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寅仙

汪寅仙

汪寅仙(1943年-2018年2月28日),女,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汪寅仙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宜興紫砂製作技藝 " 代表性傳承人。曾任宜興紫砂工藝廠副總工藝師、宜興紫砂研究所副所長等職。

2018年2月28日,汪寅仙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7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寅仙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
  • 出生日期:1943年
  • 逝世日期:2018年2月28日
  • 代表作品:《回方壺》、《曲壺》、《彎把梅樁壺》、《大一粒珠》、《秦權壺》、《南瓜壺》、《聖思桃杯》
  • 職稱: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
人物經歷,人物逝世,作品風格,主要作品,作品價格,人物特寫,創作新品,

人物經歷

14歲汪寅仙就開始學習紫砂陶藝,一直從事紫砂陶創作設計製作工藝,擅長“花貨”製作,具有頗高的藝術造詣和姻熟的製作技藝。
1956年11月,
1956年,汪寅仙參加工作,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師從著名老藝人吳雲根學習制壺技藝,後轉師朱可心門下習研紫砂素塑器造型設計。歷任宜興紫砂工藝廠技術輔導,廠研究所副所長等職,廠副總工藝師,宜興陶瓷學會理事。
1959年隨師朱可心成功複製南京博物院藏品《聖思桃杯》,並隨文化部藝術交流展送往當時的蘇聯等東歐國家展出。1979年作品《葡萄杯》選中為國家領導人出訪外國的禮品。
1980年創作的《高壽梅樁茶具》獲江蘇省四新產品評比一等獎。
1986年作品《回方壺》獲全國陶藝評比二等獎。
1986年與中央工藝美院教授張守智合作創作的抽象線條形茶具《曲壺》曾送往日本、美國等國家展出。
汪寅仙汪寅仙
1990年分獲全國陶藝評比一等獎、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並被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收藏。
曾獲無錫市“三八”紅旗手,市勞動模範,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
1993的被國家授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1997年出版了“汪寅仙紫砂作品集”。

人物逝世

2018年2月28日9時28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 宜興紫砂製作技藝 " 代表性傳承人汪寅仙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逝世,享年75歲。

作品風格

其制壺態度一絲不苟、謹慎嚴密,並長期對創作題材深入觀察體會進行藝術的提煉。使作品展現包括形象、神韻與氣質上的美感。她以寫實的手法刻劃自然生態美於花貨上,詮釋田園中旺盛的生機和飽滿盎然的精神。仿真形象惟妙惟肖,在運色上汪寅仙有其獨特的美學觀念,她儘量保持紫砂特有的光華質感,而不求顏色與實物相同。僅於局部做顏色處理,形成一種畫龍點睛的效果,也更能突顯作品造型特色及優雅氣韻。其光素器則講究整體結構慎密及線條流暢,以簡練的形式表達紫砂器特有的美感與深度。近年來越見成熟自信的創作中,散發著韻味無窮的藝術質感。汪寅仙並與中央美院張守智教授等藝文界人士何作,嘗試不同風格的砂壺製作,成績斐然,大大拓展其藝術創作空間。
汪寅仙

主要作品

作品《回方壺》、《聖思桃杯》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曲壺》、《彎把梅樁壺》、《大一粒珠》、《秦權壺》、《南瓜壺》、《聖思桃杯》收藏在英國皇家大英博物館等世界六大博物館。
汪寅仙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她的藝術追求,抽象與自然寫實相結合是她的壺藝風格。

