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角豆

毛角豆

毛角豆為豆科植物龍爪黎豆的豆莢或種子,中文學名”狗爪豆“,因豆莢表面布滿絨毛,貴州、四川等地方言俗稱”毛角豆“。

在貴州、四川、廣西等部分農村地區,毛角豆有很長的食用歷史,通常做法是在豆莢成熟的時候採摘,經過水煮、浸泡等處理後,曬乾脫水做成乾貨存放,冬天取出發泡後煮食,不但味道鮮美,還有有補腎強身的功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狗爪豆
  • 別稱:毛角豆,貓豆,貓爪豆,龍爪黎豆,龍爪豆,白黎豆,狗毛豆
  • :植物界
  • :豆目
  • :豆科
  • :龍爪黎豆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飼用價值,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一年生纏繞草本。莖疏被白色柔毛。3出複葉,互生;頂生小葉廣卵形,長橢圓狀卵形或菱狀卵形,側生小葉基部極偏斜,長7~14厘米,寬5~8.5厘米,先端鈍或微凹,具短針頭,兩面均被白色疏毛;小葉柄密被長毛;小托葉剛毛狀。總狀花序下垂;苞片小,線狀披針形;花萼闊鐘狀,密被灰白色柔毛和有疏刺毛。上部裂片極闊,下部中間1枚線狀披針形;花冠深紫色或白色,龍骨瓣長約4厘米,翼瓣略短,旗瓣長約2厘米。莢果長8~10厘米,寬約2厘米,成熟時黑色,毛較疏,莢有隆起的縱棱1~2條;種子6~8顆,灰白色。花期4月。果期10~11月。

分布範圍

原產亞洲南部和東部。我國早在明代李時珍著《本草綱目》中已有記載。現今貴州、廣西,海南、台灣、雲南,廣東、湖南、四川、江西、江蘇,浙江等省區均有栽培。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毛角豆(狗爪豆)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不但富含鐵質和植物蛋白,還有補腎強身功效--(《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溫中益氣。治腰脊酸痛。狗爪豆(毛角豆)二至三兩,燉豬腰子服。")
在貴州、四川部分農村地區,毛角豆有很長的食用歷史,通常做法是在豆莢成熟的時候採摘,經過水煮、浸泡等去毒處理後,曬乾脫水做成乾貨存放,冬天取出發泡後煮食,不但味道鮮美,還可補腎強身,消除疲勞。
毛角豆毛角豆

藥用價值

性味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性溫,味甘微苦,有小毒。"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與四季豆相當,為嫩莢和種子有毒,經2—3日浸泡或煮沸後浸泡一天可做蔬菜食用。成熟的豆莢無毒,貴州、四川等地農村地區當作食材,通常水煮後剝皮曬乾,製成乾毛豆角供日後食用。誤食未經去毒處理的嫩莢和種子中毒後發病較急,一般在0.5—3小時內出現神經系統和消化系統的症狀。如畏寒、頭暈、頭痛、全身無力、四肢發麻、肌肉顫動,重者有瞳孔縮小、抽搐以至呼吸困難、昏迷,還有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採集
秋季採收,打下種子,曬乾。
狗爪豆葉
功用主治
①《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溫中益氣。治腰脊酸痛。狗爪豆二至三兩,燉豬腰子服。"
②《廣西藥植名錄》:"嫩葉(擦遍全身),清熱,涼血。

飼用價值

毛角豆的新鮮莖葉和種子可作豬、牛的飼料,可以刈草2–3次,第一次刈割留茬3–4個節,以後刈割逐次提高2–3個節,刈後需中耕並酌施肥料,畝產鮮草1500–2500kg,據在江西的試驗,餵豬6o天,比餵甘薯藤的豬多增重33.3%。其化學成分表見表70一1。能量和可消化蛋白質見表70一2。用為放牧,宜在完全成熱或打霜之後,先供放牛,再放豬採食剩餘的葉和莖。由於藤蔓長,易落葉,曬制乾草效果不好,但可與玉米、高輿、珍珠稗等混播而製做青貯料,在一段時間以後其顏色會變黑,但不影響其質量。另據中國醫學科學院衛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記載,每100g種子中:含熱量351Macl、水分10.4g、蛋白質27.3g、脂肪1.3g,碳水化合物57.5g、粗纖維0.5g、灰分3.0g、鈣85mg、磷836mg,鐵7.3mg,硫氨素0.39mg、核黃素0.19mg、尼克酸1.2mg。說明鈣、磷、鐵的含量均較高,但含有微量毒素,種子須經過浸水、煮熟或磨粉以後方可飼用。在國外,將豆莢連豆粒同時磨肺碎做牛、豬、雞的精飼料。豆粉可用作各年種家畜的配合日糧,在雞日糧中添加15%不會影響生產力,在豬的日糧中不宜超過25%,除非是已經煮熟的。青莢在種子剛形成時也可作萊用,須將莢先煮15–30分鐘,剝去內層木質皮,浸水一晝夜去除毒素後方可食用。嫩豆在浸遘,煮沸,烘烤或發酵去毒之後可單獨食

栽培技術

播種期在貴州、四川為4月,廣東為3月,穴播。毛角豆生命力強,在貴州、四川地區多為野生,產量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