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是有情人

永是有情人

2006年6月7日,琦君走完了幽蘭芳香、淡雅玉潔的一生,留給世人40多本散文和小說。“三更有夢書當枕,夢痕猶存,橘紅點點,桂花雨歇燈花落;千里懷人月在峰,七月哀傷,煙愁漫漫,母心天空琴心連。”這是靈堂兩側的輓聯,巧妙嵌進了琦君最重要的多部作品名稱,她樸素卻溫婉的文章,沁人心脾,感動過幾代的中文讀者。本書以赤子情寫半個世紀前的家鄉風土人物,栩栩如生,悲欣交集;用慈母心看眾生萬物,可親可愛,有情有義。全書分“走在歲月里”、“一日一回新”、“喜新又戀舊”三輯,知感交融,並有難得一見的小小說,琳琅滿目,篇篇雋永。

基本介紹

  • 書名:永是有情人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頁數:178頁
  • 開本:32
  • 作者:琦君
  • 出版日期:2014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82920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如果說,卡通和童話是我們童年共同的回憶,那么琦君的散文就是我們少年時代難忘的閱讀經驗。她的文字世界,雋永有情,使少年的我們不知不覺領受一份傳統溫柔敦厚的人情,學會了體恤與包容。琦君八十高齡仍寫作不輟,她所累積的生活經驗與智慧,正是讀者寶貴的借鏡。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浙江永嘉人,現代散文名家。她的一生,大陸三十年、台灣三十年、美國二十年,又回台灣度餘生,除了在司法界、教育界待過之外,人生絕大部分都浸淫在文學的殿堂里,給中華文化留下不可磨滅的瑰寶。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山學術基金會文藝創作散文獎、台灣當局新聞局優良著作金鼎獎、“國家文藝獎”散文獎。“真實不造作”的親切風格使琦君風靡文壇五十年而不衰,被譽為“台灣文壇上閃亮的恆星”。著有《水是故鄉甜》《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及小說、兒童文學等書四十多種,作品經常入選中學課本,並被譯為美、韓、日文等,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年輕人喜歡向前看,老年人喜歡向後看--沉湎在過去的回憶里。琦君的作品有情,情是人世間最感人至深的。琦君的作品,回憶自己的影子,不僅是老年人喜歡,喚起童心的喜悅,年輕人也愛讀她的文章,由於文中有情。
——詹悟

名人推薦

琦君的散文和李後主、李清照的詞屬於同一傳統,但她的成就、她的境界都比二李高。我真為中國當代文學感到驕傲。我想,琦君有好多篇散文,是應該傳世的。 ——夏志清
年輕人喜歡向前看,老年人喜歡向後看--沉湎在過去的回憶里。琦君的作品有情,情是人世間最感人至深的。琦君的作品,回憶自己的影子,不僅是老年人喜歡,喚起童心的喜悅,年輕人也愛讀她的文章,由於文中有情。 ——詹悟
琦君是文壇的長青樹,她的作品陪伴我們成長,也啟示我們欣然面對人生的每一階段。我們相信,喜愛文學的人都和琦君一樣,永是有情人。 ——洪淑苓

圖書目錄

(代序)敬祝大媽媽您在天堂里生日快樂
第一輯走在歲月里
雙親
再哭一點點
團圓餅
第一次坐火車
萬金油的故事
父親的兩位知己
橋頭阿公
媽媽,我跌跤了!
我的朋友豬寶寶
媽媽炒的酸鹹菜
你莫哭呀!
我的蚌殼棉鞋
第二輯一日一回新
保持好心情
天下一家
三個不同的快樂周末
永是有情人
瀟灑話壓力
忘掉了也好
尊重生命
玻璃珠項鍊
真與假
母親的心情
老的領悟
盲女柯芬妮
永遠的悵疚(外一章)
意在言外
第三輯喜新又戀舊
培養文學的生活情趣
中國詩歌與音樂
我看新詩
談寫作·念恩師
(又一章)祝福
附錄
永恆的母親
童心與溫暖的活泉
《永是有情人》及其他

