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成立於2013年3月,以典藏文明、傳承文化為使命,由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建造。博物館占地面積約2200平方米,登記在庫藏品超過2000件,向世界展現瀕臨失傳的工藝,高度體現和物化了潮宏基的企業使命和願景,也為弘揚民族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業中樹立了新的典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 外文名:CHJ Museum of Jewellery
  • 地理位置:汕頭市龍湖區龍新五街4號
  • 占地面積:2200 m
  • 類別:首飾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8年6月25日 
  • 開放時間:(2020年1月24日至6月30日,因疫情按上級要求閉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00—12:00,下午14:00—17:30
  • 竣工時間:2013年03月
  • 館藏精品:花絲風雨橋,唐鏨花雙鳳粉盒,五代二十一頭金髮釵等
  • 藏品總數:869件(套) 
建築布局,館藏文物,創辦單位,建館意義,地理位置,鎮館之寶,工作室,金工絕藝,

建築布局

博物館分為風雨橋展區、漢族展區、少數民族展區和現代展區,以漢族貴金屬傳統首飾為主體,並收藏有苗族、水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數民族首飾,登記在庫藏品超過2000件,品類包括髮飾、耳飾、項飾、手鐲、戒指、佩飾和其他擺件,其不僅展現了民族工藝出神入化的技法,更反映了時代精神風貌的變遷。
風雨橋展區
本展區重點呈現鎮館之寶“花絲風雨橋”的原材料及配件細節,並以紀錄片形式通過視頻循環播放將“花絲風雨橋”製作全過程展現出來,突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工藝的精巧。
漢族展區
漢族傳統首飾,集美學與傳統文化為一體,是物美與意美的集合,造圖多用吉祥富有象徵意義的紋樣,工藝上展現了細膩精巧的審美追求。依照風格的不同,可分為宮廷流派和民間流派。宮廷珍品大氣渾厚、精緻典雅,如清代點翠頭飾等;而民間飾品紋樣多變,多為銀飾,生動活潑,像各類的簪釵、銀手鐲、銀鎖等。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漢族展區
少數民族展區
少數民族的首飾種類繁多、用材豐富、造型誇張、選色大膽,由於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和民俗風情的不同,孕育了各具民族特色的首飾文化。其中,銀飾以苗、侗、水、瑤、壯等少數民族最具代表性;蒙古族頭飾多為花絲工藝成型,做工極為講究;維吾爾族、藏族的首飾又各有不同特點。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少數民族展區
現代飾品展區
本展區的展品是現代中國珠寶業發展的縮影,也均是潮宏基歷年來在國內外各大賽事上的獲獎作品。設計是珠寶行業的核心驅動力,為了推動我國珠寶行業的健康發展,潮宏基自1999年以來曾三次冠名贊助中國珠寶首飾設計大獎賽,並於2006年代表中國珠寶界首登國際珠寶舞台,以一場“紫氣東來”走秀艷驚巴塞爾。潮宏基將堅持經典時尚的品牌路線,在文化傳承的基礎上不斷融入現代美學和價值觀,緊跟時代步伐,謹記歷史使命。

館藏文物

金累絲鳳冠帽飾·明代
飾件均為明代藩王妃頭飾,採用金累絲工藝,金鳳五隻,展翅鳳凰兩隻,搭配如意、荷葉等吉祥金飾,荷葉上的金蛙以彈簧連線,增添跳動美感,鑲有碧璽、藍寶石、珍珠等,造型華麗,做工極致,體現了明代花絲鑲嵌工藝的極高水平。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金累絲鳳冠帽飾·明代
二十一頭金質髮釵·五代
此件頭釵由二十一個完全不同花型的花柱並列相連呈摺扇形排列組成,並列二十一花柱,數量之多實屬少見,即完整又精細,毫無損傷。五代時期貴婦們以佩戴頭飾的大小、數量定尊卑。據記載,各個等級均有嚴格的戒律,不可隨意佩戴,紋飾多以清素文雅為特徵,與變化多姿的造型巧妙結合,達到了和諧統一的境界。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二十一頭金質髮釵·五代
點翠嵌寶七鳳鈿子·清代
鈿子前如鳳冠,後加覆箕,上穹下廣,將頭髮分兩縷纏繞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飾物。此為鳳鈿,冠口環繞七鳳,展翅伸喙,鑲嵌珊瑚,整體裝飾繁複多樣,部分採用花絲工藝,左右各有一龍,中間為珊瑚花卉,構成二龍戲珠圖案。而點翠是一種把翠鳥的羽毛貼上在金屬首飾上的工藝,是我國傳統的金屬工藝和羽毛工藝的結合。點翠盛行於明清時期,是首飾製作中的一個輔助工種,用點翠工藝製作出的首飾,光澤感好,色彩艷麗,而且永不褪色。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點翠嵌寶七鳳鈿子·清代
蒙古族嵌珊瑚累絲鎏金顧姑冠·清代
清代蒙古族婦女的頭飾,大部分都以紅色為基調,在頭飾中多使用色澤純正、碩大飽滿的珊瑚。這是因為信奉薩滿教的蒙古族人崇拜火,火象徵旺盛的生命力,所以紅色就成為火的象徵。顧姑冠又叫“姑姑冠”,是金、元貴族婦女所戴的帽子,頭冠呈圓形,以精細花絲工藝成型,其上骨架呈Y形,左右為扇形側支,各有四枚辮鉗,鑲嵌珊瑚、孔雀石等,局部再填以燒藍,其造型華貴典雅,聳立於草原。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蒙古族嵌珊瑚累絲鎏金顧姑冠·清代

