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鼠強環境暴露

毒鼠強是劇毒急性滅鼠劑,具有很強的毒性,導致機體受損。毒鼠強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並通過口腔、黏膜和咽部黏膜迅速吸收,但不易經完整的皮膚吸收。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環境水平,暴露途徑,生物效應,體內和體外效應,毒性閾值,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人體效應,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人體防護,預防措施,健康監測,泄漏應急處理,滅火方法,

環境水平及人體暴露

環境水平

毒鼠強的化學性質穩定,污染後可造成環境長久的危害。目前,由於毒鼠強的專項治理工作,劇毒鼠藥中毒有所減少,且多為散發於家庭的病例,由過去存留的毒鼠強所致。

暴露途徑

毒鼠強可經消化道和呼吸道吸收,並通過口腔、黏膜和咽部黏膜迅速吸收,但不易經完整的皮膚吸收。

生物效應

體內和體外效應

毒鼠強是劇毒急性滅鼠劑,具有很強的毒性,導致機體受損。毒鼠強是中樞神經系統抑制性神經遞質-氨基丁酸(GABA)受體的非競爭性拮抗劑,通過封閉GABA受體,抑制GABA功能,從而機體出現驚厥症狀。它也可直接作用於交感神經,導致腎上腺能神經興奮症狀及抑制體內某些酶的活性,使腎上腺素作用增強。

毒性閾值

毒性:屬劇毒類化合物。
急性毒性:人LD500.1~0.3mg/kg(男性經口),鼠LD500.1~0.3mg/kg(大鼠經口)。
最小致死劑量:人的口服致死劑量為6~12mg。小鼠經口為0.2mg/kg,經皮下為0.1mg/kg。

在動物和人體內的代謝動力學比較

毒鼠強被動物攝入後仍以原化學結構存留於體內。毒鼠強的性質穩定,目前還沒有見到毒鼠強在動物體內轉化的報導。
毒鼠強經消化道進入機體後,吸收速率相對較快,1h即可將90%以上吸收進入體內,其吸收相的半衰期僅為0.7h,而進入機體後毒鼠強的排泄緩慢。靜脈染毒組的家兔排泄半衰期為56.9h,總清除率為24.1ml/(kg·h),經口染毒組的家兔半衰期為262.5h,總清除率為15.4ml/(kg·h)。毒鼠強主要從尿液排出,其排泄量是膽汁的5倍以上。尿液排出的速度較慢,有報導從中毒後40d血中和80d尿中仍可檢出毒鼠強,直到第6~10個月尿中才沒有檢出。有研究表明,家兔經口染毒鼠強,在24h內家兔肝和胃腸組織的毒鼠強含量高於其他組織。而24h後毒鼠強含量在所有組織器官中的差別不大。屍檢結果表明,毒鼠強吸收進入體內後,廣泛分布於身體各組織內,並能穿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在中毒早期12h以內,胃內容物的含量高出其他組織10倍以上。由於毒鼠強的水溶性差,其主要分布在皮下脂肪及大網膜等脂肪組織中,含量可達其他組織的數倍。

人體效應

毒鼠強中毒發病急,潛伏期一般為數分鐘至半小時,臨床突出表現為全身癲癇樣抽搐,嚴重者呈癲癇持續狀態,常伴有心、肝等多個臟器功能損害,部分患者出現精神症狀。發病初期,血中毒鼠強含量與病情呈正相關。

人體健康危害防治措施

人體防護

毒鼠強在我國屬於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的化學品。特殊情況的接觸需要從以下方面加以防護:
(1)呼吸系統防護:從事毒鼠強合成、包裝作業時,建議佩戴全面罩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
(2)眼睛防護:建議佩戴護目鏡。
(3)皮膚防護:穿相應的防護服,戴防化學品手套。
(4)其他: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後,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預防措施

(1)安全生產防護措施:特殊情況下從事毒鼠強合成、包裝作業時,須密閉操作,加強通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作業場所配備通風、除塵設施,降低工作場所毒鼠強空氣濃度。
(2)存放毒鼠強的容器須回收進行無害化處理,隨意丟棄可能導致意外中毒。
(3)嚴格執行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毒鼠強。
(4)特殊獲準的毒鼠強儲存,注意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應與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執行有毒化學品保管制度。

健康監測

獲準接觸毒鼠強的人員,須依據接觸劑量和頻度接受定期的健康體檢,出現異常者應當及時診治。意外接觸毒鼠強的人員,須接受應急健康檢查和醫學觀察,出現異常者應當及時診治。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處理毒鼠強生產事故時,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全面罩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穿聚乙烯防護服,戴橡膠手套。小量泄漏時須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於袋中轉移至安全場所。大量泄漏時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滅火方法

消防人員須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風向滅火,選用乾粉、泡沫、沙土滅火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