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義普

汪義普,男,漢族,1966年出生,江蘇泗陽人,是泗陽縣王集鎮黨委委員、劉灣村黨支部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義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泗陽
  • 出生日期:1966年
  • 職業:是泗陽縣王集鎮黨委委員;劉灣村黨支部書記
  • 性別:男
工作簡歷,時代先鋒,

工作簡歷

2006年3月--2012年2月 任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劉灣村黨支部書記;
2012年2月--至今 任江蘇省泗陽縣王集鎮黨委委員、劉灣村黨支部書記。

時代先鋒

十年前,為了自己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他離開老家;四年前,為了讓鄉親過上富裕生活,他放棄每年幾十萬收入,回到老家,甘做一名普普通通的村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心中,民眾的冷暖是他最關心的,民眾創業致富是他最牽掛的,他就是泗陽縣十一屆黨代表、王集鎮劉灣村黨支部書記汪義普。
2006年以前的劉灣村是全縣有名的“後進村”,村級組織渙散,村務管理混亂,進京上訪不斷,虧欠債務近40萬元,民眾怨聲載道。汪義普當時心理十分矛盾:一邊是年收入幾十萬元的企業,一邊是家鄉父老的渴求的眼睛,到底怎么辦?
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最終他說服了家人,於當年夏天回到老家。面對著貧窮落後的村貌,他默默立下誓言,一定要把村里發展起來。就在這時,村裡的國小即將因為無法籌集建校費而要轉到別的村,村里200多個孩子也要轉到那裡學習,鄉親們議論紛紛,汪義普決定就從這件事情入手。他率先拿出自己在外地賺來的錢,用於校舍建設,並發動其他村組幹部帶頭募捐資金,僅僅兩天時間,全村就募捐了2萬元的資金。此後,汪義普發揮他特有的“牛勁”,多次省吃儉用,往返奔波於市縣教育局,共爭取了4萬元的幫扶資金。隨著新學校的建成,村民們從當初的懷疑,逐步走向了認同,心底里認可了老汪和村裡的幹部。
俗話說“要致富,先鋪路”。幾十年來劉灣村一直是:“花轎進不來,驢車出不去”。於是,汪義普想方設法,多次前往省民委請求扶持,資金到位後,老汪沒日沒夜地奔忙在鋪路工地上,催進度,查質量。經過幾個月的緊張施工,4條鄉村公路很快順利通車了。
2006年3月,汪義普又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拿出自家的10000元錢設立劉灣村“危困救助基金”,用於幫助全村特困戶、病災戶或者需要緊急救助的農戶。村民吳同祥患了肝癌之後,本來就一貧如洗的家庭因為治病更是債台高築。正在上學的孩子,眼看就要輟學。汪義普和基金掌管人經過研究,當即決定解決吳同祥的治病費用。
老汪幾年來從沒用公款吃過一頓飯、報銷過一包煙,甚至連工資也沒要。他用辛勤工作贏得了村民由衷的稱讚,村裡的各項工作井井有條,每逢繳納公差勤務,再也無需村幹部煩心勞神。“扶貧須扶技,扶技要扶志,扶志要扶心“。如何才能讓村民在外有收入、居家有項目?汪義普決定把肉鴿養殖作為劉灣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2007年初,總投資140萬元、占地4000平方米、飼養量28000羽的劉灣村養鴿場正式建成。汪義普帶頭投入30萬元,領著其他村組幹部和黨員投資入股。養鴿場現已實現年利潤80萬元,同時吸納50多個貧困家庭村民進場務工,月工資達千元以上。
在養鴿場的示範帶頭作用下,劉灣村出現了從未有過的火熱創業局面,雅躍電子、木門加工、金屬拉絲、精密鑄造、鼎順娛樂城等項目也紛至沓來。村子和諧了,創業的項目也有了, 配套齊全的劉灣村康居示範園也初具雛形。
短短6年多時間,劉灣村就一舉摘掉了後進村的帽子,進入全縣一檔村行列,實現了村強、民富、風氣好的目標。2011年8月,省委常委、省紀委書記弘強親臨劉灣村駐點調研一個星期,對汪義普紮根鄉村、帶民致富的行為給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
現在,汪義普每天都在劉灣村的交織路口和淮沭河邊忙碌著,他一心謀劃著名劉灣村未來的幸福生活,勾畫著劉灣村的美好藍圖。
劉灣村由貧變富,由亂到治的典型經驗和汪義普辦事公道、無私奉獻、心繫百姓、幫民共富的優秀品質與精神境界,深刻體現了創先爭優的本質要求,詮釋了科學發展的豐富內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