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子趣俗

求子趣俗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舊時潮人對生子極為重視,把它看成是傳宗接代的頭等大事。因此,不孕人家便採取一系列措施,祈望能得子,從而也就出現了一些有趣的求子習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求子趣俗
  • 內容一:游燈求子
  • 內容二:向神祈子
  • 內容三:託夢卜子
游燈求子,向神祈子,託夢卜子,擲喜童求子,搶雞肉求子,搶花生求子,靠湯丸求子,

游燈求子

潮汕各地正月,特別是元宵夜都有舉行游燈活動。“燈”在潮語中與“丁”諧音。因此,關於“燈”,人們從中不知寄託了多少願望,因為這是一家香火能否承繼的問題。潮汕俗諺“有游燈,家裡生千丁;無游燈,家裡要絕種。”說的正是這個意思。所以,每到各鄉各里“鬧熱”(老爺生)時,人們會主動在夜裡老爺出遊時,手裡提著一盞燈,跟著老爺神像一路遊行至宗祠里,在老爺落座後高高舉起燈籠,以求財丁興旺。特別是未生男孩的人家,更是熱衷此項活動。

向神祈子

潮汕地區重男輕女思想濃厚,如果妻子先生女孩或不生男孩,有的地方丈夫就在鄉里新宮廟建成,“老爺”入宮時,想方設法不辭勞苦地互爭抱“老爺”(偶像),以求得“老爺”的憐憫喜歡而早賜貴子。有的地方丈夫在村里游神賽會時,自告奮勇報名替神明抬轎子,在神明面前獻殷勤,也期望得到神明的憐憫賜生男孩。農曆三月二十三日為媽祖生。潮汕不少地方,此日鄉民都要到媽宮(天后宮)祭拜,然後抬媽祖出遊。這時,那些結了婚而未有子嗣的人最為踴躍。他們認為能為媽祖抬轎,就能得到媽祖贈福賜子。而那些無能力為媽祖抬轎效勞的,就站在路旁,等媽祖聖駕經過時,摸一摸媽祖轎,也算是沾了光。人們認為媽祖既是海神,同時又是賜子的神祗。送子觀音也是人們所崇拜的施賜子嗣的神祗。因傳說潮州的別峰古寺和陸豐的玄武山廟裡面的觀音甚為靈驗,故每年前往那裡祭拜的不孕婦女特別多,香火十分旺盛。人們除了向宮廟裡的神明祈禱外,家裡的灶神也是祈禱的對象。例如在揭陽市大蓮、土尾等鄉村,端午賽龍舟後,結婚而未生兒子的男青年們,便上前取下若干龍舟鬍鬚帶回家供於“司命公”(灶神)神位前,以求兒子早日問世。潮汕民間新婚夫婦床頭常貼有“麒麟到此”的紅字條,也寄寓有早生貴子之意。古代人們迷信麒麟為仁義之獸,是吉祥的象徵,認為積德人家,求拜麒麟可以生育得子。

託夢卜子

每年九月九日重陽節,是澄海蓮花山“仙翁”的生日。此日,除澄海外,還有饒平、潮安等鄰近幾縣的善男信女,不辭長途勞累,十分摯誠地前往祭拜。晚上露宿于山頂,望能在夢裡得到仙翁面授天機,成全所求之事。這些善男信女當中,就有不少是婚後不孕而前往圓夢的。民間也由此而流傳著一些有趣的傳說。例如說有2個村婦,結婚多年未得子,便上山圓夢求得子。結果兩人同樣夢見仙公給她們各寫一個“無”字。其中一個識字的婦人,知今生無子,十分晦氣。而另一個不識字的婦女,不解其意,卻從形狀上理解為仙公為她畫了一個秋瓜棚,棚下吊著4條秋瓜,示意她會有4個子女,非常高興。識字的婦女大笑她誤解仙意,亂加猜測。誰知後來果然各應其解,識字婦人終生無子女,不識字婦女則生四個子女。

