35.5克/100克,高於普通產品33.2克/100克。
③鉀元素檢測值為6430毫克/千克,比一般產品平均值1020毫克/千克高。
④鎂元素檢測值為4680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20毫克/千克。
⑤鈣元素檢測值為214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160毫克/千克。
⑥鐵元素檢測值為83.2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15毫克/千克。
⑦鋅元素檢測值為65.7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25.7毫克/千克。
⑧銅元素檢測值為14.7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11.1毫克/千克。
⑨硒元素檢測值為0.097毫克/千克,高於普通產品平均值0.0278毫克/千克。

藥用價值

南瓜籽有很好的殺滅人體內寄生蟲(如蟯蟲、鉤蟲等)的作用。對血吸蟲幼蟲也具有很好的殺滅作用,是血吸蟲病的食療佳品。經醫學臨床證明,每天吃上50克左右的南瓜籽,可有效地防治前列腺疾病,這是由於前列腺的分泌激素功能要依靠脂肪酸,而南瓜籽就富含脂肪酸,可使列腺保持良好功能;所含的活性成分可消除前列腺炎初期的腫脹,同時還有預防前列腺癌的作用。含有豐富的泛酸,可以緩解靜止性心絞痛,並有降壓的作用。

食用禁忌

胃熱病人宜少食,否則會感到脘腹脹悶。很多炒貨鹽分較多,熱量也高,以炒南瓜籽取代,有益健康,可降低血壓,但是也應適量食用。一次不要吃得太多,曾有因食用南瓜子過量而導致頭昏的報導。

產地環境

地理位置

山西省長治市沁縣,位於山西省長治市北部、太行山和太岳山之間,東接襄垣縣、武鄉縣,南鄰屯留縣,西部與沁源縣毗鄰,北部與武鄉縣及晉中市的平遙縣接壤,位居省城太原與長治的中軸線上。

土壤地貌

沁縣地貌屬丘陵山區。縣境土壤可劃分為褐土和草甸土兩個土類,褐土是縣境主要土壤類型,廣泛分布在全縣平川、丘陵和山區的13個鄉鎮,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94%。從海拔最高的棋盤山到最低的二神口,從最西邊的三神寺到東端的水窪村,絕大部分為褐土區域。全縣土壤有機質含量≥2.4%,全氮含量≥0.291%,全速磷≥11.98ppm,全速鉀148.92毫克/千克,有機質鉀肥較有餘,氮磷養分不足,土壤pH值7.5—9.3,特別適宜獨具特色的沁州南瓜籽的生長發育。

水文情況

沁縣境內全是源頭活水,沒有過境水。擁有漳河泉、王后泉、元王泉、申則泉。經國家地礦部等有關部門測試,按照《飲用天然礦泉水國家標準》確定為“含鍶的重碳酸——鈣鎂型優質飲用天然礦泉水”。其質量和貯藏超過嶗山,與法國阿原卑斯山礦泉水相媲美;有濁漳河、白玉河、庶紀河、西湯河、迎春河、圪蘆河、徐陽河、段柳河、湟水河等17條長流河、季節河,遍及全境的溝灣凹岔;擁有西湖、東湖、北海、南湖、瘦西湖等14座中小型水庫,總庫容量6860.4立方米;地表水年徑流量1.316億立方米,地下水總動貯量4500萬立方米,調節貯量6000萬立方米。豐富的水資源,為南瓜籽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氣候情況

沁縣屬於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寒冷少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有時澇有時旱。年平均氣溫10.3℃,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5℃,極端最高氣溫為38.3℃,10℃以上積溫為3567.8℃。全年無霜期182天,平均終霜期在四月上旬,初霜期在十月上旬,全年日照時數2478.9小時,歷年平均蒸發量為1756.9毫米,年平均降雨量為554.9毫米。一年中雨量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一半以上,有利於南瓜籽的營養成分的積累。
沁州南瓜籽沁州南瓜籽

歷史淵源

南瓜是人類在沁州這塊土地繁衍以來就開始種植和食用的一項主食產品。
清代,大學士兼刑部尚書吳典回家探親返京時,挑選上好的沁州南瓜籽、核桃、小米進貢康熙,康熙吃後十分高興,便欣然吟道:“沁州三件寶:核桃、瓜籽、吳閣老”,至此,瓜籽就成了沁州的三大寶之一。

生產情況

2010年,沁州南瓜籽總面積4000公頃,年產量2800噸。

產品榮譽

2010年12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沁州南瓜籽”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沁州南瓜籽沁州南瓜籽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沁州南瓜籽保護範圍包括沁縣轄新店鎮、定昌鎮、郭村鎮、漳源鎮、牛寺鄉、松村鄉6個鄉鎮162個村,東到松村鄉松村,南到新店鎮棟村,西到郭村鎮郭家莊,北到牛寺鄉王泉,地理坐標為東經112°26′06″—112°41′10″,北緯36°42′34″—36°35′20″。

