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濕奴法論

毗濕奴法論,印度古代重要的法論著作之一,亦可稱《毗濕奴傳承》(Visnu-smriti)或《毗濕奴法經》(Visnu-dharmasutra),講印度教徒的社會宗教義務和生活行為例則。真實作者不詳,但可以肯定是屬於研究《黑耶柔吠陀》的一個學派的。成書年代可分兩個階段:散文體部分是核心,成於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前1世紀;韻體部分是後續的,約成於公元5、6世紀。全書分100章,以大神毗濕奴對他的妻子地母神羅克濕蜜談話的方式,宣講印度教的“法”。內容十分廣泛,主要為:四種姓的區分;國王的職責;度量衡制度;罪行和民法;借貸法;書證;人證;神裁法;繼承法;葬儀;玷污;婦女;種種例行的儀節:梵行期的生活;犯罪;地獄;輪迴;苦行;家主的職責和禁忌;自製的必要;祭祖;林居期的法;對毗濕奴的冥思,等等。這部法論由於篇幅長,內容廣而在諸法論中占有重要地位,並經常被後人徵引。7世紀人婆盧吉曾為該法論做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