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都區

殷都區

殷都區隸屬於河南省安陽市,因是殷都所在地而得名,位於安陽市市區西北部,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綿綿洹河貫穿東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縱貫全區。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截至2009年底,殷都區轄1個鄉、9個街道、39個行政村、44個社區,區域面積69.5平方公里,人口24.5萬。2012年,殷都區屬地生產總值完成53.5億元。

中華民族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司母戊鼎、後崗三層文化疊壓均在該區出土問世。盤庚遷都於殷、商王武丁中興、奴隸傅說升相、中國第一位女將軍婦好掛帥、蘇秦身佩六國相印、曹操屯糧於柴庫等歷史故事和傳說都發生在這裡。2006年,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33處世界遺產。

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社會保障,教育,文化,醫療衛生,交通,旅遊,

歷史沿革

約公元前14世紀,商王盤庚自奄(今山東曲阜)遷都於(今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安陽遂為殷商國都。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姬發率諸侯之師,與商紂王戰於牧野(今淇縣西南),紂王兵敗自焚,殷亡。周滅殷後,分畿內地為邶、鄘、衛3國,安陽隸屬。魏文侯七年(前440年),建都於鄴,以西門豹為鄴令,安陽為都畿之地。春秋時,先屬衛,後屬晉,稱東陽。
戰國時,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秦克“寧新中邑”,改“寧新中邑”為安陽,安陽之名始見史冊。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行郡縣制,始置安陽縣,隸屬邯鄲郡。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先後建都於鄴,安陽均為屬地。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楊堅輔政,相州總管尉遲迥不服,發兵討楊堅兵敗自殺,楊堅下令焚毀鄴城,並徙相州、魏郡、鄴縣治所及鄴民於鄴南40里之安陽城,安陽城遂為相州、魏郡、鄴縣治所。
殷都區殷都區
隋大業元年(605年),廢相州,存魏郡,治安陽,領11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復改魏郡為相州,領8縣。宋初,相州隸屬河北西路,並置彰德軍節度。金章宗明昌三年(1192年),彰德升為府,領5縣。明、清亦稱彰德府,領6縣1州(磁州)。民國初,沿清制。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0月,國民政府在省下設區,安陽為河南省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所,領11縣,直到1949年5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為止。
1949年8月1日,成立平原省,安陽為省轄市。1952年11月30日,撤銷平原省,安陽市劃為河南省,仍為省轄市。
1972年以前無鐵西區建制,鐵西區範圍曾先後屬安陽縣、郊區和文峰區。1972年6月,鐵西區開始籌建,1974年1月,鐵西區正式成立。
2003年2月,撤銷鐵西區、郊區,設立殷都區、龍安區。

行政區劃

2003年,鐵西區撤銷,原鐵西區轄鐵西路、清風、梅園莊、電廠路、水冶、李珍6個街道;原北關區所轄紗廠路街道;原郊區的西郊鄉,原北郊鄉的三家莊、大司空、西大姓、前皇甫、後皇甫、皇甫屯、杜小屯、大碾屯、郭王度、武官、侯莊、小營、秋口、雙塔、東大姓、西司空、枯河17個村,原東郊鄉的任家莊劃歸殷都區;2003年先後成立了北蒙街道辦事處和相台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9年底,殷都區下轄1個鄉、9個街道:西郊鄉北蒙街道相台街道清風街街道、梅園莊街道、鐵西路街道、電廠路街道、紗廠路街道、水冶街道、李珍街道,包括39個村和44個社區。
北蒙街道:三家莊村、西司空村、武官村、侯莊村、小營村、秋口村、枯河村、郭王度村、大碾屯村、雙塔村、東大性村、西大性村、前皇甫村、後皇甫村、皇甫屯村、杜小屯村
相台街道:鐵佛寺村、孝民屯村、梁邵村、段邵村、焦邵村、柴庫村
清風街街道:安彩社區、隆昌社區、小花園社區 、魯園社區、幸福社區
梅園莊街道:梅園社區、鋼四區社區、鋼五區社區、鋼六區社區、福利路社區、鋼花路社區、鋼四路社區、鋼二路社區、果園社區、北辛莊社區、東風社區
殷都區殷都區
鐵西路街道:平安社區、星海社區、仁和社區 、世紀名城社區、平原社區、同樂社區 、新興社區、文源社區、商城社區、任家莊村
電廠路街道:萬金社區、電廠社區
紗廠街道:南區社區、北區社區、新村社區 、大司空村
水冶街道:礦務局社區、濮化社區、王家嶺社區、水鐵社區、馬村社區
李珍街道:銅冶煤礦社區 、紅嶺煤礦社區、積善社區、李珍社區、崗子窯社區
西郊鄉:西梁村、東梁村、王邵村、南流寺村、北流寺村、郭流寺村、史車村、駢家莊村、小屯村、花園莊村、王裕口村、小莊村、四盤磨村、范家莊村、豐安村、北士旺村、蘆士旺村、趙常莊村、南士旺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殷都區位於安陽市市區西北部,地理坐標在東經113°37´~114°58´,北緯35°12´~36°22´。東與文峰區北關區為鄰,西、北與安陽縣接壤,南與龍安區相連。該區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匯區域,北距邯鄲市約70公里,西距長治市約180公里,南距鄭州約200公里,東距聊城約130公里。
殷都區行政區域東西寬約10公里,南北長約8.5公里,總面積69.5平方公里,占安陽市區行政轄區面積543.6平方公里的12.8%,占全市總面積7413平方公里的0.9%。

