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田園祭

死者田園祭

《死者田園祭》是於1974年上映的劇情電影,由寺山修司執導,由等主演。《死者田園祭》,日本上世紀七十年代發行的一部電影,主題曖昧,劇情平淡。

基本介紹

  • 導演:寺山修司
  • 編劇:寺山修司
  • 主演:原田芳雄
  • 中文名:死者田園祭
  • 製片地區日本
  • 類型:劇情
  • 片長:104分鐘
  • 上映時間:1974年12月28日
演職員,電影視頻,劇情簡介,演職員表,演員表,職員表,評論,幕後製作,

劇情簡介

小村寒舍中,少年、母親和狗生活在一起。隔壁有個剛過門的新媳婦。少年惟一的樂趣就是進山聽巫婆講故事。少年開始對自己的生活厭倦了,有了離開村子的想法。鬱鬱寡歡的新媳婦邀少年一起逃出村子,但在約定的時間,新媳婦沒有出現……這是“我”少年時代自轉影片的前半部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配音
Arashi原田芳雄----
Phantom of old woman原泉----
Film Critic木村功----

職員表

編劇:寺山修司
死者田園祭
原田芳雄 Yoshio Harada 演員作品 :
<如果和父親生活 >Chichi to kuraseba (2004)
《天堂書屋》 Heaven's Bookstore (2004)
<淚眼煞星> The Heartbreak Yakuza (2003)
<逃獄9人組> 9 Souls (2003)
<另一個天空> Another Heaven (2002)
《Utsukushii natsu kirishima》〈 (2002)
<黑色追殺令> Hunted, The (1995)
《Umihoozuki 》(1995)
《Muno no hito》 (1991)
<提燈> Chôchin (1987)
<沖繩小子> Umitsubame Joe no kiseki (1984)
《Saraba hakobune》 (1984)
<無水的游泳池>Mizu no nai puuru (1982)
<流浪者之歌> Tsigoineruwaizen (1980)
<追捕 >Manhunt (1976)
《死者田園祭》 Pastoral: To Die In the Country (1974)

評論

評論一:童年總會被死亡和情色的神秘吸引得欲拒還迎,那是一個迷幻的陣。當“我”長大後成為電影導演,卻未能認定所經歷的就是真實,成年的“我”與少年的“我”在都不同的時空對話中都在試圖尋找自己經歷過的更深的真相。看寺山修司,是因為喜歡丸尾末廣(漫畫家),丸尾漫畫呈現的都是“見世物”怪奇浮世繪,寺山修司亦然,因為他們是朋友。寺山修司是個俳句作者,每場戲都意蘊濃重,意圖叫每個人的視覺跟隨“我”看到他的哲學和人生觀。日本人認為,舞台是一個世界、現實又是另一個,把面塗白,就是舞台,就是虛幻了。這種思維不知道是否很固定,反正連平時看<超級變變變>裡面扮野的學生們,大多面都是塗得夠白的。
評論二:死者田園祭影評寺山修司的鏡頭語言藝術
</strong>
寺山修司或許是日本最出色的導演之一,也或許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有著鮮明個人風格的導演之一,而他那多重的身份,對東方文化深透浸淫下產生獨特的詩意美學,以及英年早逝卻留下的豐富的電影作品,都為其在電影史上奠定了不可磨滅的地位。
如何去捕捉寺山神秘繽紛的鏡頭下的哲性思考,如何去解構那些詩意而超現實的畫面背後所蘊藏的無限力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或許只有更深刻去了解導演本身的思想,貼近他的意圖,或許才能更明白他的電影。
時間與鐘錶
</strong>
關於時間的哲性思考是寺山電影作品中反覆出現的命題,時間永恆單向的流逝著,而鐘錶卻是記錄這第四維的標尺。或許對於寺山來說,個體的各異是因為記載時間的載體的不同,因此《死者田園祭》中少年一直想要一隻手錶,因為有了手錶他就有了個人身份的象徵,而不在包容於他的家庭;當少年被成熟女性所強暴而取得了男性身份的時候,他手腕上豁然多出了一個只手錶證明了他身份的獲得;而當《再見箱舟》中那些鐘錶被埋葬的時候,全村就被完全趨同了,而當鐘錶被找回來的時候,封閉村子的統一性也意味著崩潰。
時間的意象也不單單是記錄個體的特異,在寺山的電影中,時間交錯的不同時代的本體也會在特定的時空中相逢,《死者田園祭》中20年後的 “我”與年少時候“我”在對弈,討論著以時間為坐標發生的事情;《再見箱舟》中的生者與死者的對話同時也造就了時間的割裂而產生了新的記載體--另一隻鐘錶。
在這些細節意相之外,在《死者田園祭》整個影片中,寺山也一再對著時間這個命題反覆的提出命題,《死者田園祭》本身就是一個在時空中不同坐標點上的本體相會的故事,而導演更試圖通過劇中的人物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是否能回到過去殺死三代之前的母親,而劇中的“我”也試圖去這樣的嘗試,那些時間中所糾葛的,或許被少年時候“我”所模糊的記憶卻在成年之後的“我”的腦海中特別的清晰,人確實會忘記許多所謂的事實,主觀的去模化改造這樣的事實,而究竟客觀事實又是什麼,即使成年的“我”有了記錄時間的手錶,卻也未必就一定是真實,畢竟手錶的記錄也是相對存在的。

幕後製作

本片是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參展片。詩人寺山修司根據自己的同名詩歌集撰寫了劇本,並親自導演了這部描繪自己少年時代的半自傳電影,構建出一個風格獨特的世界。影片的內容都是田間的日常瑣事,圍繞少年的生活展開,並無出奇之處。影片的畫面則充滿了美感。善於組織文字的詩人寺山在運用色彩景象等這些可視元素方面也展現出相當的才華。本片主題曖昧,劇情平淡,但畫面具有詩意的美感,是一部風格鮮明的藝術片。本片入選1975年電影旬報評出的年度十佳影片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