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讀史:被誤讀的中國歷史

求是讀史:被誤讀的中國歷史

《求是讀史被誤讀的中國歷史》是2015年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社。

基本介紹

  • 書名:求是讀史:被誤讀的中國歷史
  • 作者: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社主編
  • ISBN:978-7-5680-0465-7
  • 頁數:168
  • 定價:28.00元
  •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與求是雜誌社《小康》雜誌聯合推出的讀史系列書之一,以民國至今百餘年為經,以文化名流的故事為維,真實講述文化名流的人生故事。梁思成與林徽因、梁思成與林洙、三毛與眭澔平、文潔若與蕭乾、江東秀與胡適、巴金與冰心……他們的愛情、婚姻、友情等故事都在書中娓娓道來。

作者簡介

《求是》雜誌是權威的“兩報一刊”中的一刊,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之一,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辦的理論刊物,擔負著全面系統地宣傳馬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完整準確地宣傳闡釋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全黨馬克思主義水平,促進黨的事業發展的任務,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工具,是黨在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陣地。
《小康》直屬於《求是》雜誌社,是《求是》雜誌創辦的唯一一份面向市場的雜誌。《求是》的政治特性,自然要求《小康》應有的政治權威性,它以政經和民生新聞為主的綜合類雜誌,是中國政壇主流力量的必讀政經雜誌。

目錄

誤會重重的中國古代史·1
火燒阿房宮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然而現代考古學家卻說,阿房宮並沒經歷過火光之災。有太多相似的例子證明:其實,我們對古人古事誤會深重。
那些故事背後的歷史真相·9
很多文學作品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其背後的真相往往觸目驚心。
那些被掩埋半個世紀的抗戰真相·15
崔永元和製作團隊用8年時間採訪3 500人最終完成的紀錄片《我的抗戰》,不是重新書寫抗戰史,而是反映普通的生命個體在戰爭中的真實狀態。通過這些親歷者的細節講述,還原最真實的抗戰八年。
《中國遠征軍》:遺忘與重生·25
1942年1月,中國遠征軍在滇緬地區與日本軍隊展開血戰,歷時3年零3個月,死傷近20萬。長久以來,這場戰爭幾近被遺忘。電視劇《中國遠征軍》是第一次以史詩、正劇的形式,將這段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抗戰歷史,全景式地在全國熒幕上呈現。
虛構與真實:中國遠征軍的心靈史·34
《中國遠征軍》讓杜聿明、孫立人、戴安瀾,這些在抗日戰爭中做過巨大貢獻的國民政府高級軍官,以超越意識形態面具的面目出現。同時,也為人們知曉、了解那些當年的老兵,打開了一扇窗。然而,有關遠征軍的資料良莠不齊,如何保證史詩正劇中的人物,儘可能地接近真實?
台灣眷村背後的流亡與鄉愁·40
台灣眷村是離亂歷史的產物。居住在眷村中的台灣老兵,背井離鄉40年,懷揣著濃濃鄉愁漸漸凋零。然而戰爭背後的人倫悲劇,又絕非“鄉愁”二字可一筆帶過。
金陵城下的老兵背影·49
曾經的硝煙歲月,以及老兵們蜷縮的生命,都已深深打上了時代的印記。數以百計的老兵們正以蹣跚的姿態默默地走完他們淡然的晚景。金陵城下,背影蒼茫……
康國雄:我不是蔣介石的乾兒子·58
“蔣介石乾兒子”的罪名,曾緊緊束縛著康國雄這位“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生”。直到花甲之年,作為民國著名金融家康心如最小的兒子,他幾乎全部精力都用於幫家人“活下去”……
李叔同名畫“失蹤”之謎·68
一件在中國眾多美術史書籍中刊出,但均不明其收藏處的李叔同代表作《半裸女像》,靜靜躺在庫房半個多世紀。一件作品的流轉背後,包含著時代,以及置身於時代中的人對畫作、對歷史的看法。
總督葉名琛的百年冤屈·79
一提到葉名琛,熟悉歷史的讀者就會想到第二次鴉片戰爭和他“不戰、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策略,從而認定他是清末一個昏庸的高官。而實際上,這卻是一個由清政府和侵略者聯手捏造的百年冤案。
百年霍元甲的真實與影像·85
霍元甲的身世並不顯赫,身邊也沒有如花美眷,性格更非劍拔弩張。他出生在一個7代習武的農民家庭,迫於生計背井離鄉,幸運地遇上了孫中山,思想發生變化,是時代造就了霍元甲。
上海灘幫會恩仇錄·92
影視劇中素來不缺上海灘傳奇。那裡,曾是一個由幫會、租界、平民、警匪組成的奇幻世界,打打殺殺,驚心動魄;那裡也是一個遠去的江湖,刀來劍往,門派攻伐。
西方誤讀下的中國時刻·101
西方人如何認識中國?作為旁觀者,他們的立場與價值觀,他們的記述與想像,或可代表某種文明對另一種文明的打量。
世界並非你以為的那樣·108
從海倫·凱勒到哥倫布、華盛頓、萊布尼茨,有太多人和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似乎都在證明我們曾經默認的一些事,其實是大錯特錯了。
于丹:喧囂中的孤獨·116
“我心裡頭除了希望寧靜,希望樸素,意存感恩之外,我可能說不出更多的話。”
易中天:探尋中華文化的遺傳密碼·124
我總結了這樣幾句話:墨家關注社會,留下的社會理想,這就是平等、互利、博愛;道家關注人生,留下人生態度,真實、自由、寬容;法家留下了治國理念;儒家關注文化。所有加起來就是和諧。
袁騰飛:是辯證解讀,不是顛覆歷史·130
“草根史學”打破了專家學者對歷史進行正統解讀的壟斷,這或多或少也算是溝通大眾文化興趣和嚴肅學術界之間的一座橋樑。
一所大學的小城故事·138
70多年前為躲避戰火,浙江大學遷入貴州湄潭,它的到來為大山深處的小城,激起文明進步的浪花;而質樸的山區,在烽火連天災難深重的歷史關頭,也豐滿了一所名校的精神,為其帶來金子般的7年珍貴時光。
喚醒冀商之回憶里的保定商幫·145
如今的保定,也許更願意對外宣揚的是新能源高新產業的發展,中國“太陽能之城”的稱譽,以及低碳經濟發展的態勢,而老保定人卻仍念舊於歷史賦予這座城市的輝煌。
喚醒冀商之張家口:堡子里繁華不再·152
身處在京、冀、 晉、內蒙古四省區市交界的獨特地理位置,讓其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征戰、融合的戰略要地,兵家必爭之地,而一條互通中俄、中蒙物資貿易的古“張庫大道”帶動了整座城市的繁榮和鼎盛。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這座城市從來就不甘落寞和平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