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歸精

氣歸精是《內經》中論述氣與精的關係,其中此處的“氣”主要指食物之氣,“精”主要指後天之精,人體內水谷之氣經過脾胃的運化,可轉化為後天之精充養人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氣歸精
  • 類別:中醫基礎術語
  • 出處:《黃帝內經》
  • 概念:真氣產生精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水為陰,火為陽,陽為氣,陰為味,味歸形,形歸氣,氣歸精,精歸化,精食氣,形食味,化生精,氣生形。”
《靈樞·刺節真邪》:“真氣者,所受於天,與谷氣並而充身者也。”
《內經》此處說明了味、形、氣、精之間的轉化關係,“氣歸精”為氣與精之間的關係,氣,這裡指藥食之氣,氣歸精,猶言藥食之氣生成精。同時也可以看出,“氣歸精”、“精食氣”之“氣”,為食物之氣。“形歸氣”、“氣生形”之“氣”為人體之氣。

中醫套用

“氣歸精”說明精的生成,尤其指後天之精的生成
後天之精來源於水谷,又稱“水谷之精”。古人通過飲食水谷消化吸收乃至糟粕排泄過程的觀察,認識到人體必須吸收飲食物中的精華物質才得以維持生命。脾氣升運,變飲食水谷為水谷之精,是人出生後賴以維持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故稱為後天之精。水谷之精以與津液相合的液態形式由脾氣轉輸全身各臟腑形體官竅,如《素問·厥論》說:“脾主為胃行其津液者也。”《素問·玉機真藏論》說:“脾為孤髒,中央土以灌四傍。”人體之精的來源,以先天之精為本,並得到後天之精的不斷充養,而且先後天之精相互促進,相互輔助,如此人體之精才能逐漸充盛。無論是先天之精或是後天之精的匱乏,均能產生精虛不足的病理變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