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計畫

永生計畫

永生計畫是一項以永生為目標的高科技研究計畫。該計畫在2012年3月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上,由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提出的。該計畫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同時該計畫又名為“阿凡達”計畫,目前已有超100名科學人員加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生計畫
  • 計畫屬性:高科技研究計畫
  • 提出人:德米特里·伊茨科夫
  • 提出時間:2012年3月
  • 提出場合:全球未來2045年國際會議
  • 又名:“阿凡達”計畫
  • 目標:永生
基本簡介,計畫推出,階段任務,計畫進展,質疑問題,人口問題,倫理問題,功能,理論基礎,發展方向,冷凍復活,基因技術,納米技術,更換器官,幹細胞技術,永生基金,發展意義,

基本簡介

“永生人”計畫將“消除”人類的衰老和死亡,克服人類生理和精神方面的基本限制。在生物身體耗盡之後的延長生命中,個人意識在被移植到的新的軀殼中能夠做出獨立決策。

計畫推出

2012年3月初,在莫斯科舉行的“全球未來 2045年國際會議”上,現年31歲的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里·伊茨科夫(DmitryItskov)對與會者宣稱,要推出一項以永生為目標的高科技研究計畫,將人類思維移植進機器身體中,以實現長生不老。已經為此聘請100多位科學家進行這項研究,並且正在尋找更多科學家參與——這項名為“阿凡達”的計畫將帶領人們走上長生不老之路,“有著完美阿凡達特質的人將能繼續在人類社會中生活,誰都不想死”,“我知道這個目標對許多科學家來說都是一項艱巨挑戰,但我相信如果你們將全部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某件事上,最終就能將夢想變成現實”。
永生計畫

階段任務

首先創造一種人腦控制的機器人,然後把人腦移植給一種類人機器人,然後把人的意識上載給一種代理機器人來取代手術移植。他認為,只用10年就能做到把一個有功能的大腦移植給一個機器人,從而使其在30年內實現其目標的征程,即人類意識完全與軀體脫離,並置於一個全息身體內。
永生計畫
這項計畫的初步目標是在10年內實現將人腦通過手術移植到機器身體裡,這個新的身體將擁有完美的腦控機制接口和人腦維生系統,這樣大腦就可以在體外長期生存。伊茨科夫希望這個過程不需要把人送入手術室,“移植”的效果仿佛是把人的靈魂從肉體剝離出並放入到機械體中,肉體和機械體對於靈魂來說都好似空空的繭衣。“科學下一步不是邁向製造新的人體,而是要有一個完美的人腦連結儀器和一套維繫腦組織不死的系統,以便大腦能在人體外存活”,這套系統研發出來後首先對殘障人士和將死人士使用。階段一,2015年至2020年,實現人腦遠程控制機器人。階段二,2020年至2025年,實現把人腦轉移至一種生命保障裝置保存,用機器代替會衰老的人類軀體。階段三,2025年至2035年,製造人工大腦,一種可以上傳人類思維、情感、記憶的電腦環境。其目標是,製造全息身體。此處,“全息”特指一種技術,可以讓從物體發射的衍射光能夠被重現,其位置和大小同之前一模一樣。從不同的位置觀測此物體,其顯示的像也會變化。因此,這種技術拍下來的照片是三維的。
階段四,2035年至2045年,實現機器軀體涅槃,虛擬人問世(人的機器人形體也被拋棄,成為全息影像版虛擬人,具有人類思維、意識和感情,可以穿牆而過,是永生人)。伊茨科夫還希望能與美國國防預先研究計畫局(DARPA)合作,該機構正開始研究利用思維遙控機器人,讓人類士兵遠離戰場的技術。
除卻一切極其困難的暫時性技術挑戰,伊茨科夫的夢想還有一些需要考慮的重要事情。首先,雖然該計畫的後面階段顯得荒謬,但第一階段可行(實際上已經在做)。此後,躍向第二階段(把人類智慧型移植給一個機器人)是一個相當大的跨越。不過,如果人們願意使其有可能在今後30年就實現,那么人們就要考慮一個長遠的可能性,即現在活著的許多人有可能在有生之年要面對這種技術。

計畫進展

事實上人類已經開始走上擺脫肉體存在的道路。第一階段——創造一種人腦控制的機器人——已經指日可待。實際上,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已經在通過一項名為“阿凡達”的項目著手此事。五角大樓希望創造一種人腦一機器界面,使士兵能夠用思維控制兩足機器人。美國國防部先進研究項目局2013年預算報告中披露,已經為“阿凡達”項目撥款700萬美元,其最終目標是實現讓人類士兵用思維控制類人機器人參戰,使真人能夠遠離危險的戰場。“阿凡達”項目將讓人類士兵與半智慧型兩足機器人結成有效夥伴,讓機器人成為“代理士兵”他們相信,未來戰爭將是機器人“代理士兵”之間的對決。
人類在活體生物組織與類生物神經網路兼容、模仿活腦的微晶片和模仿人腦功能的整個計算機領域正在取得進展。已經創造出各種人造器官。人腦是其中最最複雜的,但遵循某條推理路線——伊茨科夫看起來遵循的就是這條路線,那么人們創造一種神經類似物只是時間和決心的問題。