地質

殷都區位於太行山波狀復背斜東翼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其地層屬華北地台沉積類型,西部是石碳二迭系地層的剝蝕丘陵地貌和剝蝕——堆積丘陵地貌。地層由太行山東去依次出露為:奧陶系(O)、石炭系(C)、二迭系(P)、第三系(R)、第四系(Q)。大多區域為第四系覆蓋,主要由亞砂土、亞粘土及碎石組成;其成因類型較複雜,有沖積、洪積、坡積、殘積等。厚度變化不大,一般在50~70米,最大厚度近100米。
殷都區殷都區
殷都區位於湯陰地塹北端的湯西斷裂與安陽斷裂的交匯處,湯西斷裂(青羊口斷裂)南起黃河北岸,經新鄉、安陽向邯鄲以北延伸,傾向東,長約90公里。安陽斷裂西起林縣姚村,經林縣河順、安陽縣許家溝向安陽以東延伸,走向近東西,傾向北,長約55公里,東西橫境而過。

地貌

殷都區地處太行山東麓,地勢西高而向東緩降。境內礦窟山位於區西北隅,其主峰海拔416.1米;九龍山位於區西南,主峰海拔314米;除李珍、水冶兩個街道辦事處轄區為丘陵地帶外,其餘為沖積洪積平原。其平原部分系山前洪積扇的一部分,絕對高程80~100米,坡度2~2.81‰,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面積約18平方公里。

氣候

殷都區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季風明顯,光照充足,雨量集中,冬長春早;冬季盛行北風及東北風,夏季以南風、東南風為主。

水文

殷都區年均接納的自然水約為4128.8萬立方米,年均經流量為808萬立方米。過境水主要有萬金渠、勝利渠、洹河等客水,過境水總量約為6389萬立方米;利用量約1328萬立方米。殷都區地下水水層厚度20米-30米,單井出水量可達3000—5000立方米/日。

土壤

殷都區屬洪沖積平原。由於北側受洹河泛濫之影響,故只具有沖積土一種土壤。土壤質地分布,呈南北土壤質地輕,中間土壤質地重格胃。全區土壤屬潮土土類,具有典型的褐土化亞類的特徵。

人口民族

人口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殷都區總人口23.8萬人,至2009年底,轄區總人口為24.5萬人。

民族

據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殷都區共有20個少數民族1478人,占總人口的0.80%,少數民族主要為回族、滿族,其中回族人口923人,占總人口的0.53%,滿族人口314人,占總人口的0.17%,其他18個少數民族人口191人,占總人口的0.10%。
殷都區少數民族人口主要分布於梅園莊街道、鐵西路街道,其中:回族人口181人居住在鐵西路街道,其他少數民族的居住地較為分散。

經濟

2010年殷都區完成生產總值46.5億元,年均增長17.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4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3.8:41.4:54.8調整為2010年的2.4:42.4:55.2。
2013年殷都區生產總值達到50.2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8%;第三產業增加值達到35.7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12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2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34.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41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3%;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6萬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達到3.75億元,較2012年同比增長10%。

