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婦

永新婦,名為許和子,唐朝開元年間的宮廷教坊中的一員,歌聲婉轉,為一代奇女子,所唱曲目被列為唐朝三大名曲《永新曲》,後人就稱她為永新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永新婦
  • 年代:唐代
  • 文獻:《唐書》
  • 對應:野史、筆記
永新婦的來歷,永新婦今日意義,

永新婦的來歷

唐代有一奇女子,新舊《唐書》雖均未有傳,而野史、筆記卻常有記載。此女之奇,既非以色事人,而沸沸揚揚;亦非歷經傳奇,而名聲顯赫;更非文韜武略,而千古流芳,實為平凡而不平凡之奇女。
永新婦其人,名為許和子,出身樂工之家,幼時喜歌唱,其歌婉轉悠揚令人傾倒。約唐開元二十三年前後,被選入宮廷教坊,以籍貫“永新”為藝名。許和子善於變古調為新聲,將生動之民歌曲調,融於典雅之宮廷音樂,創造自然清新之歌唱。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帝嘗謂左右曰:此女歌值千金。”
許氏之歌,音色甜美,飽含深情,震撼力極強。據記載:某日,唐玄宗於勤政樓行慶典,命歌舞百戲助興。是時,皇親國戚、文武百官、黎民百姓,觀者萬眾,言語喧譁,人聲鼎沸,執事三番維持安靜,終難奏效。無奈時有奏曰:“可請許和子歌。”玄宗許之。許氏登台,曼聲而歌,頓時寂靜若無一人,使“義者聞之血涌,愁者為之腸斷”,歌畢,歡聲雷動。從此,“永新善歌”,愈益著稱於朝野,傳遍於九州。
安史之亂爆發,京城陷落,許氏於逃難中與一文人結為夫妻,曾流寓廣陵一帶,不久丈夫亡故,生活十分艱難。安史之亂平息後,許和子回長安,再不久,鬱郁不歡而離開人世。據《桂苑叢談》記載,後人曾把許氏唱過之歌曲,編為國樂曲,取名為《》。
《永新婦》是唐朝樂曲的篇名。據史料記載:唐朝國樂有三大名曲——《永新婦》、《御史娘》和《柳青娘》。

永新婦今日意義

中國婦女同男人一樣具有出色的智慧。唐朝著名歌女許和子就是一例。史料載,許和子,(江西)吉州永新人,出身於民間音樂世家,因其有天才的嗓子,歌聲高亢嘹亮,能使“喜者聞之氣勇,愁者聞之斷腸”,她善作詞曲,因而選入宮中,深得唐明皇的喜愛,遂賜名為“永新”。她在當時的名氣,傾動朝野,可以說是中國的“頭牌明星”。《永新婦》這支名曲,可能就是由此而來的。其時人們把她同古之韓娥、李延年、莫愁等大音樂家比美。但受到寵幸的歌女許和子,不堪封建的禁錮,遂逃出宮廷,與一位名士結婚,流落民間,為百姓歌唱。許和子的才氣、義氣和骨氣都值得讚賞。我不知道中國的音樂界,是否有興趣去發掘她的音樂成就,以免埋沒中國歷史上的這位音樂天才。
中國婦女歷史上有被封建社會“三從四德”禁錮的一面,但也有剛烈不屈的一面。特別是面對邪惡勢力,她們有敢於赴湯蹈火,捨生取義的勇氣。幾百年來,永新還流傳著“八磚千古”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名叫趙雪蓮的美女,面對著敵人的淫威,“寧為玉碎,不作瓦全”,雪蓮抗敵喋血,染紅八磚,永染大地,給一代一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雪蓮的氣節不能簡單地用“貞烈”來概括,這是民族的氣節,不屈於惡勢力的名節。趙雪蓮是摒棄假惡醜,崇尚真善美的一面鏡子。
永新“長征逾萬”、“烈士八千”中有多少婦女,但寫入《十送紅軍》中那個“望月亭”,可以看出婦女為革命做出多大的犧牲和感情付出。我在永新看了新建的《賀子珍紀念館》,才進一步了解到,賀子珍值得人們紀念,不是因為她曾是什麼人的夫人,而是因為賀家“滿門忠烈”,為革命做出的犧牲。賀子珍的忠義、勇敢、傲骨是革命者,也是今日婦女的楷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