擲喜童求子

正月喜慶日子,潮汕鄉村大都有人在祠堂大埕、街頭巷尾的開闊處,搭起一個彩棚,裡面用泥土塑成一尊巨型的彌勒佛,袒胸露乳、笑容可掬。彌勒佛光禿禿的頭、肩、肚臍、大腿等部位都擺設有男女“泥喜童”。人們站在一丈多遠的竹欄桿外,用銅錢瞄準彌勒佛身上的泥喜童。中者喜童即歸其所有,而在一些較難命中的部位,如頭頂、耳朵等,命中者則一贈二三不等;不中者銅錢即歸擺彌勒佛的棚主所有。這是一項老少都喜愛的活動。據說命中“男喜童”者,今後就生男孩。因此,那些結婚不久的年輕夫妻,或是剛娶兒媳婦又急於抱孫子的公公們、奶奶們也積極參與此項活動。一經命中,棚主和周圍的人就會向他(她)喝彩、道賀。自己更是喜滋滋甜蜜蜜地把“男喜童”抱回家中,認為中了頭彩,有好兆頭,今年定能早得貴子早發財。

搶雞肉求子

揭陽市南隴村每年元宵夜遊神結束後,便開始進行“搶雞肉”活動。人們在路邊田洋上搭起一個臨時簡易高台,由主祭人站於高台上把一隻熟雞向台前擁擠的人群拋去。台前的人們,尤其是年滿18歲以上未婚或已婚未生子的青年,便一齊上前哄搶,以求得妻、生子。搶到雞肉者應立即撕下一小片肉後把餘下的再向空中拋去,讓別人去搶,千萬不可拿著走或多占,否則人們會沖你而來,把你推在地上踩上一腳,還傳說貪心者當年會大不吉利。這樣便形成了拋雞——接雞——撕雞——再拋雞的熱鬧場面。

搶花生求子

在饒平縣樟溪鎮龍潭埔村,每年正月初一午後2時,在村樓寨廣場上,人聲喧譁,熱鬧非凡。男女老幼聚集於此,爭先恐後地搶從燈秋棚上拋撒而下的花生粒。說是誰搶多花生粒,誰今年就生男孩。於是一些已結婚還未得子的後生兄們為得個好彩頭,而鬧得不也樂乎。該鄉燈秋棚下搶花生的歷史已有幾百年了,每年每對育齡夫婦,只要是生下男孩,便要炒花生上燈秋棚頂撒花生,而且花生是生、熟互摻,並按出生先後,先的坐燈秋頭,慢的坐燈秋尾,至今仍在鄉中流傳著一首歌謠:“搶花生,熟摻青(即潮語生的意思),年年生”。

靠湯丸求子

潮汕民間婚後第二天,人們總喜歡將新娘子引到井邊,往井裡投放一顆湯丸,然後讓新娘迅速打水。如果能將湯丸打起來,就意味著新娘這一年能夠得貴子。以湯丸喻子嗣的習俗,另有一種就是每年的冬節,家家戶戶都做湯丸。那些在這一年結婚的人家,搓完了湯丸後,總會將湯丸數一數,如果湯丸是單數,那么意味著生男孩;如果是雙數,則意味著生女孩。
在潮汕民間的習俗活動中,還有不少是將這一種期待得子的心理寄寓於民俗活動方式中。例如新娘出嫁時,除了備一盞油燈外,還得備些龍眼乾。龍眼乾,潮汕人稱之為“桂圓”,除含有富貴圓滿的意義外,也含著早生貴子的願望。每年元宵節,潮汕不少鄉村都有盪鞦韆之俗,但在潮州市一些偏僻的鄉村,元宵夜新婚夫妻要跑到老榕樹下盪鞦韆,並任村人往身上潑糞,說是被人潑得越多,越能生男孩子,十分不可思議。
如今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一些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求子活動,已基本消失,代之的是依靠科學技術,先進醫療技術設備進行檢測,這是我們所應大力倡導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