創辦單位

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002345)成立於1996年,是國內最具時尚和設計價值的珠寶首飾企業之一,集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2010年1月,潮宏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中小企業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A股首家時尚珠寶企業。潮宏基以打造“中國中高端時尚消費品多品牌運營商”為中長期戰略目標,旗下擁有“CHJ 潮宏基”、“VENTI 梵迪” 和 “FION 菲安妮”三個品牌,跨越珠寶和女包兩個時尚消費品行業。
潮宏基一直致力於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珠寶設計,讓時尚與民族特色相得益彰。2007年,潮宏基開始籌建首飾博物館,將明清年間甚至更久遠的金銀飾品、器皿、以及歷屆中國珠寶設計大獎賽的獲獎作品納入館中,用琳琅滿目的歷史遺珍,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珠寶的溫度與厚重,高度體現和物化了潮宏基的企業使命和願景,更是為傳承歷史經典,保護中華珠寶首飾文化瑰寶,推動原創設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行業樹立了新的典範。

建館意義

中國首飾之美,不僅在於璀璨奪目的華彩,更重要的是它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對美的精神追求,包含著吉祥幸福的美好祈願、凝聚著一份深深的民族情感。弘揚東方文化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自覺地表現。潮宏基首飾博物館,以典藏文明,傳承文化為使命;明志修道,帶領大家穿越中華大地的時間和空間經緯度,匯聚中國的民族瑰寶,表現華夏文明的獨特審美和思辨,展示美麗的中國。
當今,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建設首飾博物館是為了溯源追本,博採眾長,開拓創新,通過發展產業文化促進珠寶行業的發展。

地理位置

地址:廣東省汕頭市龍湖區龍新工業區龍新五街四號
廣東潮宏基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郵編:515041

鎮館之寶

風雨橋侗族獨有的建築,有“中國廊橋”之稱,又被稱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議橋樑之一,流行於湘、鄂、黔、桂等地,由橋、塔、亭組成,中間形成長廊式走道,因有遮風避雨的功能而故名。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花絲風雨橋
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潮宏基首飾博物館將這一民族建築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燕京八絕”的花絲鑲嵌工藝相結合,在專家和工藝大師的共同努力之下歷時四年多製成了這座國內乃至世界最大的花絲鑲嵌擺件。
花絲風雨橋長達5.2米,高2米,總重近半噸,採用白銀和黃金做主料,輔以玉石、翡翠、瑪瑙等珍貴寶石總計3萬多枚,集八種花絲工藝技法中的七種:掐、攢、焊、堆、壘、織、編,從整體的造型結構到局部組合,都經過精確的設計,突破了過去傳統花絲工藝產品以小巧為主的定律。這一宏偉巨作集花絲細金工藝之大成,花絲鑲嵌工藝的一本生動教科書,也將對今後花絲鑲嵌工藝的開發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術和藝術參考價值。
所獲認證:“最大的花絲鑲嵌工藝作品”——上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2014.01 證書號:03075

