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的道路

毛澤東的道路

《毛澤東的道路》是2006年3月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萬祿。本書較為系統地敘述了毛澤東在1921年至1935年期間最基本的革命實踐、革命理論和革命經驗。

基本介紹

  • 書名:毛澤東的道路
  • 作者:張萬祿
  • ISBN:9787507320206
  • 類別:圖書
  • 頁數:800
  • 定價:80.00
  • 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3-1
  • 裝幀:平裝
基本信息,內容提要,作者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張萬祿
出版社: 中央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2006-3
頁數: 800
定價: 80.00元
裝幀: 平裝
ISBN: 9787507320206

內容提要

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是中國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
毛澤東從青年時期開始,就獻身於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他為中華民族的獨立、中國人民的解放和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建立與發展,奮鬥了一生。毛澤東畢生最突出最偉大的貢獻,就是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正確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從中國實際出發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從而為古老的中國闊步走向繁榮昌盛創造了根本前提,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同時,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而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點的科學指導思想,這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以一系列獨創性的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所以,毛澤東為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建設事業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和卓越歷史功勳,必將彪炳史冊,光照千秋!
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驕傲,這是中國人民的驕傲,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因此,毛澤東的名字,毛澤東的事業,毛澤東的思想,毛澤東的精神,將永遠鼓舞和激勵著中國人民前進!
這本書較為系統地敘述了毛澤東在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五年期間最基本的革命實踐、最基本的革命理論和最基本的革命經驗,並著重總結了毛澤東最基本的革命經驗,即毛澤東最善於創造性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就是說,筆者試圖通過回顧毛澤東所走過的這一段艱難曲折的革命道路,從而為青少年學習毛澤東的革命實踐、革命理論和革命經驗提供一本普及性的通俗歷史讀物。

作者簡介

張萬祿,中國共產黨黨員,西北政法學院教授,曾兼任陝西省中國革命史教學研究會副會長。  1935年7月生於山西省稷山縣西渠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957年秋至1962年夏,在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讀書。1962年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先後在南京軍事學院、西安陸軍學院、西安政治學院等軍事院校教授中國共產黨歷史22年。1984年轉業至西北政法學院,繼續教授中國共產黨歷史和中國革命史。主要著作有:
(一)1986年出版《毛澤東成長的道路》(合著),於1987年獲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院校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1988年獲全國出版社系統“首屆優秀讀物”二等獎,1989年秋被國家教委規定為全國青少年優秀讀物;
(二)1991年出版《毛澤東革命的道路(1921——1935)》,於1994年獲“陝西省第四次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
(三)1994年出版《毛澤東革命的道路(1945——1949)》;
(四)2000年9月出版《毛澤東的道路(1893——1921)》。

