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香亭記碑

毀香亭記碑是明代的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毀香亭記碑
  • 發現:2006年
  • :159厘米
  • :86厘米
簡介,歷史,

簡介

2006年明代毀香亭記碑被發現藏身於廣東省湛江徐聞縣海安鎮一農家庭院中,該古碑長159厘米,寬86厘米,厚11厘米,碑面磨製粗陋,篆額,碑文小楷,兩側刻卷草紋,碑額上有“毀香亭記”四字,楷書碑文574字,經拓可讀。

歷史

碑文為當時在廣東雷州府海安所任職的湖北黃崗人樊玉衡親自所寫。據《徐聞縣文物志》記載: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湖北黃崗人樊玉衡(樊玉衡,萬曆十一年進士,官至御史,《明史》有傳,《雷州府志》有記)撰文立碑。記載明代瓊州太守李師弘燒毀檀香,戒貪不接受饋贈的事跡。
據碑文記載,明萬曆辛丑年(1601年)瓊州太守李師弘(福建人)因病到海安千戶所城治療,發現家人用皮袋私自攜帶海南沉香數斤,便索火把沉香全部燒毀。
碑文還指出,當時“珠香犀象玳瑁糶布”“宦其地者動有苞苴……把握之物足富千世”,許多冠蓋大吏無不從中搜括大量資財,貪贓枉法,以為世人不知。但太守李師弘不隨波逐流,清廉節守,不貪不占瓊南之物,可謂世之良吏。不獨有偶,其父李德用曾為長樂吏,離任時,臣民束金為饋他亦卻之,後人為之建“卻金亭”以紀念。父子廉吏,實為罕見。兩亭雖已崩廢,但碑文鑿鑿,其清廉之風傳後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