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造型設計工程基礎

汽車造型設計工程基礎

《汽車造型設計工程基礎》是2019年10月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柯善軍。

基本介紹

  • 書名:汽車造型設計工程基礎
  • 作者:柯善軍
  • ISBN:9787111632191
  • 定價:32.0元
  •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造型是消費者選購汽車時的印象。造型設計已經成為汽車產品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書面向汽車造型設計工作需求,結合作者多年從事汽車造型設計教學及實踐的經驗,系統梳理、講述了汽車造型設計人員在汽車產品造型設計過程中需具備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按照與汽車造型設計的相關性,依次介紹了汽車與汽車乃重工業、汽車構造、汽車性能、汽車空氣動力學、車身製造工藝以及汽車人機工程學。 本書旨在幫助熱愛和從事汽車造型設計的人員,學習與汽車造型相關的工程技術基礎知識。本書既可以作為普通危愚葛高等院校汽車造型設計專業的教材,臘船才也可以作為汽車造型設計從業人員及愛好者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汽車與汽車工業1
1.1汽車的定義與分類1
1.1.1汽車的定義1
1.1.2汽車的分類1
1.1.3乘用車分級6
1.1.4車輛識別代碼7
1.2汽車及汽車工業的發展8
1.2.1汽車發展歷程8
1.2.2汽車外形演變11
1.2.3汽車工業發展歷程12
1.2.4中國汽車工業14
1.3汽車基本組成與行駛原理15
1.3.1汽車的總體構造15
1.3.2汽車的主要尺寸和參數15
1.3.3汽車的行駛原理18
第2章汽車構造19
2.1汽車動力系統19
2.1.1發動機概述19
2.1.2發動機的工作原理及總體構造20
2.1.3曲柄連桿機構23
2.1.4配氣機構26
2.1.5燃油供給系統28
2.1.6點火系統28
2.1.7潤滑與冷卻29
2.1.8起動系統30
2.2汽車傳動系統31
2.2.1傳動系統的布置形式31
2.2.2傳動系統的組成31
2.2.3離合器的功用鑽煮雄整及工作原理32
2.2.4機械式變速器的組成與工作
原理33
2.2.5萬向傳動裝置的組成及分類34
2.2.6驅動橋35
2.3汽車行駛系統35
2.3.1行駛系統的組成及功用35
2.3.2車架的形式與結構36
2.3.3懸架的結構類型及主要功用37
2.3.4車橋38
2.3.5車輪與輪胎39
2.4汽車轉向系統41
2.4.1機械轉向系統的組成及轉向
原理41
2.4.2轉向器的結構類型及工作原理42
2.4.3轉向操縱和傳動機構44
2.4.4汽車的動力轉向45
2.5汽車制動系統47
2.5.1汽車制動系統的類型及主要
組成47
2.5.2制動器結構及工作原理48
2.5.3人力制動系統50
2.5.4伺服制動系統51
2.5.5動力制動系統52
2.5.6制動力調節裝置52
2.5.7防抱死制動系統54
2.6汽車車身及裝備55
2.6.1汽車車身的類型及構成55
2.6.2轎車車身結構56
2.6.3其他類型的車身結構59
2.6.4車門與車窗及附屬檔案60
2.6.5車身附屬裝置及安全防護裝置61
2.6.6汽車儀表與照明及附屬裝置63
第3章汽車性能69
3.1汽車的動力性69
3.1.1汽車的動力性指標69
3.1.2汽車的驅動力與行駛阻力71
3.1.3汽車行駛的附著條件74
3.2汽車的燃油經濟性74
3.2.1汽婚榜歸朽車燃油經濟性的評價指標74
3.2.2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76
