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縣紅軍紀念館

汶川縣紅軍紀念館

汶川縣洪金紀念館坐落於四川汶川縣綿虒鎮羌峰村,是當地政府於2010年10月為了紀念1938年8月在汶川縣綿虒鎮羌峰村犧牲的四十四名紅軍戰士而重建的一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汶川縣紅軍紀念館
  • 地理位置:四川汶川縣綿虒鎮羌峰村
  • 占地面積:782.7平方米
  • 開放時間:2012-09
  • 門票價格:免門票
歷史背景,建館起因,歷史回顧,展館內部,展館規模,展廳情況,地圖信息,

歷史背景

建館起因

一九三八年八月十日至十一日,長征途中的中國工農紅軍四十四名戰士在汶川縣綿虒鎮羌峰村簇頭藏寨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為了緬懷先烈,汶川縣於一九七七年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作為汶川縣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但是在零八年五一二汶川大地震中紀念館整體建築全部坍塌,受損嚴重。二零零九年深圳市愛心市民企業家奉獻大愛,慷慨捐贈二百萬元重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使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得以恢復,革命烈士精神得到弘揚和傳承,並在展館大門口處刻碑銘記。
展館銘石展館銘石

歷史回顧

1935年5月16日下午,紅9軍27師先頭部隊進至汶川縣的芤山、青坡、蘿蔔寨一帶。5月23日,總指揮徐向前在雁門鄉索橋村川主廟指揮“雁門關戰鬥”獲取勝利後,紅30軍、31軍、33軍之主力部隊及總指揮部的紅軍迅速進占了威州、新橋、綿虒、草坡、臥龍以北地區。紅軍從當年5月中旬進入汶川至次年2月全部撤走,歷時9個月,足跡踏遍雁門、威州、克枯龍溪、綿虒、草坡、映秀、耿達、臥龍等鄉鎮,同時還先後與敵軍展開大小戰鬥10多次。紅軍在汶川期間向當地民眾廣泛宣傳黨的主張和綱領,同時建立了紅色政權。 紅軍長征過汶川,像一盞明燈,照亮了藏羌山寨,千百年過著奴隸生活的各族人民在黑暗中見到了曙光,紅軍播下的火種,燃起了各族人民鬥爭的熊熊烈火。紅軍北上後,反動派捲土重來,致使住在簇頭(今西羌第一村)附近的33軍某政治部的39名紅軍全部遇難,其中有兒童團員12人。尤其是在龍溪鄉的東門口偏橋處,1935年8月10日(農曆七月十二日)前後幾天就有100多名紅軍慘遭反動派殺害……
汶川縣紅軍紀念館
解放後,汶川縣人民政府為緬懷紅軍的不朽功勳,在綿虒鎮簇頭溝村修建了“紅軍烈士紀念館”,在威州原索橋處修建了揉式鋼繩吊橋,命名為“紅軍橋”。

展館內部

展館規模

汶川縣紅軍紀念館始建於2010年12月,2011年9月竣工,雙層建築,占地面積平方782.7平方米,對外展廳在一樓。2012年9月正式對外開館。
展館門口展館門口

展廳情況

展館是一棟二層樓建築,參觀展廳是從右側的側門進入的,進門後是一間預展室,首先看到的便是右手北牆上貫通整面牆的中國工農紅軍鐮刀斧頭紅旗裝飾板,中間是以毛主席和紅軍戰士在長征路上過雪山的素色宣傳畫,上面襯著鮮紅色的毛主席手書七律長征詩。
展館正廳展館正廳
跨過預展室便進入展廳正廳,三面展牆上通紅的顏色撲面而來,西面正牆上正中位置是紅底上鑲嵌的金色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左右兩側是同樣金色標題“紅軍萬歲”、“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下方是多福當時的歷史照片。南北兩面牆上分別是前言、紅色足跡和建立蘇維埃政權的展板,展板下是一個個傾斜的展台,分別展示了當年紅軍在長征途中打下的一個個經典戰役:威震雁門關、巧奪嶺崗、板橋關保衛戰、馬嶺山阻擊戰、爭奪盛州索橋,而展廳正中三個紅綢覆蓋的梯形有機玻璃箱內,是當年在汶川犧牲的紅軍戰士的遺骨······
展館南牆展館南牆
走出展廳南圍牆內是一面鑲嵌著刻石的牆面,那一幅幅刻石上的話說出了我們對當年紅軍長征那一段艱苦卓絕的革命歷史的追憶和讚頌:“長征是充滿著無私奉獻的精神史詩、長征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大革命詩篇”。

地圖信息

地址:213國道與S9都汶高速交叉口東南150米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