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氏峨眉龍

毛氏峨眉龍

又稱:井研馬門溪恐龍

毛氏峨眉龍又稱井研馬門溪恐龍,是考古學家於1995年11月在四川省井研縣三江鎮彭家寨西山發現的,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三條馬門溪龍之一,有“恐龍之父”之稱。距今約1億4千萬年的侏羅紀晚期。其骨骼含碳量高達50%,化石完整度90%以上,是目前發現最完的蜥腳類恐龍化石。全長26米,背高近5米,脖子伸直可達12米,有19個頸椎骨,比一般的恐龍多2個,脖子、背部和尾部共有骨頭183塊。生前的體重約60噸。現於北京自然博物館。

井研馬門溪恐龍是考古學家於1995年11月在井研縣三江鎮彭家寨西山發現的,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三條馬門溪龍之一,有“恐龍之父”之稱。其骨骼含碳量高達50%,在全國屬罕見,非常珍貴。
井研馬門溪恐龍從頭頂到尾尖全長26米,背高近5米,脖子伸直可達12米,有19個頸椎骨,比一般的恐龍多2個,脖子、背部和尾部共有骨頭183塊。
有關專家預測,井研馬門溪恐龍生前的體重應有60噸,生活在距今約1億4千萬年的晚侏羅紀時代,生前重40餘噸,每天進食植物200餘公斤,後因火山噴發及氣候等綜合原因導致其死亡。
井研縣馬門溪恐龍發掘時是國內個體最大的恐龍化石骨架,骨骼屬異地埋藏型。北京自然博物館投資70餘萬元,歷時三年才將分散在各處的骨骼碎片發掘完畢,並將化石碎片裝成了300箱才運到北京。從1997年7月起一直修繕到2001年4月,才將所有骨骼修復完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