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歸棹圖

江雪歸棹圖

此畫在橫卷形式的構圖中,江面平靜,白雪封山,銀妝素裹,山勢雄偉,可見江中鼓棹片片歸帆,岸邊點點稀疏行人,使整個畫面在平穩安靜中仍顯出生氣,靜中有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雪江歸棹圖
  • 年代:宋代
  • 原稿尺寸:縱 30.3厘米,橫522厘米
  •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基本介紹,作品說明,作者簡介,畫作賞析,

基本介紹

【名稱】雪江歸棹圖
【年代】宋代
【原稿尺寸】縱 30.3厘米,橫522厘米
【成品尺寸】縱 30.3厘米,橫190.8厘米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作品說明

如當時蔡京題跋所云:伏觀御製《雪江歸棹》,水遠無波,天長一色,群山皎潔,行客蕭條,鼓棹中流,片帆天際,雪江歸棹之意盡矣。本幅有趙佶瘦金書自題:雪江歸棹圖、宣和御製和草字押書天下一人

作者簡介

宋徽宗趙佶(公元1082-1136年),宋代皇帝、畫家。在位期間,為畫院搜羅繪畫人才,提倡柔媚的畫風。他擅長花鳥畫,受吳元瑜影響,書法師黃庭堅,後自創一種瘦勁鋒利,如屈鐵斷金的瘦金體。據說他畫鳥雀,常用生漆點睛,小豆般的凸出在紙絹之上,十分生動。陸續描寫過各種奇花異鳥,命名為《宣和睿覽冊》。他要求所畫花卉,能夠畫出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下的特定情態,他對人物、山水畫等,也有一定的造詣。傳世作品較多,有些是御用畫家代筆之作。作品有《臘梅山禽圖軸》、《杏花鸚鵡圖卷》、《芙蓉錦雞圖軸》、《祥龍石圖卷》、《池塘秋晚圖卷》、《柳鴉圖卷》、《瑞鶴圖卷》、《枇杷山鳥圖頁》等。人物畫方面有《聽琴圖卷》、《文會圖軸》。山水畫方面以《雪江歸棹圖卷》為代表。此外,還臨摹有李昭道《摘瓜圖》,張萱的《搗練圖》和《虢國夫人遊春圖》。曾下令編撰《宣和畫譜》、《宣和書譜》和《宣和博古圖》等,僅《宣和畫譜》就有二十卷,包括二百三十一家的六千三百九十六件作品。
宋徽宗趙佶畫像宋徽宗趙佶畫像

畫作賞析

構圖上不乏北宋全景山水之大氣,而筆墨上則自創新意:勾、皴簡略,重在以層層烘染體現雪景之冷峻。勾線短而隨意,大異於李成之凝重嚴密和郭熙之挺拔爽落,樹枝呈鹿角狀,不再是風彌幾百年的“蟹爪”枝。皴筆很少,依石紋有些淡淡的短線皴,只是在石棱之深處加濃墨密點。這予雪景氛圍的營造是十分合適的。而這種勾、皴的簡略,凝重質樸,氣韻高古,似乎在此感受到了唐代王維的《雪溪圖》的氣息。後人讚美此圖“直闖右丞堂奧”,實非虛譽。而此變化,正完美地體現了自哲宗朝創導“易以古圖”帶來的新變化,也開啟了南宋以至元代筆墨及構圖漸趨簡略的先河。應該說,北宋的滅亡,對正蓬勃向上的中國畫無疑是極大挫折,但並沒有改變其發展的總趨勢。
圖上有趙佶瘦金體自書“雪江歸棹圖”、“宣和殿制”,並押“天下一人”。他自己對這幅畫是相當重視的。儘管有後人疑惑趙佶身處宮闈,何來如此冷漠蕭瑟的感受,其實不盡然。趙佶繼位後親掌畫院及畫學,每十天從藏畫中取出兩幅古畫供學者臨摹,以至現今傳為唐畫者,有一些就是當時的臨摹品,如《虢國夫人遊春圖》乃直指趙佶所臨。唐時以及北宋的多幅雪圖應該為他所熟悉。
蔡京在卷末的題跋,趙佶同時畫了四時四圖,而現在只得欣賞冬景。趙佶在身體力行地推動重彩的“古圖”的同時,依然為畫壇保留了水墨畫的空間,也充分顯示了他對繪畫精深的理解。宋徽宗存世作品中,山水畫只有這一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