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和建

汪和建

汪和建,男,1963年生於浙江淳安。1984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經濟學系,並留校任教於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暨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室。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兼任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社會理論論叢》編輯部主任、中國社會學會經濟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汪和建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淳安
  • 出生日期:1963年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經濟學系
  • 性別:男
個人簡介,科研成果,科研項目,獲獎情況,

個人簡介

汪和建,男,浙江淳安人,1963年生。1980年起先後入學南京大學經濟學系和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並獲學士和博士學位。1984-1988年留校任教於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暨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室。1988-2009年轉教於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曾兼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研究室主任、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套用社會學教研室主任。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社會學系教授,兼任南京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社會理論論叢》編輯部主任、中國社會學會經濟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研究領域為經濟社會學、制度分析和中國社會與經濟等。主要著作有《現代經濟社會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邁向中國的新經濟社會學:交易秩序的結構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版)、《經濟社會學:邁向新綜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經濟與社會:新綜合的視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自我行動的邏輯:當代中國人的市場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科研成果

A、個人著作:
1、《現代經濟社會學》,40萬字,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2、《邁向中國的新經濟社會學:交易秩序的結構研究》,38萬字,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9年版;
3、《經濟社會學:邁向新綜合》,24萬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4、《經濟與社會:新綜合的視野》,42萬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5、《自我行動的邏輯:當代中國人的市場實踐》,40萬字,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即出)。B、合著、參編著作:
1、《公共關係學新論》,27萬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0年版;
2、《勞動社會學》,33萬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社會學專業主幹課程教學基本要求》,34萬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45萬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社會學原理導讀》,115萬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C、主要學術論文:
1. “經濟社會學的定義、發展與分析方法”,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2. “經濟行為的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北京:《社會學研究》1988年第6期;
3. “中國社會的邊際人問題”,南京:《江海學刊》1989年第1期;
4. “經濟理性化的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對韋伯論點及東亞經濟發展的再省察”,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5. “社會系統分析模型:馬克思與帕森斯的比較”,北京:《社會學研究》1992年第1期;
6. “費孝通經濟社會學研究歷程初析”(與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學刊》1993年第1期;
7. “城市物質環境質量及其評價體系”,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8. “論費孝通經濟社會學的理論與方法”(與殷一兵合著),南京:《江海學刊》1994年第1期;
9. “科學知識的生產與交易問題”,南京:《江蘇社會科學》1994年第2期;
10. “對經濟社會關係進行分析的方法論”,北京:《社會學研究》1994年第3期;
11. “城市居民失業心理承受力研究”,北京:《管理世界》1994年第4期;
12. “城鄉聯繫與區域經濟發展”,南京:《南京社會科學》1996年第1期;
13. “利己動機與經濟倫理安排:一個人類行為假定的檢驗”,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6年第2期;
14. “就業歧視與中國城市的非正式經濟部門”,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8年第1期;
15. “企業起源與轉化:一個社會學框架”,南京:《南京大學學報》1999年第2期;
16. “新經濟社會學的中國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2期;
17. “經濟秩序與工作倫理:轉型期中國人面臨的工作倫理的變遷與選擇”,香港:《社會理論學報》2000年秋季號;
18. “‘經濟生活的新社會學’:一個批判性述評”,北京:《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0年第6期;
19. “社區經濟社會學的建構:對費孝通《江村經濟》的再探討”,南京:《江蘇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20. “超越純粹經濟理論:韋伯經濟社會學探索的思想歷程與現代意義”,北京:《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2期;
21. “經濟社會學的定位問題:與相鄰學科之比較”,中國社會學會編《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No.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版;
22. “人際關係與制度的建構:以《金翼》為例證”,香港:《社會理論學報》2003年春季號;
23. “制度與社會秩序”,童星主編《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4. “在經濟學與社會學之間:經濟社會學的定位問題”,張一兵、周曉虹、周憲主編《社會理論論叢》(第2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25. “經濟社會學研究的進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編《中國社會學年鑑》(1999-200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26. “再訪涂爾幹:現代經濟中道德的社會建構”,北京:《社會學研究》2005年第1期;
27. “新傳統主義”的真義與走向:讀華爾德的《共產黨社會的新傳統主義》”,南京:《中國研究》2005年春季卷總第1期;
28. “自我行動的邏輯:理解新傳統主義與中國單位制組織的社會建構”,台中:《關係管理研究》2005年第2期;
29. “作為‘烏托邦’的市場均衡理論:一個概述性檢視”,上海:《社會》2005年第5期;
30. “自我行動的邏輯:理解‘新傳統主義’與中國單位組織的真實的社會建構”,上海:《社會》2006年第3期;
31. “自我行動與自主經營——理解中國人何以將自主經營當作其參與市場實踐的首選方式”,《社會》2007年第6期;
32. “解讀中國人的關係認同”,上海:《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12期;
33. “自我行動的邏輯:一個理解中國人市場實踐的理論框架”,南京:《中國研究》2007年春秋季合卷總第5~6期;
34. “經濟社會學”,鄭杭生主編《中國社會學30年(1978-2008)》,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
35. “通向市場的社會實踐理論:一種再轉向” ,上海:《社會》 ,2009年第5期;
36. “生產網路的建構:基於關係交易的解釋” ,上海:《探索與爭鳴》 , 2009年第12期;
37. “生產網路是如何運作的?” 南京:《社會理論論叢》 ,2009年第5輯。
38. “親緣認同與網路間競爭——地方性產業區何以陷入過度競爭的困境?”,上海:《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
39. “通用勞動力市場的社會治理——也論《勞動契約法》的政策效果”(與李磊合作),《南京大學學報》2011年第5期。
D、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城市生態社會學研究,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1994-1995,主持人;
2、經濟倫理與交易秩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94-1997,主持人;
3、韋伯傳統與中國新經濟社會學研究,南京大學中流基金,2000-2001,主持人;
4、社會網路、市場權力與市場秩序的關係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1-
2003,主持人;
5、企業內部關係的風險控制研究,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保障研究基地,
2002-2003,主持人;
6、自我行動的邏輯:論中國人的市場實踐及其市場的社會建構,南京大學
中國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2004-2005,1.5萬元,主持人;
7、金融社會的崛起: 對變遷中的當代中國金融社會特徵的社會學研究,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2007-2009 , 4萬元,主持人;
8、消費社會轉型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9-2012 ,10萬元,主持人。
E、學術訪問與國際會議
1、中國社會學學會1999年年會,中國社會學會,1999年6月,武漢;
2、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專業進修”,福特基金、香港中文大學,2000
年1月-4月,香港;
3、“社會學與轉變中的中國社會國際研討會”,美國匹茲堡大學、香港中
文大學,2000年11月,香港;
4、中國社會學學會2001年年會,中國社會學會,2001年6月,濟南;
5、中國社會學學會2003年年會,中國社會學會,2003年10月,成都;
6、第三十六屆世界社會學大會,國際社會學會、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7月,北京;
7、“全球公民社會與中國‘和諧社會’國際研討會”,英國倫敦經濟學院、江蘇省社會科學院,2005年8月,南京;
8、“經濟社會與經濟管理研討會”,台灣大葉大學、南京大學,2005年11月,南京;
9、第三屆“中國社會與中國研究”國際學術討論會,南京大學、上海大學、日本愛知大學、英國利茲大學、世界大學聯盟、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0月,南京;
10、首屆“關於中國的高等研究”國際研討會——“長三角區域中國企業家價值取向和關係研究”,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南京大學,2009年3月,南京。
11、“兩岸社會與城市論壇”,台灣大學、元智大學、東吳大學、南京大學,2009年5月,台北。
12、“海峽兩岸社會發展與社會問題研討會”,談江大學、南京大學,2012年4月,南京。

