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寧鄉(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下轄鄉鎮)

永寧鄉(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下轄鄉鎮)

永寧鄉隸屬於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位於寧蒗彝族自治縣北部,瀘沽湖西北20公里。海拔2644米。北連四川木里藏族自治縣,東臨四川鹽源縣左所區,總面積641.96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820人(2017年),轄6個行政村,64個自然村。有摩梭、普米、漢、白、壯、納西、藏、彝等8種民族居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永寧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雲南省麗江市寧蒗縣
  • 下轄地區:6個行政村
  • 電話區號:0888
  • 郵政區碼:674309
  • 地理位置:寧蒗縣北部
  • 面積:642平方千米 
  • 人口:22820人(2017年) 
  • 方言:普米語和摩梭語
  • 著名景點瀘沽湖
  • 機場:寧蒗瀘沽湖機場
  • 車牌代碼:雲P
基本簡介,概況,歷史沿革,郵政區碼,行政代碼,歷史文化,自然景觀,地理位置,經濟發展,

基本簡介

永寧鄉是國家級風景名勝瀘沽湖景區所在地,是“女兒國”摩梭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滇、川、藏三省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山水風光和民族文化交相輝映,發展以旅遊資源開發為主的特色產業型小城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全鄉面積642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664米,年平均氣溫9℃,平均降雨量960毫米,無霜期240天。日照充足,降雨充沛,水熱條件好,土壤肥沃,乾濕分明。
截至2005年,全鄉轄6個村委會,72個村民小組,3626戶,18623人,居住著摩梭、漢、彝、普米、壯、納西、藏族等12個民族,是一個以摩梭人為主,多民族聚居的高原鄉鎮。

概況

永寧鄉位於寧蒗彝族自治縣北部,是川、滇兩省三縣的交匯處。是一個以普米族和摩梭人為主,漢、彝、納西、壯、藏等聚居的高原鄉鎮。西南與紅橋鄉翠玉鄉拉伯鄉相連,東與四川省鹽源縣瀘沽湖鎮前所鄉毗鄰,北與四川木里縣屋角鄉、依吉鄉接壤。面積6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820人(2017年)。轄永寧、溫泉、泥鰍溝、拖支、落水、木底箐6個行政村,72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納哈瓦,距縣城93千米。
永寧是國家級風景名勝瀘沽湖景區所在地,“女兒國”摩梭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均海拔2664米,年平均氣溫9℃,平均降雨量960毫米,無霜期240天。歷史上就是著名的滇、川、藏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和商品物資集散地,也是川滇兩省三縣的經濟貿易重鎮。
文物古蹟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扎美喇嘛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司衙署、忽必烈南征遺址日月和、怎波達迦林寺等。景點有瀘沽湖、永寧壩、格姆女神山、高原溫泉,茂密的原始森林,古老典雅的摩梭村落。特產高原紅米。

歷史沿革

唐南詔時名樓頭賧。元憲宗三年(1253)忽必烈率師征大理,渡江前,整軍於此。
1279年置永寧州,寓永遠安寧之意。
明永樂四年(1406年)升為府。
1956年稱一區,1958年成立永寧公社,1962年與金沙公社合併改為永寧區。
1969年復改永寧公社。
1984年與拉伯公社合併改為永寧區。
1988年區改鄉時,成立永寧鄉。
1997年,面積641.9平方千米,人口1.7萬人,轄永寧、溫泉、拖支、泥鰍溝、木底箐、落水6個行政村。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64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2820人。

郵政區碼

674309

行政代碼

530724202:~201永寧村 ~202溫泉村 ~203泥鰍溝村 ~204拖支村 ~205落水村 ~206木底箐村

歷史文化

唐南詔時名樓頭賧,1279年置永寧洲,寓永遠安寧之意,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升為府。作為歷史文化的見證,永寧保留著許多文物古蹟,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扎美喇嘛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土司衙署、忽必烈南征遺址日月和、怎波達迦寺等。
摩梭人是寧蒗縣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1年(西漢元鼎六年),有2000多年的歷史。摩梭人保留著以母系血緣為紐帶的男不娶、女不嫁的“阿夏”異居婚姻形態和母系大家庭,被國內外專家學者稱為“人類母系文化的活化石”和“東方女兒國”。由於特殊的地域關係,也是中原文化及藏文化交匯點,除保留有摩梭人本民族原始宗教達巴教外,尚有藏傳佛教及其它奇風異俗。
轉山節、祭祖節、牧神節、土地節、成丁節等,豬膘肉、豬灌蹄、蘇理瑪酒等飲食各具特色,金邊大襟衣,百褶大擺裙、銀鐲玉佩等民族副食異彩紛呈,井幹式的原始木欏房、四合院獨具魅力,阿夏情歌、甲搓舞等民族歌舞自然淳樸、令人神往。摩梭文化申報了世界文化遺產。

自然景觀

境內有秀麗多姿的高原湖泊瀘沽湖、迷人的高原田園風光永寧壩、規模宏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扎美寺、神奇俊俏的格姆女神山;有男女同浴傳統的高原溫泉,茂密的原始森林,古老典雅的摩梭村落以及忽必烈南征遺址日月和、土司衙門等。豐富多彩、珍稀奇絕的旅遊資源,構成了一個融情、水、山、林、壩、寺、村為一體的高品位、世界級的旅遊勝地。在雲南旅遊大省建設戰略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地理位置

永寧歷史上就是著名的滇、川、藏茶馬古道的重要驛站和商品物資集散地,也是川滇兩省三縣的經濟貿易重鎮,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永寧壩為全縣第一大壩,是全縣主要產糧區之一,其中所產高原紅米被譽為“世界屋脊大米”而名揚四海。盛產蟲草、貝母、松茸、白瓜子等珍稀特產,是出口創匯的名特產品,極具開發前景和價值。

經濟發展

永寧鄉經濟開發較早,發展較快。早在20世紀20、30年代,商品貿易就十分活躍,很多摩梭人趕馬經商到四川、大理、麗江、中甸、保山、畹町、西藏等地區,甚至跨國遠到印度、尼泊爾、緬甸等國經商,是寧蒗縣民族貿易最早、最大的地區。改革開放後,永寧鄉黨委、政府認真組織實施“強農固基,興科重教,加強集鎮建設,發展私營經濟,培植旅遊、糧食、畜牧、林果4大支柱產業,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的經濟發展路子,使全鄉國民經濟、集鎮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2005年全鄉耕地面積為40019畝,糧食總產量為778公斤,人均有糧419公斤,農村經濟總收入257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91元,其中落水村被列為麗江市“十大富裕村”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