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河村(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稻莊鎮下轄村)

段河村(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稻莊鎮下轄村)

稻莊鎮段河村位於廣饒縣城東11公里,鎮政府東北4公里處,東面緊靠青墾公路和東青高速公路,與西水工業園區隔路相望。該村耕地面積173.33公頃,有400多戶居民,1700餘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段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地理位置:廣饒縣城東11公里
  • 人口:1700餘人
由來,歷史,名人,

由來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姓由直隸(今河北省)棗強縣遷此與原居此地傅姓共立村,取名傅徐莊子。後因古運河從村中間穿過,將該村分為兩段,取名段河。分3個行政村。

歷史

該村歷史悠久,5000年前這裡就有人類生存。1940年,有傅姓人家在地里打井灌田,下挖兩米處即與一古井重合,並從古井中挖出了精美的瓷器。辛亥革命時期,改古廟“三官廟”成立“果育高小”,當搬神像填灣時,發現有壁內碑石,上刻明代重修事。廟前兩尊石蛙,據傳比廟的歷史還長。村東數百米處,荊棘叢生,相傳是古代村內24位科舉名人墓地遺址。1960年代,改良土壤,曾從中挖出陶器、古兵器。

名人

現村有13個姓氏,其中徐姓人口占80%以上。據《徐氏家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年),徐顯亮由棗強遷至該地,600多年來,徐氏家族耕讀傳家,名人輩出。明清兩代產生科舉名人數十名。
徐氏家族的七世祖徐鳳穆,明太學生,鴻臚寺少卿(四品),歿後葬於村東南高地上。原有墓碑一座,因修黃河被占用,1966年墓室被毀。發其棺槨時,但見其安臥棺內,美髯垂胸,脈若流動,目似微瞑,身著蟒袍,腰系玉帶,足蹬朝靴,儼然生時。其弟徐風清,太學生,授鹽城典使,升鳳陽倉大使,弟徐醇,任平涼知縣。八世祖徐訒,拔貢,明大元帥邢玠帳下隨營千總;徐誨,任典史;徐諫,欽賜把總;徐詳,太學生,天啟年間任太常寺省察。
徐振芳(1597~1657),字太拙,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庠生。天啟七年(1627年),鄉試中舉。崇禎初年,與掖縣名士趙士喆(伯浚),萊蕪名士李瀟生(參玄)等人共創“山左大社”。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參與組織義軍抗清,任參軍,指揮了清江浦保衛戰等戰事,史可法命為都督府都事。
抗清失敗後,隱於江蘇省漣水縣。著有《太拙詩稿》12卷,《雪鴻草》2卷、《三素草》4卷,《楚萍草》2卷,《淮海道集》1卷,《喝月草》1卷。《四庫全書》給予很高評價。存詩500餘首,由其裔孫徐傳堯於1989年6月整理出版。
“送舊弁程子以數學游海上”“家次酌酒與繪先”(徐振芳手稿)曲江池留別何鐵崖先生詩二首(徐振芳手稿)貧交行(徐振芳手稿)受及家族風尚影響,段河徐氏重視教育。清末同盟會會員徐廷勛改廟為校,建立果育高小。後走出了礦業大學學生徐肇基,民國將領延瑞琪,解放軍空四軍政治部副主任徐林等人。徐宗元,著名學者、原中央民族學院教授,系章太炎弟子,才識淵博,治學嚴謹,著作等身,桃李遍天下。著有《逸周書正義》《小爾雅義疏》《尹文字校注》《韓詩外傳校注》《帝王世紀輯存》《春秋後語輯存》《尊六室甲骨文字》《古史考》《榕城雜著》《尊六室雜文》等。在《山東名人大辭典》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