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肩獸

比肩獸

比肩獸是神話傳說中祥瑞之獸名。雙頭鳥。“比肩獸”其實有二:一稱瑞獸比肩獸,一又稱“迭食而迭望”的北方“比肩民”。《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肩獸
  • 釋義:傳說中祥瑞之獸名
  • 形態:雙頭鳥
  • 別名:蟨
解釋,典籍引述,他義,

解釋

即蟨。傳說中祥瑞之獸名。雙頭鳥。

典籍引述

①《山海經·海外北經》:“北海內有素獸焉,狀如馬,名曰蛩蛩。”
《穆天子傳》郭璞註:“即蛩蛩巨虛也,一走百里。”
②《宋書·符瑞志中》:“比肩獸,王者德給矜寡則至。”
③《爾雅義疏·釋地》陸德明釋文引李巡曰:“邛邛、岠虛能走,蟨知美草。即若驚難者,邛邛、岠虛便負蟨而走,故曰比肩獸。”
④《韓詩外傳·五》中記載:“西方有獸,名曰蜃,前足鼠,後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距虛。其性非愛蛩蛩距虛,將為假足之故也。”
⑤《呂氏春秋·不廣》:“北方有獸,名曰蹶,鼠前而兔後,趨則跲,走則顛,常為蛩蛩距虛取甘草以與之。蹶有患害也,蛩蛩距虛必負而走,此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
⑥《爾雅》:西方有比肩獸焉,與邛邛岠虛比,為邛邛岠虛齧甘草,即有難,邛邛岠虛負而走,其名謂之蹷。(西方有種異獸叫做比肩獸,和邛邛、岠虛是共生關係,(它)為邛邛岠虛採集甘草(做食物),當有危險時,邛邛岠虛背著(它)逃跑。(比肩獸)又有名字叫做蟨。)
因為《爾雅》是郭璞在西晉時代注釋整理的,所以蟨兔最早的記載應該出於《呂氏春秋》。
跳兔是一種前腿如鼠,後腿如兔的奇怪動物,也叫蟨兔,長短不一的腳使它舉步維艱。但它卻經常給一種叫“邛邛距虛”的動物采甘草吃,等到蟨兔有難時,邛邛距虛便把蟨兔背在背上,共同逃難。 這應該是一種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關係。而袁珂先生認為:蹶(或作蟨)與蛩蛩距虛二獸合稱“比肩獸”。

他義

①《爾雅》郭璞註:“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猶魚鳥之相合更望備驚急。”
②《山海經·海外西經》曰:“一臂國。一臂一目一鼻孔。”
《山海經》中又說,一臂國中非但一臂人是一臂一目一弊孔,就連一臂國里的黃色虎紋馬,也與一臂人一樣,僅半片身子,須雙馬比肩,方能成行。有的古經傳中記述到的比肩獸,特點是兩獸幫助,各用所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