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街景區

水街景區

興安水街景區是指靈渠穿過縣城一段兩岸的街區,長約1公里。整個水街景區由秦漢建築文化、古橋文化、古雕塑文化、靈渠歷史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五大部分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水街景區
  • 地理位置:興安
  • 著名景點馬嘶橋
  • :約1公里
景點,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馬嘶橋,古戲台,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

景點

秦文流觴景區、娘娘橋、萬里橋、馬嘶橋、古戲台、湖廣會館、水街亭台廊榭、百米雕塑長廊、古石雕群、民俗風情區等。

秦文流觴景區

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個重要的景點。它緊倚縣人民政府所在地,濱臨靈渠,占地約3000平方米。首先是重建的興安古城北門,景區內以一品居、三槐第、九井坊三條古街的形式,充分體現出秦代建築的風韻。

娘娘橋

位於秦文流觴景區上游約100米,又名天后橋、滄浪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2004年重修,橋上建有雙亭,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萬里橋
位於娘娘橋上游約100米,唐寶曆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已整整1200年歷史。歷史上被稱為“楚越要津”,2004年重修橋亭,橋的南岸立有明代吳玉所寫《萬里橋記》一文和“萬里如歸”題詞兩塊石碑。

馬嘶橋

位於萬里橋上游約100米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傳該處最初為小木橋,當年馬援率部南平交趾時,其坐騎至此揚蹄嘶叫,不願過橋,馬援下馬發現該橋已朽,乃募捐修橋,傳為千古佳話,此橋因而得名。原為與靈渠水街南北路並行的兩座橋,2004年改建,增加了一座橫跨靈渠的連橋,形成了“三橋跨二水”的奇觀。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

古戲台

又名天韻閣,位於縣城中心廣場與水街交會處,高12米,分上下兩層,上面唱戲,下面行人,為徽派建築風格。該戲台與萬里橋遙相呼應,是居民休閒看戲的好地方。

湖廣會館

位於靈渠水街中段,建於清朝初年,系舊時旅居興安的湘南、湖北同鄉聚會議事、供奉先賢、唱戲娛樂的場所。內設有大堂、戲台、先賢祠和花園。具有典型的荊楚文化風格。

水街亭台廊榭

位於娘娘橋至馬嘶橋之間約200米的靈渠水街旁,依街傍水,均為實木結構,青瓦蓋頂,下有石板路相連,掩映在綠樹叢中,是人們休閒觀光、吟詩賞景的絕佳去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