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地理學

比較地理學(comparative geography)進行比較研究的地理學方法論學科。

比較研究方法可追溯到公元前4世紀末到3世紀初地理學萌芽時期,如古希臘的亞里斯托布魯(Aristobule)和尼阿庫斯(Nearcnos)通過類比推論解釋尼羅河和印度河泛濫同樣是由於降水的起因。

地理大發現時代的探險者用類比的方法描述所發現的新事物。此後瓦倫紐斯在他的《普通地理學》中成功地運用了比較法。

近代科學地理學發展時期的洪堡和李特爾及其後繼者阿·彭克、李希霍芬(F.Richthofen)到赫特納等,都很重視比較地理學方法的套用。

李特爾的巨著《地學通論》使地理學從描述水平進入“比較的”地理學時期;比較方法是從直觀經驗描述階段過渡到理論解析的橋樑。

可以認為近代地理學的淵源之一即比較地理學。在部門地理學中,諸多研究是藉助於比較方法進行的。比較地理學以區域比較為基礎,至今仍有些地理學家認為比較地理學所揭示的區域差異是地理學研究的核心。

基本介紹

比較地理學的分類,時間尺度和空間差異分類,空間尺度大小分類,比較地理學的影響,

比較地理學的分類

時間尺度和空間差異分類

從時間尺度和空間差異看,比較地理學分為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
前者指沿著時間順序、發生髮展程式上進行地理環境或事物演化比較,其動態性、預測性較強;後者指特定同一時段地理環境或事物的異同性比較,以揭示比較對象間的空間分異。通過橫向、縱向的綜合比較,可深入揭示地理環境或現象的空間分異及發生髮展規律。

空間尺度大小分類

根據比較對象空間尺度大小的不同,又可分為微觀、巨觀和宇觀3類地理學比較方法。
微觀比較指地理環境中微結構的比較;巨觀比較指較大區域單元結構間的比較;宇觀比較的尺度擴大到宇宙空間,指地球環境與其它星體環境之間的整體比較。
三者可相互配合,相輔進行。按地理學性質可分為比較自然地理學、比較經濟地理學等。

比較地理學的影響

比較地理學方法目前直接套用於區域開發和經濟發展,比較借鑑不同國家、地區經濟發展狀況,進行規劃決策。
現代科學方法論中的比較異同法,已滲入到自然、社會科學諸多分支科學體系結構中,並建立起各自的比較方法論,創建了一系列新的比較科學,研究領域空前活躍,促進了科學的開放性和橫向聯繫,預示著現代地理學中傳統的比較方法論的新發展。
地理比較法可追溯事物發展的歷史淵源與因果聯繫,但必須對象是可比的,有內在聯繫、可以建立統一比較標準的,否則容易陷入歧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