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菊(曹雪芹詩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殘菊》出自清代小說家曹雪芹所著小說《紅樓夢》的第三十八回,是小說人物賈探春所作菊花詩,是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是十二首菊花詩的總收,詩的前半首暗寓出探春在賈家漸見衰敗之時離家出嫁,後半首則是進一步描寫探春遠嫁的情景。這首詩借描寫殘菊,暗示了賈府的沒落和眾人離散的結局。整首詩以各種悲傷的景象,渲染出一種極度悲涼的氛圍,預示著探春遠嫁的悲劇命運。其中頸聯用反襯的手法,借“雁陣”雖“遲”,尚有歸期,反襯探春卻無返家之日。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殘菊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曹雪芹
  • 作品出處:《紅樓夢》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殘菊
露凝霜重漸傾欹1,宴賞才過小雪時2
蒂有餘香金淡泊3,枝無全葉翠離披4
半床落月蛩聲病,萬里寒雲雁陣遲。
明歲秋風知再會5,暫時分手莫相思。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傾欹(qī):指菊傾側歪斜。
  2. 小雪:立冬以後的一個節氣。
  3. 余香:實即“余瓣”,暗喻在這個貴族之家的蔭佑下成長的那些美好的女孩子。淡泊:指顏色暗淡不鮮。
  4. 離披:亦作“披離”,散亂的樣子。
  5. 知再會:“不知能否再見”的意思。秋風:《紅樓夢》程高本作“秋分”,指季節說,兩者沒有多大差別。但倘若作者有所寓意,則一字之別含義不同。自漢武帝作過“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的《秋風辭》後,“秋風過客”就成了時光短暫、好景不長的代用語。為便於推究原意,今從脂本。

白話譯文

在寒露嚴霜越來越重的時候菊花花枝漸漸傾斜,宴飲賞菊才過又到了小雪節氣。
花托上的花瓣還沒有落完,顏色卻漸漸淺淡,枝頭的葉子漸漸凋落,留下的也顯得散亂紛披。
一輪殘月半照在床前,蟋蟀的叫聲也漸漸微弱,寒雲密布的天空中雁隊飛行也變得緩慢。
明年秋天還一定會相見,暫時分手請不要過分相思。

創作背景

《殘菊》出自《紅樓夢》第三十八回《林瀟湘魁奪菊花詩 薛蘅蕪諷和螃蟹詠》。大觀園題詠以後,經過海棠詩會,到菊花詩會,這段時間看起來還是大觀園的“太平盛世”,但正統與異端的激烈搏鬥;嫡庶之間的生死相爭,已經連續發生。封建貴族階級及其年輕一代,在這座實際是危機四伏的“樂園”里,賞花飲酒,而衰亡的預感,也正在侵襲著他們的享樂生活。此次活動,由史湘雲薛寶釵擬定題目,共十二道題目,限定七律,但不限韻,由寶玉、黛玉、寶釵、湘雲、探春等五人自由選題。賈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早已發覺家族暗藏的危機,但沒有能力挽救家族,賈探春選題《殘菊》,暗示家族將以殘局收場。

作品鑑賞

整體鑑賞

《菊花詩》以《殘菊》作結,“總收前題之盛”(寶釵語)。盛極而衰,這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規律,人世亦然。這首詩借描寫殘菊,暗示了賈府的沒落和眾人離散的結局。首聯中,“露凝霜重”表明賈府所面臨的危機日漸嚴重,大廈已搖搖欲墜,而眾人無知無覺,還在宴賞作樂。次聯暗示了賈府沒落後眾人的命運。她們曾經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如今卻焦黃淡泊,喪失了往日的色彩。不光是她們,整個家庭都將 “家亡人散各奔騰”。“金淡泊”、 “翠離披”,既寫出了往日金翠耀眼的繁華景象,又形象地刻畫出了後來的破敗情形,可見作者遣詞造語的功力。難怪寶玉對這幾個字也要心服口服了。這一聯寫菊花,已經形容到了淋漓盡致的程度,頸聯轉而寫人。“才自精明志自高”,作為一個有才能、有志氣的女孩子,探春早已對家族中潛伏的危機有所認識,只是苦於無力回天。他日遠嫁異鄉,更使她日夜牽掛家中親人,以至夜不能眠,聽著窗外秋蟲的叫聲越來越弱,天空中,遲歸的大雁迎著萬里寒雲緩緩飛翔,留下悽厲的哀鳴。在這幅陰冷的背景畫面中,賈探春強打精神,安慰菊花,也安慰自己:“明年的秋天,還有相會的時刻,這只不過是暫時的分離,所以不必過於相思。”這讓讀者想起了《紅樓夢曲·分骨肉》中探春的口氣:“自古窮通皆有定,離合豈無緣?從今分兩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牽連!”但是明歲的菊花,已不再是今年的菊花。正如甄士隱在《好了歌注》中所唱: “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人生如夢,而又不是夢;消逝的將會永遠消逝,新來的不知何時會來。戲依舊在上演,而主角卻換了又換,散場後的落寞,只能由當事人獨自體味。程本續書,為讀者暗示了一個“蘭桂齊芳” 的結局,這正如探春“暫時分手” 的願望一樣,不過是表達一種美好的願望罷了。真實的人生中,往往既充滿希望,又充滿了無奈,面對有情與無情交織而成的現實,讀者體味到一種更加徹骨的悲哀。
這首詩的前六句,漸次抒寫了生命力極強的菊花,現在已是一片殘敗的景象,透露出探春對群芳悲劇命運的冷靜洞察。但是,在大觀園裡的所有少女中,探春是最積極的,她面對殘菊並不頹廢。 在尾聯中,她表達了不必為花殘而悲傷,“花落自有花開日,蓄芳待來年”的情懷。她是寄希望於未來的。後來她憤然表示要衝出這個衰頹的家庭,出去“立出一番事業來”就是明證。
從《紅樓夢》和《菊花詩》的總體構思上看,“殘菊”是蘊含著“殘局”的意思的。菊花的整個生命歷程,暗寓著賈府由盛而衰的歷程,暗寓著大觀園中的青少年的人生悲劇的歷程,伏脈遙迢,絲絲入扣,僅僅作為一首孤立的詩來看是不夠的。

名家點評

中國古代文化研究學者季學原《紅樓夢詩歌精華》:這是菊花詩的最末一首。就詩本身而論,它是一首意蘊深沉的佳作;而作為小說人物詩,它又深刻地展現了探春的富有冷靜理性的性格。

作者簡介

曹雪芹像曹雪芹像
曹雪芹(1715—1764),清代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寧遼陽,先世原是漢族,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一生正好經歷了曹家盛極而衰的過程。少年時期曾經在南京過了一段“錦衣紈絝”、“飫甘饜肥”的生活。十三歲遷居北京。雍正(1722—1735)初年,曹家遭受一系列打擊,家產抄沒。乾隆十五年(1750)左右遷居北京西郊黃葉村(現為曹雪芹紀念館),“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貧病交加,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非常悲涼。最後因貧病無醫而逝世。曹雪芹性格傲岸,憤世嫉俗,豪放不羈,嗜酒,才氣縱橫,善談吐。能詩善畫。其詩立意新奇,風格近唐代詩人李賀。他最大的貢獻在於小說創作,他所創作的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在世界文壇上享有崇高聲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