氤

“氤”常與“氳”連用為雙字詞“氤氳”,指雲氣瀰漫飄蕩的樣子。“氳”字從氣從昷。“昷”字從日從皿,是“用陽光加熱皿中之水”的意思,即其本義是“熱水”,引申義是“溫暖”。“氣”與“昷”聯合起來表示“溫熱的水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氤
  • 拼音:yīn
  • 筆畫數:10
  • 部首:氣
  • 五筆輸入法:rnld
基本信息,字義解釋,造字,本義,說明,相關詞語,其他詞語,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鄭碼:MYJD,U:6C24,GBK:EBB3
筆順編號:3115251341

字義解釋

造字

氤 yīn 形聲。字從氣,從因。“氣”指“元氣”、“混沌之氣”。“因”意為“承襲發展”。“氣”與“因”聯合起來表示“混沌之氣的碰撞、聚合、旋轉”。

本義

宇宙由原初的氣化狀態向實體狀態演進。

說明

中國古宇宙論認為宇宙本來是沒有的,是從“無”中生出來的,即宇宙的前體是散漫飄蕩的水汽,就像夏季在地球赤道洋面上到處蒸騰飄蕩的水汽。在地球自轉偏轉力的作用下,無數散漫飄蕩的水汽團開始同向運動起來,逐漸形成為一個旋轉的水汽圈,水汽圈逐步加速旋轉,從而吸引到更多散漫水汽的加入,形成為一個中空的水汽柱,高與天蓋相接,這就是颱風。在古宇宙論看來,天地就是由混沌之氣像熱帶海面的熱水汽發展而來那樣形成的。因為混沌之氣轉化為一個旋轉氣體柱後,由於旋轉物體自身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水汽柱中的一部分輕揚成分上升形成為天,重濁成分下降形成為地,這樣,天地就形成了。“氤”就是指原始的混沌之氣向實物天地轉化的過程。因為古宇宙創生理論是古越族的貢獻,所以宇宙形成的過程就是古越族經常看到的夏季颱風的形成過程:熱帶洋面上因陽光強烈照射而蒸騰起大量水汽,此即“混沌之氣”,它必然是一種濕熱的氣體,就好像現在賓館裡面的“桑拿浴”水汽,故用從氣從昷的年“氳”字表示。“氤氳”指“混沌濕熱之氣”。“天地氤氳”意為“天地由濕熱的混沌之氣化育而成”。

相關詞語

中文:氤氳
英文:dense mist
拼音:yīnyūn
解釋:
a.煙氣、煙雲瀰漫的樣子,如“靈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氳”――唐·張九齡《湖口望廬山瀑布泉》。
b.中國哲學術語,指萬物由相互作用而變化生長,如“天地氤氳,萬物化醇”。
c.氣或光混合動盪的樣子,如“雲煙氤氳”。
中文:氛氤
拼音:fēn yīn
解釋:
a.形容氣味濃郁,如“長思憶,經幾春,人悵望,香氛氤。”――唐·韓偓《玉合》。
b.形容氣氛熱烈,如“我們在情緒的氛氤中的時候,聲音是要戰慄的,身體是要搖動的,觀念是要推移的。” ――郭沫若《論節奏》。

其他詞語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𠀤音因。與絪同。絪縕,天地合氣也。《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一作氤氳。《王嘉·拾遺記》有鳥如雀,吐五色之氣,氤氳如雲,名曰憑霄。《杜甫詩》惟南將獻壽,佳氣日氤氳。
《班固·典引》作煙煙熅熅。《魏大饗𥓓》用煙熅。《抱朴子》用緸縕。《魏元丕𥓓》作𡔹縕。義𠀤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