3.2.3電動汽車的研究77
3.3汽車的制動性80
3.3.1制動性的評價指標80
3.3.2制動時車輪的受力81
3.3.3汽車的制動效能及其恆定性83
3.3.4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84
3.3.5制動力分配與調節85
3.4汽車的操縱穩定性86
3.4.1汽車操縱穩定性的含義86
3.4.2汽車行駛的縱向和橫向穩定性86
3.4.3輪胎的側偏特性87
3.4.4汽車的轉向特性88
3.4.5汽車轉向輪牛煮蒸的振動89
3.5汽車的平順性89
3.5.1汽車平順性的概念89
3.5.2人體對平順性的反應和平順性
評價90
3.5.3影響汽車行駛平順性的因素91
3.6汽車局台鴉的通過性92
3.6.1汽車支承通過性及其評價指標92
3.6.2汽車通過性幾何參數92
3.6.3汽車通過性的影響因素94
3.6.4汽車越過台階、壕溝的能力95
第4章汽車空氣動力學97
4.1汽車空氣動力學概述97
4.1.1汽車空氣動力學造型發展歷程97
4.1.2空氣動力學基礎知識101
4.1.3汽車周圍的流場103
4.2汽車所受的氣動力及力矩105
4.2.1氣動力及力矩105
4.2.2氣動阻力106
4.2.3氣動升力108
4.2.4氣動側向力108
4.3氣動力對汽車性能的影響108
4.3.1空氣阻力對動力性的影響109
4.3.2空氣阻力對經濟性的影響109
4.3.3氣動升力及側傾力對操縱穩定性
的影響110
4.4汽車外形與氣動特性關係111
4.4.1前端形狀與氣動阻力、氣動升力的
關係111
4.4.2風窗玻璃、發動機艙蓋與氣動阻力的
關係112
4.4.3車頂造型與氣動阻力的關係113
4.4.4側面造型與氣動阻力的關係113
4.4.5車身尾部與氣動阻力、氣動升力的
關係113
4.4.6車底與氣動力的關係117
4.4.7車身物件、表面凹凸與氣動阻力的
關係118
4.4.8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119
4.5風洞試驗121
4.5.1風洞121
4.5.2汽車風洞試驗122
第5章車身製造工藝124
5.1車身材料及成型工藝124
5.1.1車身材料124
5.1.2車身覆蓋件成型工藝126
5.1.3車身內飾件成型工藝130
5.2車身裝焊工藝134
5.2.1汽車車身裝焊工藝特點及程式134
5.2.2汽車車身焊接工藝方法及設備134
5.2.3汽車車身裝焊夾具及裝焊生
產線139
5.2.4汽車用黏結劑140
5.3車身塗裝工藝141
5.3.1汽車車身用塗料142
5.3.2汽車車身漆前表面處理143
5.3.3汽車車身塗裝的典型工藝144
5.3.4汽車車身常用塗裝方法及設備144
第6章汽車人機工程學147
6.1汽車人機工程的人體模型和工具147
6.1.1人體模型概述147
6.1.2H點二維人體模型147
6.1.3H點三維人體模型148
6.1.4眼橢圓150
6.1.5頭廓包絡151
6.1.6駕駛人手伸及界面153
6.1.7其他人體工具155
6.2相關定位基準和尺寸代號156
6.2.1人體模型上的基準點、基準線和
關節角度156
6.2.2汽車布置圖上人體的定位點157
6.2.3汽車布置圖上人體的定位尺寸158
6.2.4基於駕駛人布置參數的汽車
分類158
6.3汽車造型和內飾設計相關的人機工程學
工作160
6.3.1乘員空間布置160
6.3.2駕駛人的視野設計164
6.3.3駕駛人的頭部空間167
6.3.4駕駛人的操縱伸及性171
6.3.5乘員的進出方便性172
6.4汽車人機工程學軟體173
6.4.1NX軟體的人機工程學模組174
6.4.2CATIA軟體的人機工程學模組175
參考文獻177
2.6.1汽車車身的類型及構成55
2.6.2轎車車身結構56
2.6.3其他類型的車身結構59
2.6.4車門與車窗及附屬檔案60
2.6.5車身附屬裝置及安全防護裝置61
