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脫脂劑

水性脫脂劑作用機理中最主要的是的皂化作用、乳化作用、浸潤作用(潤濕作用)和分散作用。

脫脂原理,水性脫脂劑組成,

脫脂原理

鹼性清洗劑中純化學脫脂作用機理中最主要的是的皂化作用、乳化作用、浸潤作用(潤濕作用)和分散作用。
1)皂化作用
金屬表面油污中的動植物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與金屬脫脂劑中的鹼或鹼性鹽如氫氧化鈉、磷酸三鈉等發生皂化反應生成硬脂酸鈉和甘油,油脂被充分溶解進入鹼性溶液,達到工件表面除油目的。
2)乳化作用
金屬脫脂劑中常含有大量乳化劑等表面活性物質,易於吸附在工件表面的油污與溶液的兩相界面上,乳化劑分子中的憎水基團對油污具有較強的親和能力,面向金屬基體表面的油污發生吸附反應,親水基團面向溶液方向與水分子親電結合,使金屬與溶液間界面張力大大降低,在液體流動、攪拌、噴射、超聲等外力輔助作用下,油膜破裂變成細小的珠狀,形成水包油的乳液小微粒,使得油污脫離金屬表面,達到油污溶解和除油的效果。
3)浸透作用(潤濕作用)
皂化與乳化作用是主要從油污表面逐步進行的,要使鹼性溶液浸透到油脂內部,達到潤潤工件表面,達到增進脫脂除油的效果和表面高度清潔的效果,這就是表面活性劑的浸透作用(潤濕作用)。通過表面浸潤作用,可以使皂化和乳化清除油污後金屬表面,進一步溶解,達到表面高度清潔,對精密部件水基除油劑而言,清洗劑的質量優良性能主要體現在表面活性劑的浸潤作用方面。
皂化、乳化、浸透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相互配合才能徹底清除金屬表面油污。此外表面活性劑還具有良好的分散作用,將從工件清除下來的油脂均勻地分散到脫脂溶液之中,不發生二次沉積,具有延長清洗劑使用壽命作用。

水性脫脂劑組成

常規金屬脫脂粉主要由鹼金屬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或聚磷酸鹽、乙二胺四乙酸鹽(EDTA)、起滲透、乳化、分散作用的各種表面活性劑組成,鹼金屬氫氧化物起皂化除油作用,碳酸鹽、磷酸鹽或聚磷酸鹽等富磷化合物具有優良的除油、緩蝕、絡合能力,EDTA的富氮化合物具有優良的螯合能力,烷基苯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難生物降解的含芳環的表面活性劑也因價廉、除油效果好等特點在脫脂粉中普遍使用,由於這些物質含有較高的磷、氮等富營養化物質含有不易生物降解的表面活性劑,長期使用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含表面活性劑的鹼性脫脂劑中常用物質如下:
1)氫氧化鈉又稱苛性鈉,是一種強鹼化合物,它在水中溶解後電離出叫,提供鹼度,與動植物油發生皂化反應,生成能溶於水的甘油和脂肪酸鹽,溶解分散在水溶液中。
2)碳酸鈉又稱蘇打,是一種價格低廉的鹼,它在水中水解時生成HO一,提供鹼度。因此,碳酸鈉具有緩衝作用,不像強鹼那樣腐蝕某些有色金屬。
3)磷酸三鈉幾縮合磷酸鹽磷酸三鈉在水解時生成離解度很小的磷酸,從而獲得鹼度。磷酸三鈉具有軟化硬水的作用和較明顯的促進污垢粒子的分散(乳化)作用,它還具有較高的鹼性,可通過皂化作用使脂肪類污垢溶解。
4)矽酸鈉有原矽酸鈉、偏矽酸鈉和水玻璃,水玻璃在水中能形成穩定的膠體,形成溶劑化膠束,與表面活性劑一起使用時,有良好的助洗作用。矽酸鹽在水中會發生水解,水解生成的矽酸不溶於水,而以膠束結構懸浮在槽液中,此種溶劑化的膠束對固體污垢的粒子具有懸浮和分散能力,對油污有乳化作用,因而有利於防止污垢在工件的表面再沉積。
5)表面活性劑
陰離子:油酸鈉、油酸三乙醇胺、硬脂酸鈉、十二烷基硫酸鈉、磺化蓖麻油、烷基醚硫酸酯鈉、十二烷基苯磺酸鈉、烷基苯磺酸銨、甲氧基脂肪醯胺基苯磺酸鈉、十二烷基醇醯胺磷酸酯、N,N一油醯甲基牛磺酸鈉等。非離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月桂基二乙醇醯胺等。
6)緩蝕劑
有機胺:有機胺鹽、醯胺等,如油醯肌氨酸鹽、苯並三氮唑、2一巰基苯並噻唑、咪唑啉系化合物、氯化烷基吡啶銨鹽等;其他:亞硝酸鈉、硝酸鈉、磷酸鹽類、矽酸鈉、苯甲酸鈉、鉻酸鹽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