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州八大碗製作技藝

汾州八大碗製作技藝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遺產類別為傳統技藝,認證時間為2009年。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汾州八大碗製作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汾州八大碗製作技藝,汾陽市豐泰苑酒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09年
  • 認證批次:第二批
  • 申報地區:中國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汾陽市豐泰苑酒店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汾陽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歷史上是一個商賈雲集的重鎮。優越的地理環境、政治經濟與歷史文化,催生了汾州傳統宴席製作技藝,並且代代相傳至今。汾州傳統宴席集歷代汾陽傳統菜餚精華,共分“四盤八碗席”、“八盤八碗席”(二八八席)、“八盤八碗八燴碗席”(三八八席)種,其中“八盤八碗席”使用最為普遍。汾州傳統宴席選料講究細、特、鮮、嫩,炒、炸、燴、熘、蒸、燉等烹飪技高一籌。汾州傳統宴席的菜式造型美觀、色澤清亮雅致。這種獨特風格與精緻的食材選用和高超的技藝展示密不可分。汾州傳統宴席尤重製湯,湯的使用和熬制是核心技藝,也是區別於周邊其他宴席的最明顯標誌。今日的汾州傳統宴席更注重刀工、刀法和上席的感官效果,講究菜品與器皿在色彩、圖案、形態上的和諧搭配。汾州傳統宴席製作技藝作為山西地方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汾陽民眾的生存狀態、生產習俗、生活風貌、倫理觀念以及當時的社會形式、自然環境、宗教信仰和科技發展狀況,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歷史淵源

山西汾陽的傳統美食“汾州八大碗”是逢年過節酒店和家庭宴請的主角,汾州八大碗起源於宮廷御膳、王府飲食。《汾州府志》載:公元’756年,唐肅宗皇帝封郭子儀為“汾陽郡王”後,王臣、貴族人口大量流入汾陽,宮廷御廚、王府家廚隨之入汾。在以後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宮廷御廚、王府家廚與汾陽民間廚師不斷交流,到宋代時,己形成一批選料嚴格、製作精細、注重營養、風味獨特的名菜佳肴。

基本內容

“汾州八大碗”以豬肉、羊肉、雞肉為主料,搭配雞蛋、白菜、豆腐等輔料,通過煎、炸、蒸、燒等烹飪程式精製而成,對廚師的刀功、火候、調料搭配都有很高的要求,製作一桌“八大碗”往往需要多位廚師合作三、四個小時。
1.選料講究:汾州傳統宴席受歷代皇室王府飲食影響,選料講究“細、特、鮮、嫩”。細,即精細,注重選取物料的精華部分,以保持菜品的高雅精細、營養上乘;特,即特產,注重選用本地特產,以突出菜品的地方特色;鮮,即鮮活,注重選用時鮮蔬果和鮮活現殺的畜禽河鮮等原料,以確保菜品口味純正、鮮味悠長;嫩,即柔嫩,注重選用鮮嫩的原料,以保證菜品的口感滑嫩、清美誘人。
2.烹飪獨到汾州傳統宴席的烹飪技藝主要有炒、炸、燴、熘、蒸、燉等幾種方法。炒,以滑炒見長,烹製迅速;炸,要求外松里嫩、酥香撲鼻;燴,講究嫩滑鮮爽、汁醇味美;熘,注重細嫩清香、色澤悅目;蒸,把握配料和火候,確保主料鮮嫩腴美;燒,力求濃香適口、軟爛入味。
3.製作精緻:汾州傳統宴席的菜式造型鮮活、色澤清亮、精巧雅致,這種獨特風格,與乾百年來精緻的感官效果,講究菜品與器皿在色彩、圖案與形態上的和諧搭配。
4.以湯著稱:汾州傳統宴席尤重製湯,湯的使用和熬制是其核心工藝,也是區別於周邊其他宴席的最明顯標誌之一。這種特徵從烹飪與營養的理念出發,始終把湯的配製與質鮮、味純、滋補緊緊結合在一起,確保每道菜餚本味突出、風味各異。當地自古流行這樣一句話“唱戲的耍腔、做菜的耍湯”,足見制湯是最能體現汾州傳統宴席經驗技藝的重要部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