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庭芳

毛庭芳,又名毛定芳,原名德生、明厚,號筠齋,襄陽人,生於1905年。他在中央軍委機要工作中是個非常有名的負責人,在遵義會議上,紅軍總司令部機要科長,於1936年8月犧牲在四川的爐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庭芳
  • 別名:毛定芳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襄陽
  • 出生日期:1905年
  • 逝世日期:1936年8月
  • 職業:紅軍總司令部機要科長
  • 信仰:共產主義
投身學生運動,參加南昌起義,從秘書到科長,染傷寒而犧牲,

投身學生運動

原襄陽縣有兩個村有毛姓村落,經排查,毛庭芳是雙溝鎮吳河村人。毛庭芳兄弟六人,他排行老二,1905年出生,幼年就讀於私塾,1921年夏考入湖北省立二師範(現襄樊五中),讀書期間,結識了李實、黃火青、方復生等進步學生,閱讀了《新青年》《嚮導》等進步書刊,並受到肖楚女老師教育,初步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積極投身學生運動。
襄樊五中副校長劉世國說:“我校編寫《百年五中同學錄》時,由於資料缺乏,沒有寫上毛庭芳,這是一個失誤,以後在修校志時補上。”
1924年7月,毛庭芳積極參加了反對二師校長迫害肖楚女和剋扣學生生活費的二師學潮運動。學校分六批共開除了包括毛庭芳在內的36名學生。
肖楚女在襄陽傳播馬列主義,點燃了革命火種,在二師學潮中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學生運動的領袖和骨幹,從思想上、組織上為掀起大革命運動和建立中共襄陽地方黨組織奠定了基礎。這批學生中有些成為中共襄陽地方黨組織的創建人,有些成為共青團組織的創建人,有些成為我軍高級指揮員,有的犧牲在戰場。
1925年,毛庭芳參加了聲援五卅運動的五卅後援會和國貨維持會,投身到反帝運動之中。
1926年2月,經李實介紹,毛庭芳在老河口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毛庭芳由中共襄陽地方黨組織輸送到廣東學習,就讀於黃埔軍校第五期步科。畢業後,毛庭芳分配在國民革命軍葉挺部任團參謀,隨軍北伐到武漢。1927年3月4日,他與其他人聯名在漢口《民國日報》上撰寫揭露襄陽北鄉駐軍“有意摧殘農會,破壞總理(孫中山)幾年來所苦心提倡之工農政策”的反動行為。

參加南昌起義

大革命失敗後,毛庭芳隨葉挺部參加了1927年8月的南昌起義,隨部隊轉戰於廣東東江一帶,在汕頭戰鬥中負傷,被送到醫院治療。軍事鬥爭失敗後,他在一護士掩護下潛出醫院,在上海尋找黨組織。1927年冬,他從上海輾轉武漢,回到家鄉襄陽縣(現襄陽區)雙溝鎮吳河村,在家中治傷。
筆者在吳河村了解情況時,毛庭芳的族弟毛水成(今年73歲)說:“毛庭芳兄弟六人,只有黃石大冶的四弟有後人。聽毛庭芳兄長說,毛庭芳外出搞革命工作時,只回來了一次。”他給筆者指出了毛庭芳家的遺址——在離唐白河岸邊幾百米遠處的高台子上。因唐白河時常漲水,老房屋早毀。他介紹說:“毛庭芳小時候在毛家祠堂私塾讀書。毛家祠堂現改為吳河村國小了。聽老人們說,他回來治傷期間,有一天晚上,村里農民在他家大談種鴉片煙。他大哥種的煙苗好,受到他的反對。他教育兄長和村裡的農民,闡述種鴉片對中國人的危害。第二天,村裡的農民把煙苗全拔了。”
1929年春,毛庭芳由中共鄂北臨時特委書記李實幫助,接上了黨的關係。同年9月,他同李實一起從當時的襄陽縣東津灣(現東津鎮)乘船經武昌到達南京。到了南京後,李實到上海找黨中央,毛庭芳暫留在族侄毛綿章處,在南京正誼中學,以搞教學、繕寫為掩護,在中共南京市委領導下從事兵運工作。不久,他被調往上海閘北區委擔任兵運負責人。為了能和士兵多接觸,他常提著籃子賣花生、香菸,在軍營外伺機行事,工作得很出色。1930年,他調到中央軍委,在周恩來身邊工作。黃火青回憶講:“毛庭芳可算得上周總理的一個得力幹部。當時周總理領導中共中央軍委,下邊有陳賡、楊殷等人,再往下就是毛庭芳了。”

從秘書到科長

毛庭芳1930年初入江西革命根據地,任中央軍委參謀局副官。1931年10月,中國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機要科,毛庭芳任科長。1931年11月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其工作機構為秘書處,內設機要科,毛庭芳為機要科長。1932年,毛庭芳任紅軍總司令部秘書長,管理機要工作。1933年,紅軍總司令部與軍委合併,毛庭芳任機要科長。1935年1月,遵義會議時,毛庭芳任紅軍總司令部機要科長,負責把遵義會議的“紅色電波”發給紅軍一、二、三、五、六、九軍團,紅四方面軍以及江西蘇區中共分局。
1935年6月初,紅一方面軍到達四川懋功,與紅四方面軍會師。1935年8月,紅一、四方面軍混編為左、右路軍,共同北上。紅軍總司令朱德、總參謀長劉伯承率機要科科長毛庭芳等隨左路軍的紅四方面軍行動。
1935年8月,張國燾率左路軍到達阿壩後,另立中央,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北上抗日的方針,後在南下中屢遭挫折,部隊損失嚴重。毛庭芳根據朱德指示向紅軍的右路軍發報,通報左路軍情況,表明朱德等同志堅決擁護中央路線,反對張國燾南下,反對張國燾分裂紅軍隊伍,反對張國燾另立“黨中央”的活動。
1935年10月9日,張國燾任命劉伯承總參謀長到紅軍大學兼任校長。劉伯承及時地利用這塊教育陣地,對來紅軍大學學習的紅四方面軍幹部進行軍事和政治、文化能力方面的教育。作為政治教員,毛庭芳遵照劉伯承校長的要求,反覆向紅軍師級幹部和團、營級學員宣傳黨中央的正確主張和“團結一致,北上抗日”的正確道路。

染傷寒而犧牲

1936年7月初,紅四方面軍與紅二、六軍團在甘孜會師,並且紅二、六軍團合編為紅二方面軍。張國燾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兩個方面軍先後從爐霍出發,開始北上。這時,每名紅軍大學教員與學員臨行時,只發了食鹽、酥油、茶葉各一斤和十五斤糌粑。按紅軍大學規定,每人每天只準吃二兩炒麵,主要靠挖野菜充飢。教員與學員營養不足,行軍很吃力,後來隨身帶的糧食吃完了,沿途又籌不到糧食來補充,只能在行軍中與飢餓作鬥爭。當時,紅軍隊伍里傷寒病流行,嚴重地威脅著每位紅軍指戰員的生命。毛庭芳感染上傷寒,於1936年8月犧牲在四川省爐霍縣過草地的途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