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峪村(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下轄村)

水峪村(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下轄村)

水峪村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東距石家莊市區20公里,是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為2012年公布的第一中國傳統村落之一。水峪村因村內多泉水而得名,其民居具有典型的太行山區傳統民居特點,具有一千多年的建村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水峪村
  • 建村歷史:一千多年
  • 榮譽: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 地理位置: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白鹿泉鄉
  • 人口:400多戶,1200多人
  • 郵政編碼:050299
  • 氣候條件: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冀A
  • 火車站:鹿泉站
  • 電話區號:0311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自然資源,歷史文化,風景名勝,地理位置,

歷史沿革

據《獲鹿縣誌》記載,水峪村始建於元代,距今已經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村中主要有聶、梁、東、趙、劉、張等姓氏。水峪村共有400多戶,1200多人,是白鹿泉鄉人口最多的一個村子。

地理環境

水峪村地處太行山東麓,東距省會石家莊市區約20公里,北距白鹿泉鄉約6公里。這裡三面環山,最高處海拔600多米,西側的野山寨山峰挺拔,蔚為壯觀;東側和南側是石家莊市西山森林公園,與龍泉寺隔山相守,龍泉寺在山南,水峪村在山北。村中有一條小溪,將村子分割成兩部分,溪南為新村,溪北為老村。老村由上街、下街、後邊巷、廟巷、武巷、下武巷、四巷和十字街口組成,這裡的民居都依山就勢,稀散分布在三山環繞的山坳中,都是由紅石壘就的石頭院落,層層疊疊,錯落有致,非常漂亮。
二層小樓,典型的院子二層小樓,典型的院子

自然資源

斑銅礦,高嶺石,沸石,金

歷史文化

在水峪國小大門的對面,有一座建於明朝時期的觀音堂。觀音堂的北側,是一座戲台。觀音堂中,存放著一塊木匾,木匾上寫著四個大字“陽春白雪”。這塊製作於清代嘉慶年間的匾,是鄭家莊的戲迷送給水峪絲弦劇團的。水峪絲弦至少有200年的歷史。《獲鹿縣誌》記載,清同治七年(1868年),捻軍進入保定,一些山西、陝西梆子藝人南下躲避戰亂,於是傳來了中音板胡等樂器,同時在演唱表演上也受到了各劇種的影響,於是絲弦又分成了東路、南路、西路、北路、中路五個支脈,獲鹿絲弦屬中路絲弦。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都是村裡的傳統廟會,劇團便會在村裡的戲台登台唱戲。演員們都是普通村民,但他們演唱的絲弦保留了傳統的“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人稱“原生態絲弦”。
不知哪的石獅子,也成了牆內的一磚了不知哪的石獅子,也成了牆內的一磚了

風景名勝

水峪村坐落在太行山向華北平原過渡地帶,這裡山清水秀,古代文人墨客曾以“群山蒼翠,嶺峪起伏,泉生山間,四季長流”來讚譽讚美村內景色。
村周圍山里多紅色石頭,於是這裡的村民就地取材,壘成形形色色的紅色石頭房子。這些石房多為二層小樓,第一層用以居住,第二層用來晾糧食和山貨,戶外的豬圈和廁所也是石頭壘就,有的豬圈也是二層”小樓“,豬的待遇也蠻高!“三間房一處院,外面壘著個小豬圈”,這是村中石頭院落的典型結構。老村石屋多為清末民初所建,明顯帶有山西民居特點,普遍有百年歷史。其中東瑞亭民居的老主人,曾是道光17年(1837年)武舉人,房子是他中舉後建的,家中還留有武舉人中舉時穿的靴子、衣帽,以及練武用的石鎖、木弓,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梁冬霞民居建於光緒乙未年(1895年),院內的一棵石榴樹也有一百年的歷史,還開花結果。
村內殘碑隨處可見,多是倒塌的墓碑被運回村內,作為台階、井台、過道石使用,從碑上的文字看有道光年間的,有宣統年間,但大多是民國時期的。
村內及周圍的山上,有十餘處泉水,有的泉水滿而不溢,品之甘洌;有的由從泉內湧出,形成一條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成為太平河的發源地。在水峪村的村南,有一眼被當地人稱為“拱起”的泉水,水量很大,水質優良,井中有許多小魚小蝦游來游去。
村民又在水峪村的南山——“野山寨”上,發現一個距今350萬年的溶洞,洞內有許多形態各異的鐘乳石,景象頗為壯觀。仍在開發中。
精美的民樓精美的民樓

地理位置

水峪村地理位置。
水峪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