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天寶鄉

天寶鄉位於宜豐縣北部。東與同安鄉、澄塘鎮毗鄰,南與新昌鎮、橋西鄉接壤,西同雙峰林場、潭山鎮相連,北和奉新縣甘坊鄉交界,總面積141平方公里,鄉政府所在地天寶集鎮距縣城22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西天寶鄉
  • 所屬地區:江西
  • 面積:耕地22529畝,山林總面積166612畝
  • 人口:14178人
天寶鄉-鄉鎮概況,天寶鄉-歷史沿革,天寶鄉-特色農業,天寶鄉-基礎建設,天寶鄉-資源狀況,天寶鄉-歷史文化,

天寶鄉-鄉鎮概況

天寶鄉轄17個行政村、1個林場和1個集鎮居委會,118個村民小組,236個自然村。2007年底,天寶鄉共有人口14178個,耕地22529畝,其中水田21706畝,旱地823畝,山林總面積166612畝。天寶鄉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為80%,盛產杉、竹。2007年底,活立木蓄積量53萬立方米,活立竹蓄積量513萬根。此外,還生長有紅豆杉、楠樹、竹柏、檀香、銀杏、羅漢松等珍稀樹種。礦產資源也較為豐富,主要品種有瓷土、雲母、花岡石、鉀、鐵、磷、釔、銅等。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天寶鄉
天寶不僅自然資源豐富,更是人文之邦。以左山新石器遺存為起點的天寶文明史,已逾五千年;天寶青銅文化江南罕見;三國古城,獨具特色,古天寶人才輩出,進士、舉人、貢生達151人,僅進士就有22人;現代著名外交家劉師舜,潛心四書五經之翻譯,於中美文化貢獻頗多;今天天寶,更是人才濟濟,且多以其業績或政聲為鄉梓增輝。
天寶鄉人民在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上下同心,乾群同力,左右同拍,各方同向,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鬥,頑強拼搏,實現了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到2007年,天寶鄉實現工農業產值15067萬元,完成財政收入38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100元。到2007年底,天寶鄉完成了村小教育網點的重新布局,形成了三所完小和14個教學網點的格局,教學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2007年,天寶鄉在校小學生1047人,中學生539人。在2007年中考中,共有52人考取高中或中專,升學率達52.3%,位居全縣農村中學的3名。天寶中心衛生院自1996年新建搬遷到集鎮新街後,以創建一級甲等醫院為動力,不斷更新醫療設備,提升醫技水平,提高服務質量為天寶鄉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2007年業務收入達115萬元。

天寶鄉-歷史沿革

天寶鄉
天寶之名始於唐天寶年間,取其他“綠波清浪,物華天寶,駕重洛陽”之意。天寶在秦時屬九江郡,西漢時屬豫贛郡建成縣,王莽時屬多聚縣,光武時屬建城縣,靈帝時屬上蔡縣,三國吳太帝黃武年間屬宜豐縣,南北朝時之梁朝屬望蔡,隋開皇九年屬建城,唐武德五年屬望蔡,武德八年屬高安,宋太平興國六年屬新昌縣,元元貞元年屬新昌州,明洪武五年屬新昌縣,此後隸屬關係未變,至1914年新昌縣因與浙江新昌縣重名,恢復古稱宜豐,天寶隸屬宜豐縣。

天寶鄉-特色農業

天寶位於贛西北離縣城僅20公里的農業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長江中下游中低丘地貌。境內群山環抱,土壤肥沃,盛產木竹、優質大米。人均耕地1.9畝、人均林地12畝。種養業加工業構建農業產業鏈,種植業以水稻、蘭花為大宗作物,養殖業以養豬、養鴨、養蜂為主體,加工業是大米加工及作坊式米粉加工,年產百噸有機(蔬菜)食品竹筍,俗稱“漁米之鄉”。

