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春夏秋冬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內容簡介:汪曾祺,我國著名作家,其代表作《受戒》、《大淖記事》等受到讀者的喜愛與歡迎,一生有作品200多萬字,出版著作數十種,不少作品被翻譯成多種文字介紹到世界各地。這是一本關於他的人生和文學探求之路的傳記文學,作者採用嶄新的視角,注意從歷史的高度,全面地、辯證地敘述和分析汪曾祺的文學人生。

基本介紹

  • 書名:汪曾祺的春夏秋冬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78頁
  • 開本:16
  • 品牌:河南人民出版社
  • 作者:陸建華
  • 出版日期:2005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15056988, 978721505698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汪曾祺的春夏秋冬》是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陸建華,1940年出生於江蘇省高郵市,1963年畢業於揚州師範學院中文系,長期在家鄉宣傳文化部門工作。1984年秋,調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工作,2001年年初退休。在揚州師院讀書期間開始文學評論寫作,50年代末發表第一篇評論文章,40多年來共發表作品200多萬字,已結集出版的有以文藝短論、雜談為主的《文壇絮語》、《全國獲獎愛情短篇小說選評》、《陸建華文學評論自選集》,另有散文集《不老的歌》、《家鄉雪》等問世。此外,參與策劃和主編的作品有:《汪曾祺文集》、“江蘇縣邑風物”叢書、《江蘇青年作家論》、《江蘇文學50年》、《批評家的自白》等。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江蘇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江蘇省散文工作委員會主任、汪曾祺研究會會長等職。

媒體推薦

天真雋永,自在風流。
——王蒙
我行我素小蔥拌豆腐,若即若離下筆如有神。
——林斤瀾
他的小說(包括他的散文)可以稱之為“文化小說”,字裡行間有書香味,有江南的泥土芳香。你總覺得他的小說是用毛筆寫的,而且是豎寫的,寫在毛邊紙上的……他貌不驚人,樸實得像舊書店的老營業員,但一開口就是文化。
——沙葉新
我事寫作,原因無他。從小到大,數學不佳。考入大學,成天泡茶。讀中文系,看書很雜。偶寫詩文,幸蒙刊發。百無一用,乃成作家。弄筆半紀,今已華發。成就甚少,無可矜誇。有何思想?實近儒家。人道其里,抒情其華。有何風格?兼容並納。不今不古,文俗則雅。與人無爭,性情通達。如此而已,實在無啥。
——汪曾祺

圖書目錄

引子 家鄉雪,漫天飛舞
第一章 “我的家鄉在高郵”
“高郵不只出鹹鴨蛋,文風也很盛”
汪嘉勛:汪家赤手空拳的創業人
汪菊生:多才多藝的小城才子
汪曾祺說:“沾了元宵節的光,我的生日總不會忘記。”
兩位繼母的至愛真情,淡化了他三歲喪母的哀痛
在祖父、父親的指導和影響下,學習如何做人、做文
幼稚園為他揭開平生美學教育的第一章
“五小”成了他的文學起飛場
在上學路上觀察,體味人生
影響他文學觀形成的幾位語文老師
兩本書定了他的終身

第二章 風雨人生路上行
身染惡性瘧疾,使他差點誤了考期;他抱病參加考試,總算如願以償考取西南聯大中國文學系
翠湖給他留下美好印象,簡陋的西南聯大辦學條件激起他的學習信心
他從“跑警報”中體會出從容不迫、樂觀堅強的民族性格
吸引他的,不僅是教授們的淵博知識,更在於他們的人格魅力
他天分甚高,但天性散淡;他不乏愛國熱情,卻懶於過問政治,一心只想做瀟灑的才子
他終於成為仰慕已久的沈從文的入室弟子,沈先生視他為得意高足
沈先生對學生的影響,課外比課堂上要大得多
一個有文學天分的高才生,最後陰差陽錯竟只得到大學肄業證書
在昆明郊區的一所中學任教兩年,使他有機會近距離地觀察社會與人生
愛情之花在艱苦的環境中萌芽,他因喜遇知音而更能安於清貧和對生活充滿信心
在上海求職無門,瀕臨絕望之際,李健吾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邂逅集》:他的小說創作探索階段的可貴結晶
“我覺得全世界都是涼的”

第三章 一片赤誠求適應
為積累生活,寫出格調剛勁的作品,北平解放後不久,他就投筆從戎
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預言:北京有兩個作家今後可能寫出一點東西,一個是汪曾祺,一個是林斤瀾
他積極奉獻,樂於為他人作嫁衣;他沙裡淘金,從廢稿堆中發現《活人塘》
《范進中舉》——在戲劇創作中將傳統與革新結合起來的初步嘗試

