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南族儺面具

毛南族儺面具

儺面具全套共36個,按諸神性格雕刻出來,或金剛怒目,或溫文爾,或慈眉善目,極其傳神。顯出精湛的儺面雕刻技藝。它是在民間祭祀樂舞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祭祀、娛神、娛人為目的。

毛南族儺面具作為毛南族文化的代表,是毛南族瑰寶。它不僅有著豐富的視覺藝術語言,還承擔著記載歷史、傳承文化、表達生活的三項任務,與毛南族老百姓的傳統生活密不可分。只有了解並且記錄儺面具的整個發展現況,分析傳承斷帶的原因和發展的困境,才能系統地發現問題、找到問題,為傳統文化找到轉型發展的新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南族儺面
  • 材質:木質
  • 所屬地區: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
作品簡介,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簡介

 方振國,82歲,毛南族木質儺面具雕刻技藝傳承人之一,他1984年開始製作儺面具,距今已31年了,
毛南族儺面具
方老師對儺面具的雕刻有獨特的情節,要求精益求精,包括每一根鬍子、每一根頭髮絲都一絲不苟。如今他每年都製作5-6套儺面具(每套36個)深受大家喜歡。作為為數不多的能夠雕刻全套儺面的雕刻師之一,方老師沒有徒弟,只是把手藝傳給了小兒子。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毛南族“肥套”是一種原始宗教祭祀活動。“肥套”儀式上需要用到儺面具共有36面,分文、武、善、凶四類,每個面具都由長30厘米寬20厘米左右的優質木頭雕刻而成,各代表一位神,有男女之分、善惡之別,形態各異,栩栩如生。據說在儺師“開光”之後,就有了神力。製作儺面具工藝複雜,刻制一個需要一個星期時間。儺面具的雕刻是儺戲的核心技術。在環江,能雕刻全套儺面具的僅有寥寥數人。 地道的毛南族肥套,不會單獨表演,而是穿插於毛南族報答“萬歲娘娘”賜子之恩的“還願”(毛南語稱為“肥套”)的儺祭中。在“肥套”活動中,毛南人藉助“儺面”顯示大自然不可抗拒的神力,同時承載著毛南人祈求生生不息,祈望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的美好願望。 毛南族肥套距今有300多年歷史,裡面融合了毛南族口頭文學、民間山歌、舞蹈、音樂、戲劇、儺面具雕刻等內容,並形成相對獨立的儺歌、儺舞、儺戲、儺樂、儺故事和儺木面藝術五大表現形式,是毛南族民族文化的集中體現。 毛南族最為隆重的儀式是還願儀式。還願儀式里最著名的活動就是儺戲。這是一個集歌、舞、戲於一體的一個文化活動。其舞粗獷有力,充滿野性,其歌旋律優美,清新明快,其對白即興性極強,極盡恢諧搞笑之能事,歷來受到毛南族人的喜愛。曾數度東渡,代表中國的儺舞到韓國、日本、台灣演出,廣受好評。

背景

在毛南山鄉中廣為流傳著一個故事,相傳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叫仲定的毛南孤兒。因為太窮一直娶不起媳婦,後來他向萬歲娘娘許願,萬歲呢娘娘果真把一個仙女許配給仲定。還生下七個兒女,此時仲定卻忘了還願。萬歲娘娘勃然大怒,把他的七個兒女收了回去。痛苦萬分的仲定趕緊還願,七個孩子最終才回到了家。仲定還願的傳說以來毛南人把這是為自己與神的古老約定。

作品賞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