天寶鄉水稻:年種植面積3萬畝,種植制度,稻—稻—肥“三熟制”,稻一肥“二熟制”。年產糧食12000噸,年銷售達國標1-2級綠色大米2千噸,國標3級大米3千噸,商品率達60%。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基地6000畝。
蘭花:天寶鄉有兼職花農300餘人,占天寶鄉10%左右,種植面積2000多畝,品有春蘭、寒蘭、建蘭、蕙蘭、墨蘭、台蘭等六大類1萬多個品種。尤其是寒蘭種類豐富多彩。出自天寶的蘭花“水胭”,及葉花藝的邊、爪、紋、斑,應有盡有,花藝更為優良,花形碩大,色彩艷麗,素心、蝶花、硬捧、色花、多瓣,無奇不有。在2005年度江西省蘭花會展獲金獎。
養豬:丘陵山坡,依山傍水,是養豬的好地方。天寶鄉共有專業戶80多戶,良種母豬達800多頭,自繁自養率達70%,年出欄生豬1.5萬頭,遠銷港、澳及沿海地區。
養蜂:天寶鄉有專業戶100餘戶,養蜂達2000多箱,充分利用天然林木花源,年產蜂蜜40噸,商品天然蜜糖20噸,有壯身健體,清涼解暑之功效。是夏季滋補品。
養鴨:地域遼闊,養鴨得天獨厚。天寶鄉有育雛孵化場兩個,年育雛鴨(雞)25萬羽,有專業戶100多戶,飼養各類鴨苗達3萬羽,門類齊全,品種繁多。
橙片、青豆:民間自製點心。橙片以小柚切片,經加銅煮沸和漂曬拌以冰糖而成,脆甜可口,且能止咳清涼解毒。青豆即以天寶青豆加料以炭火烘乾而成,分外爽口,有回味。宜豐青豆在古代就以天寶為佳。此二宗點心因不能批量生產,故仍為待客珍貴點心。
冬筍、閩筍:天寶為林區,鄉境自古盛產冬筍,歷年產量在百萬斤以上,主要銷江浙一帶。天寶閩筍具有透明、不變質、不變味、耐貯藏等特點,已有近400年的歷史,始由客家人從福建移天寶時傳入,今茅坪、黃沙、辛會、辛聯為主要產地,年產量可達10萬斤。
香茹:天寶香菇美味可口,營養豐富,是宴席上的上等佳品。境內大部分村莊出產香菇,有花菇、平菇、兩種,原來是老法生產,有近400年的歷史,但產量較低。80年代後採用袋裝香菇,產量大大提高,年產量達4萬公斤。
天寶羅酒:宜豐天寶特有傳統名酒,具有色呈淺黃,酒清見底,昧香爽口,富有後勁等特點。被譽為“三碗倒”。以農曆八、九月間製作最宜。羅酒這來歷據傳源於鑼聲,鑼聲“哐哐”。諧音“響響叫”,故又名“鑼。天寶羅酒又以松溪所產為佳。
農業機械:“農業的出路在於機械化。”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出台後,農民購機、用機熱情日益高漲,農田作業機械發展迅速,農機總動力迅速增長,到2006年5月天寶鄉農機總動力達4800千瓦。有聯合收割機13台,耕整機、機耕船598台,變型機、拖拉機50台,機動脫粒機610台,農用運輸車20台,年機耕機收面積分別達2.5萬畝和2.1萬畝。
機耕機收:天寶是一個農業機械普及率較高的鄉,2006年成立了“天寶鄉農業機械協會”,有會員500多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00多名,組建機耕、機收服務隊15個,從業人員達300多人,開展機耕、機收“一條龍”服務,服務面積達1萬餘畝,占機耕、機收面積的50%。

天寶鄉-基礎建設

天寶鄉
一、農村特困救助工作
天寶鄉享受農村特困救助有334戶、507人。其中:享受300元84人、200元124人、150元96人、100元149人。並為他們在天寶信用社辦理了個人專儲。為解決農村特困民眾生活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城鎮低保工作
天寶鄉享受城鎮低保戶數246戶、人數332人,低保資金2008年上半年為102870元,最多的每月領取150元,最少的每月領取45元。在各鄉鎮中天寶鄉保障人數、保障金額屬最多。對集鎮低收入居民和下崗困難人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三、農村大病救助和優撫對象醫療救助工作
農村大病救助工作由縣民政局統一辦理,有12戶享受,金額34000元。下撥敬老院醫療經費12000元。優撫對象醫療救助經費3000元。
四、優撫工作
傷殘軍人2人,享受傷殘撫恤金3840元。烈屬定期撫恤8戶,享受撫恤金21120元。復員軍人(含病退軍人)17人,享受優撫雙定補助34200元。享受優撫醫療補助27人,金額6750元。享受優待戶數67戶、優待金47090元。
五、五保工作
天寶鄉現有五保戶110人,其中:集中供養46人、分散供養64人。2008年縣局下撥五保經費10萬元,集中供養人均1800元、分散供養1000元(2007年天寶鄉五保戶只有56人,經費4.5萬元)。使天寶鄉的孤寡老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五保戶是農村中最弱勢群體,做好五保工作是民政工作的重點。
六、敬老院工作
天寶敬老院始建1980年,占地36畝,建築面積2913m2,管理人員4人。庭院建設按照上級要求做到了“八個一”,即:有一塊綠地(花壇0.9畝);一塊菜地(10畝);一個果園(桔、桃、板粟、楊梅等2畝);一口魚塘(0.5畝);一欄肉豬(年出欄8頭、羊18隻、牛4頭);一籠雞鴨(雞200羽、鴨280羽);一個活動室(彩電、撲克、麻將);一支服務隊(管理人員),庭院經濟年創收入1.8萬元。

