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號飛船

水星號飛船

水星號飛船(Mercury spacecraft)美國第一個載人飛船系列。從1961年5月-1963年5月美國共發射6艘“水星”號飛船,目的是試驗飛船各種工程系統的性能,考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在失重環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對發射和返回過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星號飛船
  • 外文名:Mercury spacecraft
  • 類型:美國第一個載人飛船系列
  • 發射時間:1961年5月
發射與返回,外形,組成,發射目的,特點,

發射與返回

“水星”飛船是美國的第一代載人飛船,總共進行了25次飛行試驗,其中6次是載人飛行試驗。“水星”飛船計畫始於1958年10月,結束於1963年5月,歷時4年8個月。“水星”計畫共耗資3.926億美元,其中飛船為1.353億美元,占總費用的34.5%;運載火箭為0.829億美元,占總費用的21.1%;地面跟蹤網為0.719%億美元,占18.34%;運行和回收操作費用為0.493億美元,占12.6%;其他設施為0.532億美元,占13.46%。
水星號飛船
美國第一個載人飛船系列。從1961年5月~1963年5月共發射6艘。前兩次是繞地球不到一圈的亞軌道飛行,後4次是載人軌道飛行。主要目的是試驗飛船各種工程系統的性能,考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在失重環境中的工作能力以及對發射和返回過程中遇到超重的忍耐力等。
1961年5月5日水星號飛船進行了首次亞軌道載人飛行,飛行高度186千米,飛行距離約480千米,飛行時間15分22秒,其中失重5分4秒,飛船在大西洋上濺落。
運行中航天員曾試驗使用手控裝置保持飛行路線,進行滾動和偏航飛行,拍攝了地球陸地構造、氣象雲圖和天體等照片。
1961年7月21日水星號飛船進行了第二次亞軌道載人飛行,飛行高度190千米,飛行距離488千米。
1959年12月,美國開始試驗新研製的“水星”號飛船。為了測試座艙的性能,科學家們兩次使用了猴子,並取得了回收的成功。第三次的測試由一隻猩猩來擔當太空人的角色。這隻猩猩名叫漢姆,它在上天前經過了嚴格的訓練。這次,漢姆進入飛船座艙後,“紅石”火箭將座艙送入離地260千米的空間,座艙在空間劃了一個660千米長的大圓弧後,安全降落在海面上。負責打打撈的直升飛機很快把試驗座艙從水面提起,送到一艘登入艇上。當救護人員打開艙門時,漢姆若若無其事地將兩手交叉在胸前,興奮地步出座艙,毫不客氣地拿過慰勞它的一個大蘋果大吃起來。

外形

飛船總長約2.9米,最大直徑1.8米,重約1.3~1.8噸。由圓台形座艙和圓柱形傘艙組成。在發射時,水星號飛船的頂端還有一個高約5米的救生塔。座艙內可乘坐一名航天員,設計的最長飛行時間為2天。航天員躺在特製的座椅上,通過飛船舷窗、潛望鏡和顯示器可觀測地球表面。在座艙外面大鈍頭處覆蓋一層很厚的防熱材料。飛船返回前點燃制動火箭,然後拋棄制動火箭組合件,再入大氣層,下降到低空時打開降落傘,航天員與飛船一起濺落在海上,由直升機和打撈船隻回收。航天員發現在軌道飛行中通過舷窗觀測地平線和天體,可使飛船正確定位,從而可取消座艙中笨重的潛望鏡,使飛船作漂移式飛行以節省燃料。
水星”號飛船水星”號飛船
“水星”飛船總長約2.9 m,底部最大直徑1.86 m,重約1.3~1.8 t,由圓台形座艙和圓柱形傘艙組成。座艙內只能坐一名航天員,設計最長飛行時間為2天,飛行時間最長的一次為34小時20分,繞地22周(1963年5月15日~16日“水星-9”飛船飛行)。“水星”計畫的6次載人飛行共歷時54小時25分鐘。

組成

水星號飛船由四大部分組成,即逃逸部分、天線艙、回收艙和乘員艙,實際上真正的飛船只有一個艙段,即乘員艙,其他部分都是輔助設備。關於什麼是逃逸部分,為什麼要裝它,將在後面專門說明。水星號飛船長2.9米,呈錐形,重量為1.3~1.8噸,每艘飛船都有所變化和改進。美國人對載人飛船的研製從總體技術的掌握方面要落後於俄羅斯,在他們發射的25艘水星號飛船中載人的只有6次,而在這6次中真正是進行軌道飛行的只有4次,其他的都是進行各種無人的飛行試驗。在發射中他們選擇了不同的運載火箭,從中找出最佳的配置方案。第一顆水星無人飛船是1959年8月21日用“小兵”運載火箭發射的,實際上是一個金屬模型,主要是驗證飛船的發射和回收技術。美國飛船的回收和俄羅斯不同,可能由於國土面積的原因,俄羅斯面積大,所以它的回收選在陸地上,而美國是選在開闊的海面上。第一個飛船在發射時出現了故障,點火後火箭沒有飛起來,結果是種瓜得豆。在故障的情況下,逃逸救生系統應該馬上工作,結果逃逸系統正常工作了,使逃逸救生系統得到了考驗。
水星號飛船

發射目的

“水星”計畫的主要目的是實現載人空間飛行的突破,把載一名航天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飛行幾圈後安全返回地面,並考察失重環境對人體的影響、人在失重環境中的工作能力。重點是解決飛船的再入氣動力學、熱動力學和人為差錯對以往從未遇到過的高加速度和零重力的影響等問題。

特點

“水星”飛船的姿態控制系統以自控為主,另有兩種手控方式作為備份。航天員僅在必要時使用手控裝置控制飛船的飛行姿態,在飛船操縱方面僅起到輔助作用,基本上是一名供地面研究人員了解人對空間飛行環境適應能力的受試驗者。但在飛行中也表現出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