第四章 無情打擊突兀來
他認為,一個作家要想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民族特點,離開學習民間文學是絕對不行的
反右開始後,他因短文《惶惑》受到了批判。但他自己覺得沒有受到傷害,也沒有留下陰影
在劫難逃。單位為完成指標,到底在1958年夏天,把他補劃為“右派”
在沙嶺子農科所下放勞動。僅僅一年,幹部、工人就一致同意為表現出色的他摘去“右派”帽子
“時代大,個人渺小如浮漚,應當好好的活,適應習慣各種不同生活,才像是個現代人”
“你應當在任何情形下永遠不失去工作信心……始終保持用筆的願望和信心”
“近來看了些文學書,血壓也下降了些,不免靜極思動,心想還可以寫個十來本本什麼玩意兒的”
“坐對一叢花,眸子炯如虎。”他完成一生中一部很奇特的著作——《中國馬鈴薯圖譜》
《羊舍一夕》:新中國成立後他寫的第一篇小說。蕭也牧評價說:“這才是小說!”郭小川興奮地說:“汪曾祺變了!”
“四年下放……我真正接觸了中國的土地、農民……我從農人那裡學到了許多東西”

第五章 禍福相倚《沙家浜》
江青指派北京京劇團將滬劇《蘆盪火種》改編成現代京劇,他成為主要執筆者
毛澤東說:“故事發生在沙家浜。中國有許多戲用地名為戲名,這齣戲就叫《沙家浜》吧。”
家,成了他“文革”風暴中的心靈避風港。兒子反問媽媽:“如果(爸爸)真有問題,你為什麼不和他劃清界限?為什麼還給他買酒喝?”
正在抬煤的他忽然被突擊“解放”。連回家換件乾淨衣服也不被允許,軍代表說:“不成!來不及了!”
江青欣賞他的才能,但也只是看重他那枝筆。她多次指示:“此人控制使用。”

第六章 春來老樹綻新芽
不被理解的委屈,太盛的牢騷,他曾發狠要剁指以“明志”;重新提筆寫文章,第一篇作品不是小說,不是散文,也不是戲劇,而是一篇民間文學論文
北京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小說選集,他自己卻不熱心。林斤瀾激動地對他說:“……為什麼不出呢?……你積極點好不好?”
“我有個樸素的古典的中國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於世道人心”
朋友們為被審查的他鳴不平,胡喬木曾想把他調入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文壇復出,寫作積極性也日見高漲,但他的作品一開始並不被人們看好
《北京文學》隆重推出“小說專號”,在發稿前夕,李清泉臨時果斷決定,抽下一篇稿件,改發《受戒》
《受戒》的問世,弓I起文壇震動。文壇的創作生態環境因《受戒》的發表而得到積極的推動與改善
他以《受戒》投石問路,從此心裡更加踏實。幾年後,他道出了一個秘密:《受戒》寫的“是我初戀的一種朦朧的對愛的感覺”
《受戒》成功後,在“感到溫暖”的創作心境下,他寫故鄉舊生活的作品一發而不可收
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選揭曉,《大淖記事》榜上有名。作家葉楠驚奇地問:“從哪裡冒出來一個汪曾祺?”
一個“淖”字令他苦苦思考了幾十年。美麗的巧雲,其原型竟是一個頭髮黃黃的、有點邋遢的女人

第七章 多情最是故鄉人
他不斷在作品中流露出思鄉之情。縣委書記決定:“請汪老回鄉看看。”
他在故鄉尋找遠去的童年的夢,有喜悅與激動,也有惆悵與感傷
見到繼母任氏,他恭恭敬敬地一鞠躬:“娘——”拜望昔日教過他的張老師、王老師,他呈上兩首飽含深情的詩
在向家鄉父老介紹寫作體會時,說到動情處,他聲音哽塞,淚水湧出。六百人的會場寂靜無聲
在參觀了家鄉新中國成立後的一系列水利建設工程以後,他驚嘆道:“嗚呼,厥功偉矣!”
《皮鳳三楦房子》,是他在返鄉後無意中採集到的創作成果,這是他惟一以故鄉人新中國成立後的生活為背景的小說
42年後重返故鄉,圓了他的思鄉夢,撫平了他心靈的傷痕,加深了他對家鄉的愛,進一步激發了他的創作熱情

第八章 魂縈夢繞皆因愛
他用80年代人的感情寫往日的美和健康的人性
“我寫小說,是要有真情實感的。我的小說中人物有些是有原型的”
“歷史好像有意要保藏他那份小說創作的才華

第九章 “硬殼”裂開見真性
儘管聶華苓在美國生活20多年了,但她從裡到外還是一個中國人。他對聶華苓說:“我們是你的娘家人。”
在林肯故居,看到那么多人高高興興地摸林肯銅像的鼻子,他祝願:讓我們平等地摸別人的鼻子,也讓別人摸
他成功地在美國大學發表演講。在與美國黑人學者探討民族文化傳統和歷史時,他感慨地說:“沒有歷史,是悲哀的。”

第十章 瀟灑為人情亦真
“假我十年閒粥飯,未知留得幾囊詩?”
“草花隨目見,魚鳥略似真”
“更有一般堪笑處,六平方米作郇廚”

第十一章 眾口評說汪曾祺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為人為文兩陶然
他說:“我覺得我還是個挺可愛的人”
尾聲“像這樣”下筆如有神“的人已經不多了”
附錄汪曾祺年譜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