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入韻仄起式。其韻腳是:生成輕清情。韻部均為:上平八庚(平水韻)。樓上炎天冰雪生,高盡燕雀賀新成。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 創作年代:盛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詩詞格律,作品評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江陵節度、陽城郡王新樓成,王請嚴侍御判官賦七字句,同作
樓上炎天冰雪生⑵,高盡燕雀賀新成⑶。
碧窗宿霧濛濛濕,朱栱浮雲細細輕⑷。
杖鉞褰帷瞻具美⑸,投壺散帙有餘清⑹。
自公多暇延參佐⑺,江漢風流萬古情⑻。

作品注釋

⑴節度,指節度使。唐睿宗時(710~711)始置。唐玄宗天寶(742~756)初於沿邊重地設九節度使,總攬轄區內軍政。安史之亂後,內地也設節度使,轄二、三州至十餘州不等。為地方軍政最高長官,往往封郡王。因受職時由朝廷賜以旌節而得名。節度,意為節制調度。陽城郡王,即衛伯玉。與《奉送蜀州柏二別駕將中丞命赴江陵,起居衛尚書太夫人,因示從弟行軍司馬位》中的“衛尚書”為同一人。《舊唐書·玄宗本紀》:荊南節度使衛伯玉封城陽郡王。七字句,指七言詩。
⑵首句寫樓高,所以在炎熱的天氣里感到涼爽。
⑶這句化用了《淮南子·說林訓》中的“大廈成而燕雀相賀”。
⑷栱,指斗拱,中國建築特有的一種結構。在立柱和橫樑交接處,從柱頂上加的一層層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結構叫拱,拱與拱之間墊的方形木塊叫斗。合稱斗拱。三四句進一步寫樓高涼爽,並化用了晉羊球《登西樓賦》“畫棟浮細細之輕雲,朱拱濕濛濛之飛雨”。
⑸杖鉞,即手執斧鉞。表示威權。語出《史記·周本紀第四》:武王左杖黃鉞。亦見《漢書·五行志上》:出軍行師,把旄杖鉞,誓士眾,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亂也。鉞(音越),古代兵器,一般為青銅所制,形狀像斧,比斧大,在商代及西周盛行。供禮儀、殯葬用。褰(音謙),撩起。褰帷,字面含義即撩起簾帷,一般用來指體察民情,實行德政。典出《後漢書·賈瓊傳》:賈琮任冀州刺史。舊典,傳車驂駕,垂赤帷裳,迎於州界。及珠之部,升車言曰:“刺史當遠視廣聽,糾察美德,何有反垂侍御和判官是兩種不同的官職。一般侍御指御史。這位侍御判官可能是原來是御史,被派到衛伯玉處擔任判官。杜甫的《送長孫九侍御赴武威判官》就是這種情況。“帷裳以自掩塞乎?”乃命御者褰之。百姓聞風,自然辣震。杖鉞、褰帷,分別寫武、文兩個方面。《杜詩新補註》:瞻具美,謂由高樓瞻其杖鉞、褰帷之情況具美。
⑹投壺,古時宴會時的娛樂活動,大家輪流把籌投入壺中,投中少者須罰酒。帙(音至),包書的外套。散帙,打開書帙,即開卷,指讀書。餘同餘。仇兆鰲註:有餘清,言儒雅不俗。此句可以與“軍令分明數舉杯”(《諸將五首·其五》)參看。
⑺自公,指下班,語出《詩經·國風》:退食自公。延:請。參佐:指韋伯玉的部下。這裡暗用庾亮與部下相娛的典故。《晉書·庾亮傳》: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徐云:“諸君少往,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
⑻江漢,長江與漢水之間及其附近的一些地區。古荊楚之地,在今湖北省境內。這裡指江陵。風流,即指上文中的“杖鉞褰帷瞻具美,投壺散帙有餘清”。

詩詞格律

⊙●○○○●△,○○⊙●●○△。
碧窗宿霧濛濛濕,朱栱浮雲細細輕。
⊙○●●○○●,⊙●○○●●△。
杖鉞褰帷瞻具美,投壺散帙有餘清。
●●⊙○○●●,○○●●●○△
自公多暇延參佐,江漢風流萬古情。
⊙○⊙●○○●,⊙●○○●●△。
(說明:○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作品評析

此詩當作於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曆三年),當時杜甫57歲,在江陵(今湖北荊州)。題目的意思是說,衛伯玉為了紀念新樓落成,請一位姓嚴的侍御判官和杜甫作七言詩,但並未指明一定是七律。王嗣奭認為:題雲賦七字句,指當時無律詩之名。從此詩的水平來看,這可能是杜甫的應酬之作。

作者簡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詩中嘗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其先代由原籍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義)。杜審言之孫。開元(唐玄宗年號,713~741)後期,舉進士不第。漫遊各地。公元744年(天寶三載),在洛陽與李白相識。後寓居長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貧困,逐漸接近人民,對當時生活狀況有較深的認識。及安祿山軍臨長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後逃至鳳翔,竭見肅宗,官左拾遺。長安收復後,隨肅宗還京,不久出為華州司功參軍。旋棄官居秦州,未幾,又移家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上,世稱“浣花草堂”。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參謀,武表為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晚年舉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繼承《詩經》以來注重反映社會現實的優良文學傳統,成為古代詩歌藝術的又一高峰,對後世影響巨大。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