2.6.6汽車儀表與照明及附屬裝置63
第3章汽車性能69
3.1汽車的動力性69
3.1.1汽車的動力性指標69
3.1.2汽車的驅動力與行駛阻力71
3.1.3汽車行駛的附著條件74
3.2汽車的燃油經濟性74
3.2.1汽車燃油經濟性的評價指標74
3.2.2影響汽車燃油經濟性的因素76
3.2.3電動汽車的研究77
3.3汽車的制動性80
3.3.1制動性的評價指標80
3.3.2制動時車輪的受力81
3.3.3汽車的制動效能及其恆定性83
3.3.4制動時汽車的方向穩定性84
3.3.5制動力分配與調節85
3.4汽車的操縱穩定性86
3.4.1汽車操縱穩定性的含義86
3.4.2汽車行駛的縱向和橫向穩定性86
3.4.3輪胎的側偏特性87
3.4.4汽車的轉向特性88
3.4.5汽車轉向輪的振動89
3.5汽車的平順性89
3.5.1汽車平順性的概念89
3.5.2人體對平順性的反應和平順性
評價90
3.5.3影響汽車行駛平順性的因素91
3.6汽車的通過性92
3.6.1汽車支承通過性及其評價指標92
3.6.2汽車通過性幾何參數92
3.6.3汽車通過性的影響因素94
3.6.4汽車越過台階、壕溝的能力95
第4章汽車空氣動力學97
4.1汽車空氣動力學概述97
4.1.1汽車空氣動力學造型發展歷程97
4.1.2空氣動力學基礎知識101
4.1.3汽車周圍的流場103
4.2汽車所受的氣動力及力矩105
4.2.1氣動力及力矩105
4.2.2氣動阻力106
4.2.3氣動升力108
4.2.4氣動側向力108
4.3氣動力對汽車性能的影響108
4.3.1空氣阻力對動力性的影響109
4.3.2空氣阻力對經濟性的影響109
4.3.3氣動升力及側傾力對操縱穩定性
的影響110
4.4汽車外形與氣動特性關係111
4.4.1前端形狀與氣動阻力、氣動升力的
關係111
4.4.2風窗玻璃、發動機艙蓋與氣動阻力的
關係112
4.4.3車頂造型與氣動阻力的關係113
4.4.4側面造型與氣動阻力的關係113
4.4.5車身尾部與氣動阻力、氣動升力的
關係113
4.4.6車底與氣動力的關係117
4.4.7車身物件、表面凹凸與氣動阻力的
關係118
4.4.8汽車空氣動力學套件119
4.5風洞試驗121
4.5.1風洞121
4.5.2汽車風洞試驗122
第5章車身製造工藝124
5.1車身材料及成型工藝124
5.1.1車身材料124
5.1.2車身覆蓋件成型工藝126
5.1.3車身內飾件成型工藝130
5.2車身裝焊工藝134
5.2.1汽車車身裝焊工藝特點及程式134
5.2.2汽車車身焊接工藝方法及設備134
5.2.3汽車車身裝焊夾具及裝焊生
產線139
5.2.4汽車用黏結劑140
5.3車身塗裝工藝141
5.3.1汽車車身用塗料142
5.3.2汽車車身漆前表面處理143
5.3.3汽車車身塗裝的典型工藝144
5.3.4汽車車身常用塗裝方法及設備144
第6章汽車人機工程學147
6.1汽車人機工程的人體模型和工具147
6.1.1人體模型概述147
6.1.2H點二維人體模型147
6.1.3H點三維人體模型148
6.1.4眼橢圓150
6.1.5頭廓包絡151
6.1.6駕駛人手伸及界面153
6.1.7其他人體工具155
6.2相關定位基準和尺寸代號156
6.2.1人體模型上的基準點、基準線和
關節角度156
6.2.2汽車布置圖上人體的定位點157
6.2.3汽車布置圖上人體的定位尺寸158
6.2.4基於駕駛人布置參數的汽車
分類158
6.3汽車造型和內飾設計相關的人機工程學
工作160
6.3.1乘員空間布置160
6.3.2駕駛人的視野設計164
6.3.3駕駛人的頭部空間167
6.3.4駕駛人的操縱伸及性171
6.3.5乘員的進出方便性172
6.4汽車人機工程學軟體173
6.4.1NX軟體的人機工程學模組174
6.4.2CATIA軟體的人機工程學模組175
參考文獻17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