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語遷移

根據“母語遷移”理論,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即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並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語遷移
  • 外文名:L1 Transfer
  • 導演:俞鍾編劇:王海平
  • 上映日期:2012年07月17日(中國)
理論簡介,表現與分析,母語正遷移,電影《母語》,

理論簡介

在外語習得中,母語對學習者的影響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已引起了學術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母語遷移”(L1 Transfer)現象。根據“母語遷移”理論,在第二語言的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的第一語言即母語的使用習慣會直接影響第二語言的習得,並對其起到積極促進或消極干擾的作用。根據教育心理學的原理,母語由於其與外語的相似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生的有益的、積極的影響叫做正遷移,它能促進學習者對外語的掌握與運用;反之,母語由於其與外語的相異成分而對外語習得產生的不利的、消極的影響叫做負遷移,是學習者掌握和運用外語的障礙。在習得過程中,正、負遷移同時存在並共同作用於外語習得。
母語遷移這一概念是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興起的對比分析理論中提出的。“遷移(transfer)是一個心理學術語,指先前的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起促進作用的影響,其效果是正向的,被稱為正遷移;起乾 擾作用的影響,其效果是負向的,被稱作負遷移”。如在英語學習中,指學習者不自覺地把母語的形式和規則套用到英語中,產生生硬的不自然的表達,例如:I only spoke a few sentences。

表現與分析

成人習得第二語言跟第一語言不同。成人在接觸外語前,頭腦中早已形成了大量的母語概念,因而形成了一定的思維模式和語言習慣。在習得外語的過程中,他們會很自然地用大量的母語知識去幫助理解和運用外語。由於母語與外語在某些基本概念和常規用法上存在著一定的共同點,所以學習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語來掌握外語。比如說,在有了一定的單詞基礎後,學習者很容易翻譯一些句子。例如,“他教我英語”:He teaches me English. “中國是一個美麗的國家”:China is a beautiful country.等等。這種母語正遷移情況在學習的過程中並不少見,特別是初級階段,它很大程度上幫助了學習者對外語的實際運用。但是,隨著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們會發現儘管不少人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但當真正與外國人交流時,仍然有許多理解和表達上的障礙。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總是按中文的思維方式和使用習慣來運用外語。也就是說,母語在這個交流過程中產生了負遷移。歸納起來,常見的負遷移有:
母語文化負遷移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都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並且一切文化都是獨特的。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學習者總是傾向於用自己的文化標準來衡量別人的言行和思想,並總用自己的母語習慣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忽略了第二語言所包含的文化內涵,因而交際失誤屢屢發生。例如,近年來,許多英語國家人常常用名字稱呼別人(如Mary, Mike 等),不僅僅對年齡相仿的人,對長輩也是如此。這種情況若發生在中國是絕不可想像的。因此,若不了解這一點,當英語國家人如此稱呼我們中國人時,我們可能會因感覺受到了輕視與侮辱而大為不快。其實,這是中國人以尊老愛幼為美德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的緣故。因此,深入了解語言所表現的文化內涵是將語言知識轉化為交際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條件。
母語語法負遷移
英語的語法是一個很令學習者頭疼的問題,原因是漢語的語法結構與英語有很大的不同。如漢語中名詞沒有格和數的變化,動詞沒有時態的變化,這一缺損易造成負遷移。所以初學者易犯 “He love me.”、“I buy a book last week.”之類的低級錯誤。另外,有學生將“他去北京十年了”譯成“He has gone to Beijing for ten years.”顯然這是由於中文中瞬間動詞與延續動詞之間的區別不如英語那么嚴格的緣故。很明顯,學生在運用外語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將漢語的語法概念轉移到了英語中,因而造成了這樣一些失誤。
語用失誤
語用失誤是學習者將母語對某一詞語或某一結構的語用意義生搬硬套用在外語上而造成的負遷移。如:“Please open the television.”——中國學生習慣於把open 用於所有中文“打開”的場合。另外,將“看書”說成“to see a book”,或將吃藥說成 “to eat medicine”犯的也是類似的錯誤。顯然,錯誤的發生完全是受母語的影響,將中文和英語生硬對譯而引起的。

母語正遷移

促進母語正遷移,提高教學效果
如前所述,母語的正遷移對外語習得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果能夠幫助學生找出英漢兩種語言的共同點和相似之處,以促成正遷移的形成,不失為一個事半功倍的有效辦法。
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善於用漢語思維組成句子而不善用大量模仿而習得句子這一現象,教師不必盲目否定,應在總結英漢兩種語言異同的前提下,以誘導的方式幫助促成正遷移的形成。根據喬姆斯基的“轉換—生成語法”理論,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創造,並在糾正錯誤中不斷提高判斷力和遣詞造句的能力。另外,如 “tank”(坦克), “hamburger”(漢堡包)等音譯詞以及 “Microsoft” (微軟), “hardware”(硬體),“pen-friend” (筆友)等英漢意義完全對等的詞為學習者記憶辭彙提供了捷徑。教師應該利用這類辭彙幫學生舉一反三,迅速擴大辭彙量。

電影《母語》

類型:愛情地區:大陸
母語母語
《母語》講述快速發展的現代都市中的一段三角戀情。汪裴方中信扮演一對夫妻,秦嵐是這對夫婦之間那根刺。三人之間產生了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感糾葛。俞鐘錶示,《母語》的呈現風格將秉承他作品一貫的藝術色彩,但在攝影上卻會力圖創造樸實的美感。“影片探討的是現代都市中的兩性關係,愛與責任的社會命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