質疑問題

人口問題

沒有死亡,人口膨脹破壞地球生態,導致生態退化,生活質量下降,居住空間狹窄,綠地、森林被用作住房,空氣污濁。

倫理問題

據《紐約時報》報導,大部分研究者並不看好將人類的大腦“上傳”給電子人,並且對這一項目持懷疑的態度。當被記者問及“你是瘋了嗎?”是,伊茨科夫則解釋稱“一個偉大事業的開端總是這樣的”。
該報記者對伊茨科夫進行專訪後形容,相比較於商人,伊茨科夫更像是一個“烏托邦”者。他認為,藉助他的“阿凡達”們,可以終止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飢餓,因為一個機器需要的是維修而非食物,同時,這一計畫將引領人們進入一個“平和”的、“意識”的時代,在他看來,這能夠幫助人們停止生活的不安和恐懼。
所以,伊茨科夫認為自己事實上在拯救生命,例如,幫助身患殘疾的人體驗完整就是其中一項。他說:“這一計畫可以幫助我們在未來回答關於哲學上的‘存在’的問題,比如,什麼是大腦,什麼是生命及意識,什麼是宇宙。”
根據美聯社的報導,在紐約召開的一次由神經學專家參與的會議上,伊茨科夫設計的時間表被大部分與會專家指出“太過野心勃勃以致不切實際”。
學者拉澤爾·普哈洛說,伊茨科夫的一些構想不可能實現,“即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歡永生,因為我認為,永生如死亡一般無趣。”
分析人士稱,這一計畫與“複製人”等議題一樣,都面臨著倫理上的考驗,因為屆時世界上人的形態將分為兩種,一種是切實存在的人,還有一種是以光影和意識存在的人。這樣兩種形態人的存在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整個世界還有待討論。另外,這種替身人終究還需要靠技術和能源來維持,是否真的能夠實現“永生”也有待商榷。讓大腦短時間獨立存活可以實現。但一段時間後,大腦會得精神病,不可能完整保留大腦功能,也不可能擁有人類所有正常心理活動,大腦所承載的人格解體,人不再稱之為人。所以,技術提出與解決,是永生中一部分。問題,出現在社會、政治及人性上,難以在短期內解決。
伊茨科夫成立全球未來會議組織來處理這一項目所引發的倫理和社會問題。
《紐約時報》評論稱,人們可以想像到未來對於這一項目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結局。如果伊茨科夫成功,歷史會以“勇敢的夢想家”記住他;如果他失敗,“荒唐”一詞肯定會出現在他的訃告中。

功能

1.掌握永生技術:永生計畫是以人體冷凍復活技術為基礎,利用基因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納米技術,全息技術,思維克隆技術,幹細胞技術等手段,打破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使人類達到永遠年輕,健康的狀態。
2.投資功能:以證券投資,股權投資等方式,對將來的人類生活產生商業價值的技術和公司進行投資,實現資本增值,為永生技術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同時讓投入這部分基金的客戶在復活後,依然擁有上流社會人士的生活,所以需建立“永生基金”。

理論基礎

人體是一堆原子構成的,只要原子不發生種類改變及不發生湮滅消亡,那么構成人體的基礎就存在---------因為構成人體中的原子之間的排列跟連線發生改變,而出現衰老、死亡。人的生、老、病、死的實質為人體中的構成原子之間的排列跟連線發生改變所產生的一系列變化----------要想確保人體不老,就必需把這些被破壞的原子之間的排列跟連線修復回來。 --------決定關鍵性原子排列方式的是DNA-------完全破解DNA密碼並掌握控制人體壽命的編碼,就是決定人的壽命長短根本所在。
假設,如果人體構成的原子序列向量組合是穩定的,情緒和欲望的波動是否是造成這個系統傳遞函式發生變化的激勵源,而能量積累到系統極限是否是無法繼續的一個參考因素.