作品價格

汪寅仙三友同福紫砂壺拍賣 成交價529萬
汪寅仙紫砂壺汪寅仙紫砂壺
汪寅仙 金秋南瓜紫砂壺拍賣 460萬成交
汪寅仙“曲壺” 368萬拍賣成交

人物特寫

1956年,年僅14歲的汪寅仙考入宜興紫砂工藝廠,從此和紫砂結緣。她先師從吳雲根學藝,後轉師花貨大師朱可心門下。在名師的指導下,她打下了紮實的基本功。從1959年起,她和師傅朱可心共同臨摹製作南京博物院的國家一級文物《聖思桃杯》獲得成功,並作為國家藝術珍品送往蘇聯展出,藝術天賦在紫砂界嶄露頭角。隨後,又先後臨摹仿製紫砂歷史上的名作,如時大彬的《印包》、陳鳴遠的《梅樁》、邵大亨的《掇只》、馮桂林的《梅段》、楊氏的《風卷葵》、陳光明的《印包》、黃玉麟的《供春》等。她曾說:“臨摹紫砂歷史名作,是為了提高自己的藝術素養,掌握紫砂傳統的精髓,既要做得像,還要以審美的目光,對原作進行適當的改進,仿中有創,更合乎尺度,爭取更完美。”這一認識,對她後來的花貨創作及製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973年,汪寅仙因技藝出眾,被安排到廠研究所,專門從事紫砂陶造型設計。這期間,她又受教於裴石民王寅春蔣蓉等名師,並得到顧景舟的指導,受益多師,使她在紫砂藝術上技藝精進,光貨、筋瓤貨均有相當造詣,尤擅花貨創作。1974年創作的《紫砂葡萄杯》被送往日本、葡萄牙、加拿大等國展覽,並作為鄧小平訪問日本的禮品。1975年,她有幸進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進修班深造,結業時設計的《九頭冬梅茶具》被該院和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後,她在構思設計新品中,不斷拓寬視野,擷取自然界動植物吉祥形態,融入到壺藝創新之中,賦予壺藝不同的神韻與內涵。她設計製作的《十二頭魚形文具》、《四頭梅樁文具》、《十一頭龍鳳酒具》、《紫砂桃杯》、《紫砂葡萄杯》、《風卷葵壺》、《詠梅壺》、《光集玉壺》等,參加了全國工藝美術展覽和全國陶瓷展覽,有些被作為國家領導人的出訪禮品。1988年,汪寅仙進入了創作盛年,十分注重作品的人文內涵和時代精神。當年,她與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張守智教授合作的《曲壺》,就是藝人與學者互補的光貨經典代表作。此壺運用線面的結合,產生了動與靜、虛與實的對比,使一個小小的靜壺體產生了韻律之美,榮獲1990年國際精品大獎賽一等獎、全國陶瓷藝術展評一等獎,並先後被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中南海紫光閣收藏。其他光貨作品源源不斷,精美絕倫,如《神鳥出林壺》、《千禧壺》、《心手相連壺》、《雲龍壺》、《玉爐壺》、《浣紗童子壺》,與徐秀棠合作的《水利壺》等,都是用最簡練的線條,塑造最簡潔的形體,揭示人生哲理或彰顯時代精神。

創作新品

種類有壺、茶具、酒具、咖啡具、花盆、瓶、文房雅玩、陳設件等。其中,有三件被故宮博物院收藏,兩件被中南海紫光閣收藏陳設。此外,中國歷史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中國工藝美術珍寶館、香港茶具文物館、台灣歷史博物館、無錫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均收藏其代表作品。為了東西方陶藝文化交流,多年來,她的許多作品參加了在日本、美國、德國、新加坡、加拿大、澳大利亞、葡萄牙、香港、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展覽或個人技藝表演。1995年8月,她參加了北京第四屆世界婦女大會,並作現場操作表演,引起了轟動。她還撰寫了《紫砂塑器——花貨》、《曲壺設計製作的幾點體會》、《宜興紫砂陶》、《陳鳴遠陶藝欣賞》、《朱可心師傅的敬業精神鼓舞著我們》、《憶顧景舟大師,揚紫砂藝術》、《憶啟蒙老師吳雲根》、《懷念裴石民先生》、《曼生壺風采依然》等20多篇論文與回憶文章,參加海內外學術研討與交流,在專業刊物上發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