毼

毼(hé):古同“鶡”,現在已很少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毼
  • 拼音:hé
  • 部首:毛
  • 部首筆畫:4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漢語大字典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毼』
拼音:hé 注音:ㄏㄜˊ
部首:毛 部首筆畫:4 總筆畫:13
康熙字典筆畫( 毼:13; )
五筆86:JQWN  五筆98:JQWE  倉頡:AVHQU
四角號碼:62714  UniCode:U+6BFC
◎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曷毛(hemao)
[ 筆順編號 ]:2511353453115
[ 筆順讀寫 ]:豎折橫橫撇折撇捺折撇橫橫折

基本解釋

毯一類的毛織品:“庚午減陝西織造絨毼之半。”
古同“鶡”。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hé]
[《廣韻》胡葛切,入曷,匣。]
亦作“?1”。
(1)一種毛織的布。
(2)通“鶡”。參見“毼雞”。
[②][dā]
[《字彙》得合切]
見“氀2毼”。
[③][kě]
[《集韻》丘葛切,入曷,溪。]
同“楬2”。
不加彩飾。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胡割切《集韻》《韻會》《正韻》何葛切,𠀤音曷。《博雅》𣮧毼,罽也。《後漢·烏桓傳》婦人能刺韋,作文繡,織氀毼。《注》廣雅曰:氀毼,罽也,氀,力於反。毼,胡葛反。《陳琳·神武賦》黼錦繢組,罽毼皮服。
毛布也。或從衣作褐。
與鶡同。雞名。《後漢·西南夷傳》冉駹夷有五角羊、麝香、輕毛毼雞、牲牲。《注》郭璞註:《山海經》曰:毼雞似雉而大,靑色,有毛角,鬭敵死乃止。今通作鶡。
《集韻》丘葛切,音渴。與楬同。豆不飾曰楬。或從毛作毼。《儀禮·士喪禮》毼豆兩。《注》毼,白也。
《字彙》得合切,音答。《李翊·俗呼小錄》今俗謂性劣者為氀毼。氀音兜,毼音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