序言

敬祝大媽媽您在天堂里生日快樂
近數月來因苦於雙膝風濕,文思枯滯。對兩年中所寫的文章,也無心整理。悵憾中,適文甫兄來美東開會,得以在舍間暢敘半日。他極力勸我“不要放下筆,散文、小說都應該寫。筆健身體就健”。他並告訴我素芳會為我整理好稿件,讓我過目一下,不用我操心。文甫兄和素芳的誠意實在使我感動。我因而想起當年恩師所說“忘病是治病良方”的至理名言,精神立刻振作起來了。
不多日,就收到素芳為我整理好的稿件,整整齊齊一厚疊,依文章內容分為三輯,用大號字型列印,免傷我目力。並告以只須大體過目,略加斟酌,就可以了。她辦事效率之高,令我感佩萬分。
第一輯是懷舊篇章,重讀時立刻使我回到童年,偎依在慈母和各位疼愛我的長輩身邊,享受著無比的溫馨歡樂。我才相信:年光雖然飛逝,而童心是永不會老去的。
第二輯是旅居生活點滴與領悟,多處文筆居然能亦莊亦諧,不由得自我陶醉起來。
第三輯是對文學寫作的體認,與讀友人作品的思與感,我也頗驚異於自己的心思細密,死腦筋對“新文學”居然尚能有所領會。但願能與真正喜愛文學創作的讀者朋友分享。
又譬如《我看新詩》一文,是讀隱地新詩的感想,我這個只會背“平平仄仄”舊詩詞的人,居然福至心靈,作起新詩來了。那首思念母親的新詩,因為語語出自至誠,我還真喜歡呢!親愛的詩人朋友們,不會笑我狂妄吧!
《談寫作·念恩師》一文是紀念我初、高中的幾位國文老師,與大學時的夏瞿禪恩師,他們誨諭我的都是同一個字,就是“誠”,為人為文都要誠,是天地間不變的真理。相信愛好文學與寫作的青年朋友們,一定也能深體此意吧!
又一章《祝福》,是我內心深深的感念,化為第三人稱寫的小小說。如今重讀時,實在是感觸萬萬千。此中況味,一言難盡。相信天下母親的心,都是一樣的,但我一想起兒子的祝福,何以格外的心酸呢?
此文承新加坡一份文學月刊轉載,並由一位未謀面的先生寫了一篇評介,使我十分感激。現在將評文附在後面,卻找不到原刊物,不知作者大名,特掛越洋電話到新加坡請好友尤今代為打聽,她遍問諸位主編先生都不知道,內心深感歉疚。
小序將寄發時,看日曆明天十二月三十一日,是農曆的十二月初二,正是我母親一百二十六歲的冥壽。我要虔誠地把這本文集獻給她老人家,她一定會眯起近視眼說:“我哪裡認得這么多字,你念給我聽吧!”
媽媽,我天天都在心中把我的得意文章念給您聽啊!
感念母親一生辛勞與容忍的美德,她老人家的無言之教,越發使我深深體會為人、為學、寫作,尤其是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乃以集中《永是有情人》一文為書名,以志紀念,並以自勉。
寫至此,我忍不住要向親愛的讀者朋友吐露一件心事:數十年來,我筆下的母親,其實是對我有天高地厚之愛的伯母。我一歲喪父,四歲喪母,生母於奄奄一息中把哥哥和我這兩個苦命的孤兒託付給伯母,是伯母含辛茹苦撫育我們兄妹長大的。後來哥哥被伯父帶到北京,竟不幸於十三歲時因腎病不治,兄妹一別,竟成永訣。我一直在伯母的愛撫下長大,而奇怪的是,我竟一直喊她大媽,沒有喊她一聲媽媽。記得有一次,我傻傻地問:“大媽,我為什麼不喊你媽媽呢?”她定定地看著我,沒有作聲。邊上的五叔婆說:“因為你不是大媽生的呀!”母親緊緊摟我在懷中,低聲地說:“不要多問了,有娘疼就好。”邊上的小叔嘆口氣說:“你命好,有娘生,有娘疼;我卻是有娘生,沒娘疼啊!”母親看著他說:“你是男孩子,想開點。只要心好就好。”小叔說:“大嫂,你這樣的好心腸,一定上天堂的。”我想了半天說:“我現在知道了,您是比我媽媽還要大的媽媽,我就喊您大媽媽吧。”這個“大”在我心中是偉大的意思,只是我當時還不會說。
放下筆,我走到她老人家肖像前,深深膜拜,默默祈禱,喊一聲:
親愛的大媽媽,敬祝您在天堂里與大伯團圓,生日快樂。
琦君
1997年12月30日深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