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痘性角膜炎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引起的小兒急性傳染病,其特徵是在皮膚和黏膜上分批出現丘疹,迅速變成皰疹並結痂。發疹期或發疹後期部分患兒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角膜損害,稱為水痘性角膜炎。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眼科
  • 多發群體:兒童
  • 常見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 常見症狀:角膜基質水腫,眼疼,視物模糊
  • 傳染性: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是一種DNA病毒,屬皰疹病毒科,人是其惟一的宿主,並且對其普遍易感。人初次感染為水痘,臨床痊癒後,病毒可能在宿主神經節潛伏數日至數年,潛伏的VZV若被激活或人群再次感染VZV後均可表現為帶狀皰疹。故水痘和帶狀皰疹是同一種病毒引起的兩種疾病。水痘患者多為兒童,為初發感染,帶狀皰疹則多為成人,機體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為潛伏感染。病毒的基本結構與皰疹病毒科其他病毒結構相同,本病毒只有1個血清型。

臨床表現

水痘引起的角膜病變一般比較輕微,預後較好。主要表現為瀰漫性角膜基質水腫、盤狀角膜基質炎和樹枝狀角膜炎。
角膜基質水腫多於水痘發病後4~5天出現,表現為角膜基質瀰漫性輕度或中度水腫,伴有後彈力膜皺褶及少量房水細胞,可引起暫時性視力下降。本症為一過性體徵,1周左右自然消失,不遺留角膜混濁和新生血管生長。
角膜基質炎多發生在感染水痘之後1~3個月,單眼發病,因早期角膜體徵輕微且全身表現較突出,故常被家長忽略。較年長兒童可主訴眼疼,視物模糊。檢查可見角膜中央呈盤狀混濁,混濁區角膜增厚,伴後彈力膜皺褶。角膜後壁KP(角膜後沉著物)及房水細胞也較常見。
假樹枝狀角膜炎多發生於感染水痘後3~4個月。臨床上此種水痘感染史常被家長忽略。

檢查

1.免疫螢光技術
可套用直接免疫螢光法或間接免疫螢光法,發現VZV抗原。
2.補體結合試驗
水痘患者血清抗VZV抗體滴度升高,在其恢復期逐漸下降,至6~12個月,降到僅能檢出的水平。用補體結合試驗查到高滴度VZV抗體,抗HSV抗體則為陰性,因此可判斷為VZV感染所致。
3.電鏡檢查
取假性樹枝狀角膜病變刮片,置於電鏡下可發現類似VZV的病毒顆粒。

診斷

1.病史
發病前1~8個月有感染水痘的病史,尤其是兒童患者。
2.角膜病變
水痘發病後4~5天出現的一過性角膜水腫,發病1~3個月出現的盤狀角膜基質炎以及晚期所出現的假性樹枝狀角膜炎等所呈現的特徵性角膜病變。
水痘性樹枝狀角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單孢病毒性角膜炎(HSK)相似,其主要鑑別點為:水痘性樹枝狀角膜炎多發生於兒童或嬰幼兒,發病前3~4個月多有水痘感染史,而HSV性樹枝狀角膜炎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多有感冒發熱史。

治療

本病有自愈傾向,對於瀰漫性角膜水腫及盤狀角膜基質炎,局部滴糖皮質激素眼液可加速消退。
對樹枝狀角膜炎,用機械刮除病灶的方法可使病變很快痊癒,抗病毒藥物如碘苷、阿糖腺苷、三氟胸苷等,局部套用也有一定療效。

預後

及早發現並及時治療可以改善預後。注意小兒防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