質量技術要求

(1)產地選擇與特殊內容規定:南瓜種植宜選擇向陽肥沃竭土,需排水良好,地勢通風向陽,尤其在向陽邊堰種植,便於瓜秧下垂,且日照時間長。沙坡地、下濕地、瘠薄地、背陰地等其他地塊不宜種植。在沁州,一到秋季,丘陵向陽梯田堰邊垂釣的綠色南瓜秧和橙色南瓜,綠橙輝映,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2)品種選擇與特定要求:沁州南瓜為傳統品種,不用改良優種。每年百姓挑選個大、味美的南瓜做種瓜,次年下種時節才剖瓜取籽,選擇飽滿種籽,用布包好甩進廁所浸泡7天方可下種,這樣品質、味道不變。
(3)生產過程管理:
種植栽培:選擇向陽褐紅厚土,打一米見方大穴,將漚熟的(50千克)雞糞、豆餅、牛糞、羊糞各25%倒入大穴,與穴中生土攪勻。腐熟一個星期後,在穴頂端栽籽,此籽生根0.2米後紮根於土肥層。
生長期管理:南瓜苗長至4片葉時,用圊肥加水澆灌一次,到6片葉時,順地堰向陽方向挖壕納秧,結瓜至直徑5公分時,用圊肥拌水透澆一次,支秧一出立即抹掉。到結瓜3個時,抹去秧頭。由於施肥完全杜絕施用他肥,故無病蟲害也無需施噴農藥,因此,完全符合《無公害食品有機生產技術規程》。
(4)產品收穫與產後處理規定:
a採收:適時採收是確保南瓜籽籽粒飽滿、高產優質的重要環節。採收一般在9月中旬為宜。這時南瓜的皮層由綠變橙,表面有一層白蠟狀物質,並有許多小瘤狀凸起,手指甲掐不進瓜皮,即達到完全成熟。
b取籽:沁州瓜農總結的操作經驗:切瓜取籽不能用快刀,按照瓜的形狀要橫向切瓜,不能縱向切,以免把瓜籽切壞造成切傷過多,降低瓜籽的等級。開瓜時最好先把瓜肉切透(一面切一刀)然後一摔瓜就開了。開瓜後用手將瓜籽擠出,放在清水中洗淨瓜籽上的瓜瓤,把乾淨的瓜籽撈出後放在蓋簾上或其它乾淨的地方晾曬。大量加工時,可把瓜瓤掏出後,放到大缸里,加適量的清水,用一端釘著幾根粗釘的木棒或較硬的苕條把來回攪動,促使瓜瓤與瓜籽分離。在日曬條件好的時候,也可採用曬瓤抖籽的辦法,即把瓜摔開後,把瓤掏出攤放在平好的場地上,在陽光下曬3—4天,瓜籽和瓜瓤就自然脫離,再用叉子一抖,瓜籽和瓜瓤就分開了。
c曬乾:經大量加工洗淨的瓜籽可放在通風乾燥處的蓆子或木板上晾、或用溫火鍋烘乾,用水泡時也不能時間太長,更不能把瓜瓤堆在一起,避免霉壞瓜籽,造成損失。
d保管:瓜籽晾曬乾透後統一放在乾燥處保管,待出售前再加工。然後用簸箕扇掉瓜籽中的薄皮和雜質,也可採用風吹的辦法。沁州南瓜有較強的後熟階段,如加工量大時,應先加工成熟的,以做到適時加工。
e加工、包裝:生食進行紙盒包裝,熟食每次下鍋5千克,溫水燒炒,勤攪拌,經檢測適合炒熟程度標準,冷卻2小時,而後裝盒,貯藏在15℃以下倉庫,待售。
以上環節過程已經形成沁州南瓜籽的生產技術特定規程,完全符合《無公害南瓜籽生產技術規程》、《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要求,大氣環境符合《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加工人員健康,產品符合NY—x123—2000,水質質量合格,適宜種植南瓜。
(5)生產記錄要求:中心所有各基地,收購、加工的生產組長和防治人員及收購、貯藏、加工的專業技術人員、驗收人員都制度性地按班次、時間、數量如實記錄生產情況,都建立了病蟲害情況、技術措施、農藥化肥的使用情況、建立生產過程記錄檔案,投入品的名稱、使用時間、使用目的、使用方法、使用量都按要求記錄準確。加工程式都建立了加工檔案,工藝、數量、等級、時間都記錄詳盡符合要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