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成論

水成論,地質學基本理論之一,水成論認為水對地表的改變起決定因素。紀元前,古羅馬人已發現尼羅河兩岸周期性地被洪水淹沒、尼羅河在三角洲不斷增大、另外,陸地上存在海相介殼動物化石等事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成論
  • 外文名:NEPTUNISM
  • 來源:地質學基本理論之一
  • 功能:記錄自然現象
在教會統治的中世紀,“聖經”是唯一的真理。“聖經”里說有諾亞的大洪水,水成說在很長一段時期里成為不可動搖的信條。
1746年,蓋塔爾送給巴黎科學院關於礦帶和岩石分布的記錄。他發現了地層的連續性和空間分布的規律性,並據之作出法國的地質圖。顯然,岩石只有形成在水中才具有連續性和分帶性,對奧費涅火山的玄武岩,他也認為是水溶液的結晶作用形成的。
魏爾納是水成說的集大成者。1775年起他任德國費頓堡礦山學校的教授,以出色的教學吸引了大量青年學生。他認為自原始海洋開始到諾亞洪水結束,水的力量營造了一切地質系統,自原始海洋到現在,水面在不斷地下降,原始岩石露出水面後開始發生風化、堆積而形成新地層。他的口頭禪是“百聞不如一見”。他的學生,如達步松(1804)和布赫(1809),在考察了玄武岩和花崗岩之後,都發表了不同於魏爾納水成說的觀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