科研項目

1、城市生態社會學研究,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1994-1995,主持人;
2、經濟倫理與交易秩序,國家社會科學基金,1994-1997,主持人;
3、韋伯傳統與中國新經濟社會學研究,南京大學中流基金,2000-2001,主持人;
4、社會網路、市場權力與市場秩序的關係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01- 2003,主持人;
5、企業內部關係的風險控制研究,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保障研究基地, 2002-2003,主持人;
6、自我行動的邏輯:論中國人的市場實踐及其市場的社會建構,南京大學中國社會與文化研究中心,2004-2005,1.5萬元 ,主持人;
7、金融社會的崛起 : 對變遷中的當代中國金融社會特徵的社會學研究 , 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 2007-2009 , 4萬元 ,主持人 ;
8、消費社會轉型與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換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2009-2012 ,10萬元 ,主持人。

獲獎情況

1、1988年獲南京大學“五·二0”青年優秀論文獎(個人);
2、1994年獲南京大學雙元獎教金三等獎(個人);
3、1994年獲江蘇省第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個人);
4、1995至1999年獲南京大學青年教師學術研究獎(個人);
5、1999年獲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6、2000年獲南京大學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個人);
7、2001年獲中國社會學會學術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個人);
8、2001年獲江蘇省第七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個人);
9、2003年獲中國社會學會年會優秀學術論文二等獎(個人);
10、2004年獲國家、省社科基金項目優秀研究成果獎(個人);
11、2005年,“經濟社會學”課程入選南京大學校級精品課程(個人);
12、2005年,《經濟社會學:邁向新綜合》入選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暨南京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個人);
13、2008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最終成果鑑定等級為優秀(個人)。
14、2010年,獲南京大學石林集團獎教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