工作室

“潮宏基花絲鑲嵌工作室”項目是中國珠寶行業首例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傳承、發揚的文化工程。潮宏基除了擁有自己的內部設計中心,還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合作成立“潮宏基首飾實驗室”,開發藝術、人文類型的產品,並於2008年成立北京花絲鑲嵌工作室,集結了原北京花絲鑲嵌廠的工藝大師姚迎春等十多位花絲工藝精湛的老工藝人,前期就故宮珍寶進行1:1的比例仿製,其中包括著名的故宮嵌寶蝴蝶簪、故宮累絲嵌松石盤等,其目的在於對皇家首飾進行復刻、保護和現代創新套用;後期又製作了氣勢恢宏的花絲風雨橋大型工藝擺件,突破了過去傳統花絲工藝產品以小巧為主的定律,這對今後花絲鑲嵌工藝的開發研究提供不可替代的技術和藝術參考價值。
2013年,潮宏基花絲鑲嵌工作室從北京遷至位於公司總部所在地的潮宏基工業園區,正式作為公司的常設部門進行運營,並吸收了許多年輕學徒,按照傳統花絲正規的製作工藝進行學習、研究、開發,其中不少花絲復刻精品被收入潮宏基首飾博物館中陳列,為弘揚東方文化傳承和發展花絲鑲嵌工藝做出應有的貢獻。
花絲銀鍍金誥命夫人鳳冠·現代仿製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花絲銀鍍金誥命夫人鳳冠·現代仿製
此鳳冠為仿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清誥命夫人鳳冠,銀鍍金材質,採用花絲鑲嵌工藝,帽端有二龍戲珠,中間嵌有紅寶石,上圍有七隻花絲盤繞而成的金鳳,判斷應該為一品誥命夫人所有,帽頂有“奉天誥命”四字,工藝精細,華麗之極。
花絲銀鍍金烏紗翼善冠·現代仿製
此冠為仿明神宗定陵出土的烏紗翼善冠,其是用細竹絲編成六角形綢絡狀紋作胎,髹黑漆,內襯紅素絹,再以雙層黑紗敷面,冠後山前嵌二龍戲珠,插圓翅形金折角兩個,折角下有金質扁筒形插座,上面有浮雕升龍。此冠雖以細竹絲編制而成黑漆,但龍身為金絲累制,且嵌貓眼石、黃寶石各二塊,紅、藍寶石各五塊,綠寶石二塊、珍珠五顆,龍首還托“萬”、“壽”二字,堪稱精美華貴。
累絲銀鍍金嵌松石盤·現代仿製
此盤分盤和托兩部分,通體累絲卷草紋,盤內外鑲嵌松石、青金石花朵,托座獸足上嵌松石,青金石獸面。此盤通體以金累絲製成,工藝細膩、繁複,為清宮御用品。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累絲銀鍍金嵌松石盤·現代仿製
故宮嵌寶蝴蝶簪·現代仿製
此簪為故宮博物院清代蝴蝶金簪復刻品,簪柄飾蝴蝶,蝴蝶的身體以銀鍍金累絲為托,頭部嵌紅寶石一枚,蝶翅為金托點翠,上嵌紅寶石及淡粉色碧璽各兩塊,蝶須嵌珍珠各一顆。這支簪造型生動,工藝細膩,彩蝶似翩翩起舞,且“蝶”與“耋”同音,是延年益壽的象徵。

金工絕藝

2014年4月16日,由潮宏基與稀捍行動聯合發起 “拯救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藝——花絲工藝”項目啟動發布會在中國·汕頭潮宏基首飾博物館舉行。
花絲保護項目是稀捍行動為保護民族文化傳承,2014年重點啟動的項目之一。通過匯聚企業投入、學術研究、媒體宣傳、藝術設計等社會各界,共同為中國民族珠寶鑲嵌技藝的傳承貢獻力量。希望沉寂滄桑已久的花絲工藝穿越文化與歷史,結合現代審美與藝術的新鮮血液,成為中國大美之繼承者,歷久彌新。
上世紀後期,時代潮流洗刷了整個傳統手工藝行當,花絲鑲嵌也未能例外。人才凋敝,技藝失傳,作坊倒閉,工廠破產,盛極一時的花絲鑲嵌走到消失的邊緣。圍繞拯救文化遺產,傳承中國美學的共識,稀捍行動建立資源平台,啟動花絲保護項目,並號召更多有識之士共同參與。
汕頭市潮宏基臻寶首飾博物館
花絲保護項目
花絲保護項目的啟動得到了來自芭莎珠寶等多家媒體、非遺研究學術代表、工藝傳承大師、行業知名設計師等多方資源的大力支持。到場嘉賓包括稀捍行動發起人兼理事長米城、稀捍行動聯合發起人周新、潮宏基珠寶總裁廖創賓、芭莎珠寶執行出版人兼主編敬靜、花絲工藝傳承大師姚迎春、中國元素品牌國際化課題組組長牛傳承等。
稀捍行動希望通過本次聯合啟動發布會,號召更多企業、媒體、學術界專業人士參與到保護花絲傳統工藝的工作中,共同為民族珠寶首飾技藝的傳承貢獻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