目錄

引 言
第一編 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
一、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
二、中國共產黨“一大”的光輝代表
(一)出席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二)創辦最初的黨校——湖南自修大學
三、領導湖南的工人運動
(一)自覺而堅定地走知識分子和工農大眾相結合的道路
(二)“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三)水口山鉛鋅礦工人大罷工
(四)“我就是工人代表”——長沙泥木業工人大罷工
(五)成立湖南省工團聯合會
(六)同趙恆惕政府進行面對面的說理鬥爭
(七)“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說工作得很好”
四、堅持和推進革命統一戰線
(一)出席中國共產黨“三大”和擔任中共中央局秘書
(二)出席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三)在國民黨上海執行部工作的日子裡
(四)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和主編《政治周報》
(五)在國民黨“二大”前後
五、“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
(一)陳獨秀在中國革命基本問題上的錯誤理論——“二次革命論”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雛型”——《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三)階級分析的典範
(四)同陳獨秀“分道揚鑣”
六、“現在注重研究中國農民問題”
(一)韶山風雲——半年農民運動
(二)“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沁園春·長沙》
(三)《少年中國學會改組委員會調查表》的填詞  (節錄)
(四)主辦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
(五)“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
七、領導全國的農民運動
(一)就任中共中央農民運動委員會書記
(二)參加中共中央十二月特別會議
(三)實地考察湖南的農民運動
(四)農民革命運動的偉大綱領——《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五)真理的聲音鎖不住
(六)創辦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
(七)主持中華全國農民協會的工作
八、“心潮逐浪高”——在中國共產黨“五大”前後
第二編 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
一、領導湘贛邊界的秋收起義
(一)“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出席八七會議
(二)“霹靂一聲暴動”——赴湖南傳達和貫徹八七會議的決議
二、向井岡山進軍
(一)文家市會師
(二)三灣改編
(三)古城決策
(四)紅旗插上井岡山
三、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一)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二)締造無產階級領導的新型的人民革命軍隊
(三)改造袁文才、王佐的農民軍
(四)“武裝民眾”
(五)“‘鬥爭的布爾什維克黨’的建設,真是難得很!”——重建湘贛邊界的地方黨組織
(六)建立茶陵、遂川、寧岡三縣的紅色政權
(七)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具規模
四、“三月失敗”
五、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一)朱、毛井岡山會師
(二)粉碎敵人的連續“進剿”
(三)成立湘贛邊界特委和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
(四)總結出遊擊戰爭的戰略戰術
(五)深入土地革命
(六)塘邊的愛情
(七)井岡山根據地的全盛時期
六、“八月失敗”的前前後後
(一)給湖南省委的報告
(二)湘南失敗
(三)湘贛邊界失敗
(四)迎回第二十八團
(五)黃洋界上炮聲隆
七、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關於紅色政權的理論
(一)中國共產黨湘贛邊界第二次代表大會
(二)《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三)戰勝敵人的經濟封鎖
(四)建立鞏固的軍事根據地
八、柏路會議
第三編 開創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中)
一、開闢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
(一)進軍贛南
(二)挺進閩西
(三)確立“爭取江西,同時兼及閩西、浙西”的戰略計畫
(四)贛南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
(五)閩西革命根據地初步形成
二、圍繞建軍路線的一場激烈爭論——古田會議的前前後後
(一)離開紅四軍的主要領導崗位——紅四軍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
(二)分歧的由來和發展
(三)到閩西指導地方工作
(四)“這個路線問題不解決,我就不能回來!”
(五)“八月指示信”和“九月來信”
(六)重返紅四軍復職
(七)籌備和召開古田會議——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
(八)建黨建軍的偉大綱領——古田會議決議
三、關於農村包圍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論——《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實現“爭取江西,同時兼及閩西、浙西”的戰略計畫
(一)召開陂頭會議
(二)《前委通告  (第三號)》及其實施
五、調查研究,“要拼著精力”——尋烏調查
六、“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反對本本主義》
七、制定符合中國國情的土地革命路線
八、抵制李立三路線
(一)“會師武漢,飲馬長江”
(二)來自黨中央的嚴厲批評
(三)從汀州會議到南昌撤圍
(四)永和會師和第二次攻打長沙
(五)不打南昌打吉安
(六)羅坊會議前後的爭論——確定“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
(七)抵制李立三錯誤路線的模範
九、領導和指揮三次反“圍剿”戰爭
(一)第一次反“圍剿”戰爭
(二)第二次反“圍剿”戰爭
(三)第三次反“圍剿”戰爭
十、形成符合中國國情的軍事路線
(一)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制定紅軍戰略戰術原則的基本根據
(二)人民戰爭的武裝力量體制——主力紅軍和地方紅軍相結合,正規紅軍和赤衛隊、游擊隊相結合,武裝的民眾和非武裝的民眾相結合
(三)適合中國革命戰爭特點的戰略戰術
十一、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
十二、指導寧都起義和紅五軍團建設
第四編 開創家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下)
一、同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直接交鋒
(一)六屆四中全會與王明路線
(二)在贛南會議上的鬥爭
(三)關於攻打贛州和紅軍行動方針問題的爭論
(四)直下漳州
(五)在寧都會議上的鬥爭
(六)創立中央紅色醫院
(七)所謂反對“羅明路線”的鬥爭
二、以主要精力做政府工作
(一)領導經濟建設
(二)領導政權建設
(三)主持召開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
(四)領導查田運動
三、時刻關注第五次反“圍剿”戰爭
(一)戰前的敵我態勢
(二)進攻中的冒險主義
(三)防禦中的保守主義
(四)“風景這邊獨好”
(五)在長征前夕
(六)退卻中的逃跑主義
四、偉大的歷史轉折點——遵義會議——毛澤東在全黨全軍領導地位的確立
(一)扭轉戰略方向
(二)艱苦細緻的說服工作
(三)生死攸關的爭論
(四)歷史的總結和歸宿
五、紅軍長征的勝利
(一)四渡赤水之戰
(二)中央紅軍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合
(三)反對張國燾分裂主義的鬥爭
(四)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
(五)“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六、奠基西北
(一)“奠基禮”——部署和指揮直羅鎮戰役
(二)糾正陝北肅反擴大化的錯誤
七、總結革命經驗
(一)關於《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二)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三)關於《實踐論》和《矛盾論》
卷末寄語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