發展方向

冷凍復活

就目前而言,在永生道路上,對現在生存的人類唯一具有意義的技術。
什麼是人體冷凍技術
就是在深低溫(液態氮)環境下完整保存“遺體”,使身體處於“生命機能停頓”狀態,等待未來某時刻使其解凍並復活,依靠未來醫學技術治癒疾病,恢復健康身體。生命冷凍科技是目前拯救絕症病人生命唯一希望。
人體冷凍是永生的一個間接而有效的手段,也就是“生命暫停”,這個技術本身實現不了永久生命。真正的永生技術要靠未來的科學才能實現,人體冷凍技術為人們打開通往未來世界的一扇門,活到未來生命長壽醫學足夠發達的年代,是唯一切實可行的方案。永生計畫要做的不是消極等待,而是要主導永生技術的發展進程。
人體冷凍復活技術的難點
人體冷凍復活技術之冷凍篇: 以往的冷凍技術之所以會失敗,是因為在冷凍過程中,雖然新陳代謝停止,但是人體細胞內形成冰晶,從而使得人體組織被破壞,導致人的死亡。然而阿爾科用的技術不是冰凍,而是“玻璃化”。“玻璃化”是一個不會產生凍的過程,去除人體內的所有水分之後,注入防凍液來代替血液。在這裡,細胞內超過60%的水將由起保護作用的化學製品來替代,這使得人體在深度製冷的同時防止被冰凍。與冰凍不同,在“玻璃化”過程中,分子移動越來越慢,直到在-124℃完全停止。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會結凍的,也不會有相關危害。
人體冷凍復活技術之復活篇 從目前的技術來看,雖然從理論上已經解決人體冷凍過程中對人體造成損傷的可能。但在第一例復活人出現之前,再好的理論也只是理論而已,所以在永生的道路上,復活技術是人們應該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去攻克的第一個難題。
冷凍復活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兩家公司
1. 人體冷凍研究所 把人體冷凍學推向主流科學的,是人體冷凍研究所主席羅伯特·埃廷格。1964年,密執安州物理學教師,埃廷格的著作《長生不死的前景》,令讀者大開眼界。1976年埃廷格創辦人體冷凍研究所,把概念付諸實踐。今天,研究所內的四十七名病人,其中兩具分別是埃廷格的母親及第一任妻子艾蓮。
2.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 阿爾科(Alcor)生命延續基金會是美國最有影響的一間提供人體冷凍技術的非牟利機構,現在是美國最大型的人體冷凍服務的供應商。該生命延續基金會成立於1972年,並在1976年首次進行人體冷凍,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總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斯科茨代爾。該機構深信,當細胞再生、克隆或者其他技術出現的時候,他們的冷凍技術的價值就會體現出來,被冷凍的人就能“起死回生”。

基因技術

從根本上解除時間對生命的限制,對人體進行強化和改進,使人體的體能,自我修復能力,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等綜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基因技術之端粒
有一個說法,說人的極限壽命只有120歲,那這個“120歲”是怎么得來的,估計有很多人不知道。 人類細胞平均分裂周期約為2.4年,而人的細胞在一生的分裂代數約為50次,2.4乘以50是120。120歲是這么得來的。
端粒被科學家稱作是“生命時鐘”,在新細胞中,細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縮短一次,當端粒不能再縮短時,細胞就無法繼續分裂而死亡,人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但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人還活不到細胞的最後一次的分裂。

納米技術

納米機器人進入人體修補受損細胞,使納米機器人成為人體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不久以前,美國科學家就已經發明出第一代“納米蟲”,且多次成功地在動物身上進行過實驗。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已經擁有一種特殊的監測技術,可以利用“納米蟲”發現並消滅血液中的癌細胞。預計25年後,科學家將研製出比第一代“納米蟲”功能強大10億倍的類似裝置,用來進一步加快人類壽命增長的速度。屆時,人類壽命將有望達到數百年。

更換器官

更換受損器官(過渡期技術)
納米技術和基因重新編碼的結合,有可能讓人體實現自主進化。

幹細胞技術

目前科學家已能在體外以幹細胞為種子培育一些組織器官,來替代病變或衰老的組織器官。假如在年老時能用上自己或他人在兒時或青年時期採集保存的幹細胞,那么人類長期追求的長生不老幻想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幹細胞技術可以看做是人類在掌握基因技術和納米技術之前對於永生的一個過渡技術,因為幹細胞技術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永生的問題,只是對損壞的部分做更換,因為人體不是機器,所以在其它先進技術出現之前,只能作為替代技術使用。

永生基金

永生基金的投資功能介紹
要建立“永生基金”的投資部門是因為“永生基金”要做的是讓“永生基金”的會員享受永恆的生命,同時有充足的經濟基礎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想加入“永生基金”的會員不會在未來過貧困潦倒的生活,所以就必需建立“永生基金”的投資功能。
投資部門剛開始以股票,基金,債券等為投資對象;其次尋找具有未來趨勢性的行業,進行股權投資,這樣可以獲得巨大的投資回報;對永生技術有重要影響的公司進行控股,掌握對永生有關的高端技術。

發展意義

現代人類為了自身的發展,肆意掠奪資源,忽視環境的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使得近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無節制二氧化碳排放造成全球氣溫的上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時有發生,地震,火山噴發,森林大火等也時有發生,其實人類非常脆弱,每一次的自然災害都造成成千上萬人的死亡,如果6500萬年前天地大衝撞再來一次,人類是否能延續下去?
地球自有生命以來,共經歷五次生物大滅絕,人類如何才能在下一次的大滅絕中幸免於難?除了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之外,人類向太空發展並移民也是勢在必行,如果只是向月球和火星移民,那人類壽命對其影響不會太大。但如果是星際移民,穿越時空,宇宙自由航行,那人體冷凍技術和永生技術就不可缺少。
所以永生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生存發展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技術。
“永生基金”的發展步驟:
第一步:會員人數為50-80名會員個人資產在一億以上,可抽調1000萬資金。用三年的時間建立第一期的生命基金,基金規模為十個億。第一期基金建成後,接觸世界冷凍復活方面的專家,給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和他們共同研究,爭取在2025年前突破人體冷凍後復活這一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