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體書法長征

毛體書法長征

這首詩最早發表在《詩刊》一九五七年一月號,毛澤東《長征》詩詞反映的是紅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連連失利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被迫舉國遠征,縱橫十一個省,擊潰了敵人的多次圍攻堵擊,連續行軍一萬八千餘里,戰勝了在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體書法長征
  • 類型:詩詞
  • 最早發表時間:一九五七年一月號
  • 相關刊物:《詩刊》
毛體原文,詩詞解析,創作背景,書法特點,

毛體原文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詩詞解析

終於勝利到達目的地,與陝北紅軍會合的事跡。這既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壯麗史詩,又是一幅藝術性的歷史畫卷。詩的首聯,以豪縱的語勢,概括地寫出了紅軍在長征中的英勇無畏,勇往直前的英勇氣概,“不怕”“等閒”構成了全詩的主旋律。這是一幅山勢逶迤的五嶺圖。第二聯從紅軍的視覺寫出,將五嶺、烏蒙這兩大高嶺、廣袤的山脈化小,儘管漫長曲折,只像細浪在騰躍、泥丸在滾動,正因其小,則反襯出紅軍形象的高大與萬難不懼的精神。構成一幅群峰疊嶂的烏蒙圖。第三聯寫金沙江畔,霧氣蒸騰,雲罩山頂,那呈赫紅色的千奇萬怪的山峰嵯峨,極為壯觀。大渡河上,鐵索橋橫系兩岸,碗口粗細的鐵鏈青光閃閃。這一句領袖用一“暖”一“寒”點染出了紅軍藐視困難的自豪感和征服困難的愉悅心情。“暖”為紅色調,“寒”為青色調。詩人藉助這種視覺向觸覺移易的心理通感現象,以顯示紅軍臨危不懼的英雄本色,構成一幅描繪驚險場面的大渡圖。尾聯直抒紅軍征服大雪山之後的歡樂心情。是一幅展示紅軍英雄主義的英姿圖。《長征》一詩震古爍今,它說明一個真理,藝術源於生活,只有驚天動地的長征壯舉,才能孕育這永垂青史的千古絕唱。

創作背景

這首《長征》詩詞第三句原為“金沙浪拍雲崖暖”,後毛澤東採取山西大學歷史系教授羅元貞的建議改為“金沙水拍雲崖暖”,將“浪”改為“水”。這首詞目前所見有五幅手書:(一)標題為《長征詩一首》詩末寫有“毛澤東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日”字樣(二)詩末寫有“長征詩一首”一九六一年一月十四日寫字樣,(三)詩末有“右長征詩一首毛澤東字樣”(四)標題為《長征》詩末寫有“毛澤東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二日為孩子書”字樣,(五)無標題,無標點符號、無寫作日期,詩末有“毛澤東”的署名。在這五幅手跡中,第三句“金沙水拍雲崖暖”都是寫的“金沙浪拍雲崖暖”。其中一幅人們常見到的,印象最深,藝術水平最高的一幅毛澤東一九六二年四月二十日的這一幅,是後被人改動的。這幅作品是毛澤東60年代成熟的行草代表作,傳遍海內外,幾乎傳遍了中國大地的千家萬戶。這幅手書是毛澤東贈送衛士長李銀橋的作品。一九六二年四月,在毛澤東身邊工作18年的衛士長李銀橋調到天津工作,李銀橋花了一個月工資的錢從北京榮寶齋買了一個很長的摺子,請毛澤東為他寫字留念。在李銀橋全家向毛澤東告別時,毛澤東已寫好。李銀橋看後非常滿意,後又請許多中央首長在摺子上題了詞。郭沫若又推薦許多著名畫家在摺子上畫了畫。康生知道後借去欣賞,在歸還時還送給了一幅複印件。後又被河北省省委書記林鐵借去看,沒等來的及歸還,“文革”爆發,林鐵被抄家,原件再也找不到了。我們現在所見的這件手跡是當時林鐵推薦發表在《河北日報》上的照片。
1965年光明日報發表這幅手跡的時候,將“浪”字改成了“水”字,順便提一下的是,毛澤東這幅手書贈送李銀橋後,人們爭相索看,後李銀橋發現“大渡橋橫鐵索寒”的詩句少了一個“索”字,便又拿著摺子去見毛澤東,毛澤東笑了笑,提筆在“鐵”字旁加了一個小小的“索”字。後來郭沫若看了讚不絕口,夸主席添寫的這個“索”字如巧奪天工的神來之筆,即興在摺子後面寫了一首律詞讚美。

書法特點

評 這是毛體書風成熟後的一件代表作。這件手書採用豎寫橫幅,行草書體,取大草氣勢。用筆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仍是字型大小參差的風格。共寫成正文18行,上款1行,下款3行,共22行。作品從頭至尾,大氣磅礴、豪邁超絕。用筆圓潤遵勁、稍帶澀筆、氣魄浩大,自然流美。標題“長征詩”三字提筆輕寫;字字呈左低右高的側勢,給人以力度和氣勢。“一首”兩字小寫,附於“長征詩”右下,顯得空靈剔透。接著用方筆寫出“紅軍”,寫的奇偉勁悍,“不怕”兩字點畫顧盼有情,寫得堅定有力。接著以誇張猛力扭曲的結構筆畫;乾淨利落地寫出“遠征難”,“難”字型現出韌性和力量。緊跟著又是重筆潑墨,扭曲字形的藝術手法,再採用方筆寫出“萬水千山只等閒”“閒”字形體開張,高聳的右豎鉤更似擎天之力。從“五嶺”到“金沙浪”處,心情略顯輕鬆,用筆輕靈圓轉點,筆畫細而墨輕,“拍雲崖”又變為重墨扭曲,再往後“暖大渡”三字又輕靈平和。字型大漲大落如大渡河水湍流,一瀉千里。從“橋”開始一直到結尾,運筆更加開放,速度迅疾,開始出現飛白渴筆,“過後”兩字一筆寫成,蒼渴奔放,象一道分水嶺,成為全詩最大的主導字型。再往後“盡開”兩字縮小,“開”下方一片空白和“過後”兩字形成一種對比,“顏”字獨占一行,字下形成全篇最大的空白處,使人聯想到“三軍過後盡開顏”的喜悅心情,最後輕寫署名和書寫時間。整幅書作在用墨的變化上非常自然,毫無半點造作的痕跡。在通篇墨法中體現出墨分五色的藝術效果,濃淡乾渴掌握的筆筆分明。顯出毛澤東在控筆、控墨上的能力和超越常人的書法藝術,字的風骨、情韻、墨色可以獨擅古今。
2009年9月22日,李銀橋去世。生前苦苦尋找的《長征》手跡一直未果。這幅手跡下落成謎。
毛體書法長征
(“金沙浪拍”的“浪”字,被人改成“水”,、系在同一幅中,“萬水千山”的“水”字移植放大而成)
毛體書法毛體書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