第一產業

2010年糧食總產量為28628噸,比2005年增長13.7%。農業增加值完成11164萬元,年均增長5.6%。

第二產業

殷都區是安陽市的重要工業區,以冶金、電力、煤炭、化工、機械、紡織、輕工等為主導。轄區內有中國500強工業企業之一——安陽鋼鐵集團,華北電網骨幹企業——大唐安陽電廠。
2006-2010年,殷都區產業集聚區建設形成了鋼鐵、能源、物流、文化等四個專業園區。鋼鐵產業形成除焦化外球團、燒結、煉鐵、煉鋼、軋鋼、鋼材深加工一系列相對完整的產業鏈。至2010年殷都區工業增加值實現113762萬元,是2005年的2.97倍;五年平均增長28.4%。
2010年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利潤分別達到11.4億元和3388萬元,以鋼鐵深加工和新能源產業為主導工業經濟不斷壯大。

第三產業

2006-2010年,殷都區第三產業在工業主導下,商務貿易、現代物流、房地產等服務業同步發展,形成了樓宇經濟、物流經濟、地產經濟、園區經濟等四大經濟主體。2010年殷都區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56741萬元,較2009年同比增長14.5%,超安陽市定的目標1.5個百分點,居安陽市四區第一。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2013年,殷都區民生支出達到2.4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的64%。新增就業崗位9700餘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3500餘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9%以內。新型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離退休人員養老金髮放率100%;城鄉低保補助發放保障金2400餘萬元;實施醫療救助420餘人次,發放救助金160餘萬元;新農合參合率達到95.2%;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發放補助資金477萬元;為742名農民工追討欠薪270餘萬元。

教育

2003年,殷都區投資1400餘萬元,建成了安陽市外國語國小,使3所國小教育資源整合。2003年,區劃調整後,殷都區新增農村中國小29所。2004年以來,殷都區把接收的29所農村中國小調整合併為5所學校,新增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整體工程投資總額7500餘萬元。
殷都教育殷都教育
2004年,殷都區啟動名師工程,對首批20名名師,50名學科帶頭人,80名骨幹教師進行了認定,並給予重獎。2007年初,安陽市第三批“名師工程”評選揭曉,殷都區7名優秀教師被評為市級名師,27名優秀教師被評為市級學科帶頭人,獲評教師總數居安陽市各縣(市)區前列。
2007年7月,中國教育學會批准殷都區為全國教育改革實驗區、全國中國小校長培訓基地。截至2010年,殷都區有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國小12所,區直幼稚園1所。
2013年,殷都區順利通過國家教育部首批均衡義務教育驗收,連續兩年學生質量檢測安陽市第一。

文化

2006-2010年,殷都區完成了殷墟考古博物館一期建設,建立文物交易、工藝品研發製造和銷售提供平台,完成了《漢字霓裳》、《夢回殷商》等劇目創作,並成功演出。
2013年,殷都區組織開展民眾才藝展示、“我要上殷都春晚”等文化活動30餘場。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殷都區有區直衛生機構7個,分別是: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區衛生監督所、區紅十字會辦公室、區新農合管理辦公室、區婦幼保健所、區健康教育所、區直門診所;有鄉衛生院1家、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家、企業職工醫院6家(其中安鋼集團職工總醫院為二級甲等醫院),民營醫院1家、農村衛生所43家、社區衛生服務站2家、個體醫療機構200餘家。
殷都區醫療殷都區醫療

交通

殷都區地處河南、山西、河北、山東四省交界區域,京廣鐵路、107國道縱貫南北,橫穿轄區的安李鐵路、安林公路直通林州和山西長治,安陽市長途西客站位於轄區內。

旅遊

殷墟
殷墟遺址,位於殷都區小屯一帶,橫跨洹河兩岸。古稱“北蒙”,又名“殷虛”,甲骨卜辭中稱為“大邑商”、“天邑商”、“商邑”,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
1961年3月,殷墟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殷墟在由國內48家文物考古機構組織的評選活動中,被高票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殷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的第33項世界遺產。2010年10月9日,殷墟被國家文物局列入我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0年12月10日,殷墟被國家旅遊局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韓琦墓
北宋三朝宰相韓琦墓地,位於殷都區皇甫屯村西,其墓誌是中國發現的宋代最大的墓誌。
廣益紗廠舊址
工業遺產——安陽廣益紗廠舊址,位於轄區豫北棉紡織有限公司內,為廣東巡撫馬丕瑤之子馬吉森1901年投資興建,是當時國內建廠較早、規模較大、設備較新的大型紡織工業企業之一。
此外,殷都區還有以現代高效農業果園為核心的北蒙林果生態觀光園、無公害蔬菜基地和武官森林公園,以安鋼集團、大唐電廠等以先進工藝為代表的工業旅遊資源,以具有民國建築風格的影視拍攝基地為代表的民居旅遊資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