天寶鄉-資源狀況


天寶鄉1、自然資源:境內森林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0%,盛產木竹。天寶鄉林業用地有10065公頃,森林面積達16萬畝,活立木蓄積量55萬立方米,活立竹蓄積量570萬根。水力資源可開發發電量5000千瓦,現已建成大小水電站14座,裝機總容量達2825千瓦。
2、礦產資源: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瓷、雲母、花岡石、鉀長石、高嶺土等礦產資源量大質優,而且還有鉀、鐵、磷釓、銅等。
3、旅遊資源:紫陽壇。位於黃沙村毛洞自然村後獅子山,為晉著名道人周義山道場,傳說壇邊有異草、采之可治痼疾。明清時期,紫陽壇名聞湘鄂贛三省邊際地區,其建築物在“文化大革命”時被毀,但遺蹟尚存,自然景致依舊,不失為憑弔懷古和避暑佳處;黃沙瀑布。位於黃沙村西面山背上,落差有60多米,數跌而下,氣勢雄偉,尤以兩處90度大迭最為壯觀。瀑下水成潭。瀑布四周,終年霧珠蒸騰,氣候極為涼爽,人稱“小廬山”;狗牙洞。又名觀星洞,位於東港之瑤山崖,為天然石洞,因洞壁犬牙交錯而得名。深五,六華里,出口達黃沙。通道時寬時窄,窄處僅容一人匍伏而過,寬者如廳堂。據聞洞中有石室數十間。今洞中多編蝠,見人即群飛於洞之深處,只聞其聲,不見其形;石嶺石洞群。位於鴉溪村之老鴉石,嶺上石洞多而奇,均為天然而成。
4、文化資源:培根職業學校,於1919年下半年由天寶地區一些激進青年知識分子針對封建文人大興古學的倒退行徑而創辦培根農業專門學校,習稱培根職業學校,是宜豐最早的現代職業學枝。校門口有“培養自食關吾分,根由來自爾成”的對聯,表達著學校的辦學宗旨,民國十九年改為普通國小.現為天寶中學教師宿舍。
天寶鄉有文化戶、文化專業戶16戶,尤以劉榮美文化戶而著名,他自1980年創辦以來,免費為600多人次借閱圖書、報刊、體育用品、講故事等無償服務。同時,屋後有花園一塊,面積約160平方米,花種樹木達150餘種,曾接受過省電視台、省廣播電台、中央廣播電台、南昌大學等記者、領導的採訪、觀摩。

天寶鄉-歷史文化

天寶鄉
天寶古村座位於(即現辛會村、辛聯村)位於宜豐境北23公里處,現有2067戶,5803人。宜潭公路貫通村邊,武吉高速在村東有3公里之長,交通極其便利。
商周以前,按 《禹貢》 所構想的九洲之說,天寶屬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地先繼屬越,後屬楚。秦始皇統一中國置36郡,屬九江郡。
三國東吳時(公元月220)在此設宜豐縣,至唐代四設縣治達245年之久,故稱“古宜豐治”。宋光宗元年1190年,墨莊始祖劉椿任大姑嶺巡檢遂家於此,繁衍後代,始建屋場815年,為宜豐現代最早、規模最大、較為完整的古村落。天寶古村地理位置優越,自然的船形地貌,獨特的自然環境,東南有2500餘米的東水西流彎山繞城的護城河,西有藤江河,北面有1490餘米氣勢恢宏的古城城牆遺址。古城有三街六市,六座城門,十三第宅,48條巷,48口井,四周設內外八景。
天寶古村現有民居民230餘幢,明清古建築170幢,其餘為解放初期仿古民居,房屋坐北向南,分排林立,規劃完整合理。明清建築分宗祠、亭閣、畫錦堂、觀音堂、官廳、民居、石碑坊、寶塔、庵觀寺廟等十大類。建築風格外觀為風火山牆翻天井式,內為木結構,分穿斗式、抬梁式,也有穿斗與抬梁相結合風格式建築。屋頂有硬山頂和歇山頂。建築風格獨特、典致高雅,有木雕、石刻石雕、磚雕,各式花閣門、花窗、門樓、石墩、石礎雕刻藝術高超。
此外,還有一幢創建於1919年的西式洋樓——培根職業學校,該校由墨莊劉氏中最早接受“五四”新思想的劉化成所創辦,是專門培養農業人才的職業院校,在全省也是獨此一家。天寶千年古村自古就是人文之幫、文風興盛、名人官吏眾多,留有較多的附屬文物,如各代朝廷皇帝賜匾及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林則徐親書所贈的“副魁匾”,古陶瓷、古代生活用具,還有出土的商代銅饒(一級)、春秋鈕鐘(二級)、戰國劍,縣正堂磚等珍貴文物,以及在土地革命時期,紅軍在宜豐蘇區天寶古村內留下了許多牆頭標語。
天寶古村有著厚重的人文歷史景觀,自然環境優美,古蹟星羅棋布,紅、古、綠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自古以來就是人們嚮往的遊覽勝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