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王官次年作

《歸王官次年作》是唐代詩人司空圖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既表現了作者歸隱後的與世無爭、放浪山水之情,同時也曲折地流露了對於社會現實的憂慮和苦悶,體現出“韻外之致”和“味外之旨”。詩人採用情景融合、寓情於景和使典隸事等手法,交織錯綜地進行描寫,讓個人的憤激從悠然自得的表象中自然流出,產生出含蓄蘊藉、包蘊豐富的意境。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歸王官次年作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司空圖
  • 作品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歸王官次年作
亂後燒殘數架書,峰前猶自戀吾廬
忘機漸喜逢人少,覽鏡空憐待鶴疏
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
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歸王官:歸隱於中條山王官谷,在山西西南部。
②廬:房屋。
③忘機:心無雜念。
④鶴疏:即“鶴書”,古代用於招納賢士的詔書。
⑤嶼:小島。
⑥晴初:剛下過雨。
⑦酣歌:飲酒歌唱。
⑧逃名:指隱居。
⑨長者車:指有顯貴者造訪。

白話譯文

戰亂後滿架書已被燒殘,還是依戀山前自己的舊廬。
心無所求看見人少漸漸也覺歡喜,對著鏡子獨自等待詔書的到來。
春水漫上了池中的小島,小欄花好正當午時的雨過晴初。
飲酒歌唱自樂隱居已久,門前無須有貴客的馬車。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司空圖棄官退隱第二年,是年作者五十二歲,即光啟四年(888年),故詩題一作《光啟四年春戊申》。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黃巢所領導的農民起義雖被平息,但戰後所留下的瘡痍卻難以撫平,“亂後燒殘數架書”體現的正是這一點。一個“亂”字、一個“燒”字帶給人們的是強烈的視覺感受。雖遭此橫禍,但畢竟是自己的家鄉,苦心經營一年後,詩人又重建了自己的小廬,“峰前猶自戀吾廬”,這句轉折表達了詩人對自己故鄉的熱愛。
他隱居後,“忘機漸喜逢人少,覽鏡空憐待鶴疏”。這兩句大有“逐名利長安日下,望鄉關倦客天涯”(張可久《紅繡鞋·洞庭道中》)之意。詩人遠離了絲竹亂耳、案牘勞形的官場生涯,一切貴賤榮辱拋諸腦後,因此“漸喜”,從中也可以讀出詩人對歸隱前爾虞我詐、機關算盡的政治生活的憎惡。急流勇退後的詩人回想過去的自己,不過只是無謂空等朝廷的召喚而已。“憐”字帶有強烈的情感傾向,表明詩人對往日生活進行了深刻反省。它也與前句的“漸喜”二字形成反襯,烘託了司空圖歸隱後心情之愉悅。
頸聯向讀者描繪了一番別樣景致,對作者的“戀吾廬”產生了更多共鳴。“孤嶼池痕春漲滿,小欄花韻午晴初。”試想,作者飽經數十年的滄桑後,終於回到了故園,況且又是這么一幅如畫的美卷:正午初晴,小島翠染,看春池新漲,岸邊百花競艷,香護玉欄。一上午的春雨浣盡了人世的塵垢,也洗清了作者的心頭。這般景致,作者歸隱前是不可多見的,只有一個人超然坐在凡塵之外,怡然自樂才能寫得出這樣的佳句。
“酣歌自適逃名久,不必門多長者車。”所謂“逃名”者,逃避聲名而不居也,不以功名累己身的意思。作者自適於眼前的生活,不願也沒有勇氣再面對晚唐官場上的鈎心鬥角,也再無那份心力去管社稷的安危。“長者車”來源於陶淵明的《讀山海經》:“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在此指達官貴人之車,這裡的“長者”照應了“忘機漸喜逢人少”中的“人”,這是詩人再次宣告自己終老山林的願望,委婉而堅決地表明不再出仕之心。

名家點評

清代詩人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卷十六:“(“孤嶼”二句)佳景佳句”。
清代官吏管世銘《讀雪山房唐詩序例·七律凡例》:“司空表聖《歸王官谷作》,有蛻棄軒冕之風”。
清代學者王文濡《唐詩評註讀本》卷六:“詩足以見人之性情,司空表聖之高曠,即可於此詩征之”。
  

作者簡介

司空圖(837—908),晚唐詩人、詩論家。字表聖,自號知非子,又號耐辱居士。河中(今山西永濟)人。鹹通十年(869)進士。官至中書舍人。知制誥。後歸中條山王官谷隱居。論詩重“韻外之致”、“味外之旨”。作詩多表現閒適意趣和自然風物,尤長絕句,唯多佳句而少完篇,明胡震亨稱“如爐金欠火未融”(《唐音癸簽》卷八)。著有《二十四詩品》、《司空表聖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